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作者:沈鍊 朝代:明代

箜篌引原文

公乎公乎聽我言,河流洶湧波瀾翻。

斂身收足莫西渡,渡河而死誰煩冤。

河流何太濁,發源高山邊。

山崩川竭等閒事,渡河死者真狂顛。

詩詞問答

問:箜篌引的作者是誰?答:沈鍊
問:箜篌引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沈鍊的名句有哪些?答:沈鍊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出處:青霞集卷五

參考注釋

河流

地表上有相當大水量且常年或季節性流動的天然水流

洶湧

水勢翻騰上涌

海中波濤洶湧,小船兒上下顛簸

波瀾

(1) * 浪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起)。——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2) 多用於比喻

文章波瀾起伏

斂身

藏身。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盧渥》:“ 渥 在舉場,甚有時稱。曾於 滻水 逆旅,遇 宣宗 微行,意其貴人,斂身避之。”

渡河

通過江河

煩冤

(1).煩躁憤懣。《楚辭·九章·思美人》:“蹇蹇之煩冤兮,陷滯而不發。” 王逸 註:“忠謀盤紆,氣盈胷也。” 南朝 宋 鮑照 《松柏篇》:“煩冤荒隴側,肝心盡崩抽。” 唐 杜甫 《兵車行》:“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嘗有病瘖者,為人所苦,煩冤無以自言。” 嚴復 《論滬上創興女學堂事》:“我國暨 突厥 、 印度 、 波斯 諸國之婦女,其煩冤紆抑,不待言矣。”

(2).屈折盤旋。《文選·宋玉<風賦>》:“夫庶人之風,塕然起於窮巷之閒,堀堁揚塵,勃鬱煩冤,衝孔襲門。” 李善 註:“勃鬱煩冤,風迴旋之貌。” 漢 鄒陽 《幾賦》:“高樹凌雲,蟠紆煩冤。”

(3).中醫謂中氣鬱結。《素問·示從容論》:“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醫宗金鑒·運氣要訣·五運客運太過為病歌》:“飱泄食減腹支滿,體重煩冤抑氣升。”註:“煩冤者,謂中氣抑鬱不伸故也。”

發源

指江河等開始流出;起源

黃河發源於青海省

高山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舉舉西州士,來為邦國華。藝文尤爾雅,經術自名家。正有高山仰,俄成逝水嗟。”參見“ 高山景行 ”。

(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西山經》:“又西北五十里 高山 ,其上多銀,其下多青碧、雄黃。”

(3).少數民族名。 清 魏祝亭 《兩粵傜俗記》:“其在西者,種凡三:曰 高山 ,曰 花肚 ,曰 平地 。”

山崩川竭

亦作“ 山崩水竭 ”。山嶽崩塌,河川乾枯。古代認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徵兆。《國語·周語上》:“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之。” 漢 荀悅 《漢紀·成帝紀四》:“ 蜀郡 本 漢 所興,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清 姚燮 《雙鴆篇》:“郎飽妾共飽,郎飢妾共飢;一飢一飽與郎共,山崩川竭無更移。”

死者

已死的人

死者與生者

狂顛

癲狂。形容舉止放蕩無節制。 唐 張籍 《羅道士》詩:“聞客語聲知貴賤,持花歌詠似狂顛。” 宋 辛棄疾 《唐河傳·效花間體》詞:“折花去,岸上誰家女,太狂顛。” 元 楊訥 《西遊記》第四本第十六出:“跟後趨前,莫生狂顛。” 清 蒲松齡 《杜子美》詩:“雖固曠達無邊幅,毋乃恣肆近狂顛?”

詩詞推薦

箜篌引原文_箜篌引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