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適渡浮橋見漕船,淮揚已過艤平川。
後來銜尾源源至,預計到頭櫛櫛填。
催令入倉勿留滯,庶幾回舶弗遲延。
笑他元素稱分任,試看通漕速往年。
詩詞問答
問:《降旨命倉場侍郎速收漕糧詩以志事》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五十四
2. 去聲
參考注釋
浮橋
橋面由平底船支承的橋
漕船
用於漕運的船隻。《新唐書·張萬福傳》:“ 萬福 因馳至 渦口 ,駐馬於岸,悉發漕船相衘進,賊兵倚岸熟視不敢動。” 清 方苞 《送左未生南歸序》:“ 未生 自 燕 南附漕船東下,至 淮陰 ,始知《南山集》禍作。”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二節:“ 北宋 建都 東京 ,依靠東南漕運,漕船是不可缺少的運輸工具。”
平川
廣闊平坦之地
平川廣野
後來
屬於隨後的時間或時期的;繼…之後出現的
後來的情況好多了
後來的行動
銜尾
前後相接;緊跟
銜尾相隨
源源
如同水流一樣不斷
預計
事先進行估計或推測
到頭
(1) 到了盡頭
順著這條路走到頭,就是他家
(2) ;結束
你的好日子到頭了
櫛櫛
形容排比繁密。 唐 李賀 《秦王飲酒》詩:“銀雲櫛櫛瑤殿明,宮門掌事報一更。” 王琦 匯解:“櫛櫛,相比次貌。”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二張援襄》:“遠望軍船櫛櫛,旗幟紛紜。” 宋 范成大 《京城》詩:“倚天櫛櫛萬樓棚,新地規模若化成。”
留滯
亦作“ 留蹛 ”。1.停留;羈留。《史記·太史公自序》:“是歲天子始建 漢 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滯 周南 ,不得與從事,故發憤且卒。” 唐 王建 《荊門行》:“壯年留滯尚思家,況復白頭在天涯。”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 道光 丙申,餘留滯 嶺 外者,再閲歲矣。” 冰心 《六一姊》:“ 余媽 還捨不得走……她知道我萬不願再留滯了,只得站起來謝了 六一姊 ,又和四圍的村婦紛紛道別。”
(2).指扣留,強行留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即將該魂驗實放行,毋得勒索留滯。”
(3).擱置;阻塞。《三國志·魏志·高柔傳》:“﹝ 柔 ﹞處法允當,獄無留滯。”《南史·王儉傳》:“令史諮事,賓客滿席, 儉 應接銓序,傍無留滯。” 宋 司馬光 《乞與諸位往來商量公事札子》:“其執政有欲商量公事者……所貴論議詳盡,事無留滯。” 孫中山 《建國方略·國際共同開發實業計畫》:“假使外國銀行先遵正當之途……然後與政府訂契約,則事順易行,豈復有留滯之憂?”
(4).指擱置之事。《北齊書·循吏傳·郎基》:“﹝ 基 ﹞後帶 潁川郡 ,積年留滯,數日之中剖判鹹盡。”
(5).屯積東西;積聚。《史記·平準書》:“日者,大將軍攻 匈奴 ,斬首虜萬九千級,留蹛無所食。” 司馬貞 索隱:“留蹛無所食。墆(蹛)音迭,謂貯也。 韋昭 音滯,謂積也。又按《古今字詁》墆今‘滯’字,則墆與滯同。按,謂富人貯滯積穀,則貧者無所食也。”《後漢書·段熲傳》:“ 匈奴 、種 羌 ,並擅其地,是為癕疽伏疾,留滯脅下,如不加誅,轉就滋大。”
(6).指身處困境。《楚辭·東方朔<七諫·怨世>》:“年既已過太半兮,然埳軻而留滯。” 王逸 註:“言年已過五十,而輡軻沉滯,卒無所逢遇也。” 唐 杜甫 《引水》詩:“人生留滯生理難,斗水何直百憂寬。” 宋 司馬光 《送薛水部十丈通判并州》詩:“知君留滯久,從此欲騰驤。”
(7).指身處困境之人。《漢書·儒林傳序》:“臣謹案詔書律令下者……以治禮掌故以文學禮義為官,遷留滯。” 顏師古 註:“言治禮掌故之官,本以有文學習禮義而為之,又所以遷擢留滯之人。”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遲延
延遲,耽誤
在旅程中意外的遲延
元素
(1)
(2) 指自然界中一百多種基本的金屬和非金屬物質,它們只由一種原子組成並且單獨地或組合地構成一切物質;化學元素的簡稱
(3) 要素
分任
(1).分別擔任。 馮玉祥 《我的生活·在常德(二)》:“教導團以 鹿鍾麟 同志為團長, 劉驥 、 門致中 、 劉郁芬 、 石敬亭 分任教官。” 陶菊隱 《記者生活三十年》第三章:“ 李 馮 二人分任南北兩路總司令,共同宣布討 蔣 。”
(2).分別承擔。 魯迅 《華蓋集續編·送灶日漫筆》:“但這也不能獨歸罪於公論家,社會上風行請吃飯而諱言請吃飯,使人們不得不虛假,那自然也應該分任其咎的。”
試看
試著看看;且看。 唐 韓愈 《盆池》詩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試看涵泳幾多星。”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一折:“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通漕
謂開通漕運河道。《後漢書·鄧訓傳》:“ 永平 中,理 虖沱 、 石臼河 ,從 都慮 至 羊腸倉 ,欲令通漕。” 李賢 註:“水運曰漕。” 宋 蘇舜欽 《漣水軍新牐記》:“蓋精思者緣古而作,興於近世,通漕最為便,惜乎無所述焉。” 清 張永銓 《河上紀事》詩:“自 元 開此河,通漕在 淮 泗 。”
往年
以往的年頭;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