次韻明應仲宗傳送供

作者:釋德洪 朝代:宋代

次韻明應仲宗傳送供原文

老住江上村,隨分亦迎送。

陪堂一缽飯,不得日日供。

唯無清淨福,正坐失脩種。

後身老湘龐,測然施心動。

妙語俱積香,把玩廢吟諷。

才高氣駿特,飛兔不受控。

天與洗妒慳,何止愈頭痛。

吾聞佛事門,同宗而異用。

甘贄打粥鍋,應仲獨送供。

詩詞問答

問:次韻明應仲宗傳送供的作者是誰?答:釋德洪
問:次韻明應仲宗傳送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2. 原缺,據武林本補

參考注釋

江上

(1).江岸上。《呂氏春秋·異寶》:“﹝ 伍員 ﹞因如 吳 。過於 荊 ,至 江 上,欲涉。”《史記·伍子胥列傳》:“ 吳 人憐之,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鮑照 《發後渚》詩:“ 江 上氣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參 《餞王崟判官赴襄陽道》詩:“津頭 習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歸梁》詞:“江上花開趁蝶尋,拚買醉千金。”

(2).江面上。《史記·伍子胥列傳》:“ 伍胥 遂與 勝 獨身步走,幾不得脫。追者在後。至 江 , 江 上有一漁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顥 《黃鶴樓》詩:“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蘇軾 《江神子·江景》:“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 清 黃景仁 《太白墓》詩:“清風 江 上洒然來,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蘇轍 《初發嘉山》詩:“洗硯去殘墨,遍水如黑霧。至今江上魚,頂有遺墨處。”

隨分

(1).依據本性;按照本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鎔裁》:“謂繁與略,隨分所好。” 周振甫 註:“隨分所好,跟著作者性分的愛好。分,性分,天性,個性。”《易·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唐 孔穎達 疏:“言君子者,亦包公卿諸侯之等;但厚德載物,隨分多少,非如至聖載物之極也。” 明 劉基 《摸魚兒》詞:“榮名幾許?隨分莫求多。”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親》:“他們自由地,自主地,隨分地,健康地,享受著他們的賦生。”

(2).安分;守本分。 唐 李端 《長門怨》詩:“隨分獨眠秋殿里,遙聞笑語自天來。” 金 王若虛 《自笑》詩:“何須豪逸攀時傑,我自世間隨分人。”

(3).照樣;依舊。 唐 白居易 《續古詩》之七:“勿言小大異,隨分有風波。” 金 王若虛 《生日自祝》詩:“初我未免俗,隨分略修飾。”《水滸傳》第四五回:“叔叔今後並不要疑心,只顧隨分且過。”

(4).隨便;就便。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詩之八:“只應隨分過,已是錯彌深。”《水滸傳》第四回:“老兒吩咐道:‘我兒倍侍恩人坐一坐,我去安排飯來。’ 魯達 道:‘不消多事,隨分便好。’”《醒世恆言·徐老僕義憤成家》:“不論事體大小,略觸著他的性子,便連聲喝駡……隨分掣著一件傢伙,沒頭沒腦亂打。”

(5).隨意;任意。 唐 王績 《獨坐》詩:“百年隨分了,未羨陟 方壺 。” 宋 李清照 《鷓鴣天》詞:“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兩個小廝,隨分揀一個去。”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他不是一團火,卻像冬天的太陽,宜於人們在街頭巷尾,隨分取暖。”

(6).到處;隨時。 宋 陸游 《驀山溪·游三榮龍洞》詞:“嘯臺龍岫,隨分有雲山。” 元 耶律楚材 《懷古一百韻寄張敏之》:“不須賒酒飲,隨分有驢騎。”

(7).謂依例送一份(禮錢或禮品)。《紅樓夢》第二二回:“正值他才過第一個生日,便自己捐資二十兩。次日,先送過衣服玩物去, 王夫人 、 鳳姐 、 黛玉 等諸人皆有隨分的。”

迎送

迎來送往。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北人迎送並至門,相見則揖,皆古之道也。”《警世通言·老門生三世報恩》:“一路迎送榮耀,自不必説。” 郁達夫 《超山的梅花》:“兩旁已經有一處一處的梅林在迎送了。”亦泛指交際應酬。 唐 鄭谷 《題慈恩寺默公院》詩:“春來老病厭迎送,翦卻牡丹栽野松。”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觀今之郡長,鮮克盡心,有尚迎送之勞,有貪燕射之逸。”

陪堂

(1).謂不剃度的信士,自備費用,長期寄居寺院中,陪伴僧尼、香客供佛閒談。《水滸傳》第一一九回:“ 武松 對 宋江 説道:‘小弟今已殘疾,不願赴京朝覲。盡將身邊金銀賞賜,都納此 六和寺 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閒道人,十分好了。’”《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 鄭夫人 將隨身簪珥手釧,盡數解下,送與老尼為陪堂之費。”

(2).指陪堂的信士。 清 褚人穫 《堅瓠九集·官禁婦女燒香》:“只此三春坐閨閣,庵中閒殺女陪堂。”

(3).幫閒;陪客。 清 李漁 《奈何天·誤相》:“那是他的陪堂。”《醒世姻緣傳》第一回:“媒人打夾帳,家人落背弓,陪堂講謝禮。”

不得

用在動詞後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夠

吾不得而見之矣。——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日日

(1) 天天

又恐汝日日為吾擔憂。——清· 林覺民《與妻書》

(2) 一天一天地

淫侈之俗日日以長。——賈誼《論積貯疏》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坐失

不積極採取行動而失去(時機)

坐失良機

後身

(1) 身體的後背部分

我只看見個後身,認不清是誰

(2) 上衣等的背後部分

這件襯衫後身太長了

心動

(1) 心臟的跳動

心動加劇

(2) 內心有所觸動

(3) 內心驚動,吃驚害怕

余方心動欲還。——宋· 蘇軾《石鐘山記》

妙語

(1) 指意味深長或說得很俏皮的話

(2) 快速、簡練而漂亮、詼諧的說法

用一些妙語使他們的評論生動

(3) 詞美意深而富於情趣的言語

妙語驚人

積香

即香積。僧人所用的飯食。 宋 秦觀 《次韻子瞻贈金山寶覺大師》:“雲峰一變隔炎涼,猶喜重來飯積香。”

把玩

拿著賞玩

讀之喜笑,把玩無厭。——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吟諷

(1).作詩。亦謂作詩諷刺。《宋書·袁粲傳》:“好飲酒,善吟諷,獨酌園庭,以此自適。” 唐 韓偓 《<香奩集>序》:“大道入關,緗帙都墜,遷徙不常厥居,求生草莽之中,豈復以吟諷為意?” 宋 劉克莊 《和南塘食荔嘆》:“在昔 唐 家充歲貢,吟諷何止 杜陵翁 。”

(2).謂有節奏地誦讀詩文。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吟諷者銜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南史·王筠傳》:“愛《左氏春秋》,吟諷常為口實,廣略去取,凡三過五抄。”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此皆流麗有情致,可吟諷也。” 清 陳裴之 《香畹樓憶語》:“姬獨舉《雪中人》‘可人夫壻是 秦嘉 ,風也憐他,月也憐他’數句,吟諷不輟。”

(3).借指詩歌。 明 李東陽 《集句後錄小引》:“幽情鬱思,欲託之吟諷而未能者,略尋往年故事,集古句以自況。”

高氣

不凡的才氣,高妙的秉性。《後漢書·孔融傳》:“ 融 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疎意廣,迄無成功。”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雄節邁倫,高氣蓋世。”《北史·魏秦王翰傳》:“ 秦王 翰 ,少有高氣。年十五,便請征伐, 昭成 壯之,使領騎二千。”

飛兔

亦作“ 飛菟 ”。駿馬名。《呂氏春秋·離俗》:“飛兔、要褭,古之駿馬也。” 高誘 註:“飛兔、要褭,皆馬名也。日行萬里,馳若兔之飛,因以為名也。” 漢 應瑒 《馳射賦》:“羣駿籠茸於衡首,鹹皆腰褭與飛菟。”《文選·陳琳<答東阿王箋>》:“譬若飛兔、流星,超山越海。” 李周翰 註:“飛兔、流星,神駿也。” 宋 王安石 《次韻舍弟遇子固憶少述》:“飛兔已聞追騕褭,太阿猶恨失龍泉。”

何止

不止;豈止

中華大地,英才何止萬千

頭痛

(1) 凡整個頭部以及頭的前、後、偏側部的疼痛,總稱頭痛

(2) 比喻感到厭煩或為難

這件事令人頭痛

佛事

和尚或尼姑誦經拜佛之事;亡者之家請僧尼念經超度亡靈

同宗

宗法社會指同一大宗。後泛指同一家族或同姓

異用

用法或用途不同。《孔叢子·記問》:“正俗化民之政,莫善於禮樂也。 管子 任法以治 齊 而天下稱仁焉,是法與禮樂,異用而同功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喻蔽》:“五材並生而異用,百藥雜秀而殊治。” 章炳麟 《文學說例》:“辭氣不殊,名物異用,於是乎辭例尚焉。”

詩詞推薦

次韻明應仲宗傳送供原文_次韻明應仲宗傳送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