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閣三疊蘇東坡韻原文
竹閣即茲然否然,香山玉局意猶軒。
翠筠萬古真朋友,綠字兩言永子孫。
過客漫尋崖上句,行人還指岸傍村。
春秋十六閱如水,孰謂今重續韻言。
詩詞問答
問:竹閣三疊蘇東坡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竹閣三疊蘇東坡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竹閣三疊蘇東坡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七十一
參考注釋
竹閣
(1).用竹子建造的樓閣。 唐 張籍 《和陸司業習靜寄所知》:“山開登竹閣,僧到出茶牀。” 唐 白居易 《宿竹閣》詩:“晚坐松簷下,宵眠竹閣間。” 清 查慎行 《閒詠》:“延曦開竹閣,向晦掩柴關。”
(2).樓閣名。在 浙江 杭州 孤山 附近,今廢。 宋 姜夔 《卜運算元》詞之三:“ 涼觀 酒初醒, 竹閣 吟纔就。” 清 張岱 《西湖夢尋·西湖中路·六一泉》:“ 六一泉 在 孤山 之南,一名 竹閣 ,一名 勤公講堂 。 宋 元祐 六年, 東坡先生 與 會勤上人 同哭 歐陽公 處也。”
然否
亦作“ 然不 ”。是與非,是與不是。《荀子·解蔽》:“吾慮不清,則未可定然否也。”《荀子·哀公》:“情性者,所以理然不、取捨也。” 王先謙 集解:“然不,猶‘然否’,與‘取捨’對文。”《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或曰:‘ 儋 即 老子 。’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漢 王充 《論衡·定賢》:“文麗而務巨,言眇而趨深,然而不能處定是非,辨然否之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原夫論之為體,所以辨正然否。”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玉局
(1).棋盤的美稱。 唐 李商隱 《燈》詩:“錦囊名畫揜,玉局敗碁收。” 宋 賀鑄 《南鄉子》詞:“玉局彈棋無限意, * ,腸斷 吳 蠶兩處眠。”
(2).道觀名,在 四川 成都 。傳說 李老君 曾於此坐局腳玉床講經,因而得名。《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蜀主 詔於 玉局化 設道場。” 胡三省 註:“ 玉局化 在 成都 。 彭乘 《記》曰: 後漢 永壽 元年, 李老君 與 張道陵 至此,有局腳玉牀自地而出, 老君 昇坐,為 道陵 説《南北斗經》,既去而坐隱,地中因成洞穴,故以‘玉局’名之。” 宋 蘇軾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詩:“莫欺老病未歸身, 玉局 他年第幾人。” 元 袁桷 《張虛靖圜庵扁曰歸鶴次韻》:“ 玉局 講殘春換劫,石臺丹在草通靈。” 明 王世貞 《九支齋十歌》之六:“ 成都 玉局 授書後,漸與金僊相對雄。”
(3). 蘇軾 曾任 玉局觀 提舉,後人遂以“玉局”稱 蘇軾 。 宋 劉克莊 《摸魚兒·賞海棠》詞:“悵 玉局 飛仙, 石湖 絶筆,孤負這風韻。” 明 文徵明 《先君行略》:“一日見公書,稍涉 玉局 筆意。” 清 趙翼 《再題焦山寺贈巨超練塘兩詩僧》詩:“我本才非 蘇玉局 ,敢嗔 佛印 不燒豬。” 清 程文正 《錢王廟》詩:“殘碑有字還堪讀, 玉局 鴻文筆力遒。”
翠筠
綠竹。 唐 白居易 《寄蘄州簟與元九因題六韻》:“笛竹出 蘄春 ,霜刀劈翠筠。” 宋 蔡伸 《飛雪滿群山》詞:“翠筠敲竹,疏梅弄影,數聲雁過南雲。” 清 汪琨 《水龍吟·送龔璱人出都》詞:“任紅蕉題就,翠筠書徧,餞詞人句。”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朋友
(1) 除情人或親屬之外彼此有交情的人
朋友之交,至於勸善規過足矣…。——清· 劉開《孟塗文集》
(2) 戀愛的對象
談朋友
(3) 指幕友
我那裡左右要請朋友,你就可以揀一個合式的事情,代我辦辦。——《二刻拍案驚奇》
兩言
三言兩語。謂少量幾句話。《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從之利害,兩言而決耳。今日出而言從,日中不決,何也?”
子孫
(1) 兒子和孫子
子孫荷擔者三夫。——《列子·湯問》
(2) 泛指後代
子孫相繼為王。——《戰國策·趙策》
(3) 又
子孫侯者。
人主之子孫。
遠者及其子孫。
過客
過路的人
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愛過客也,多少之實異也。——《韓非子·五蠹》
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稱
會其行人發露,瓚亦梟夷,故使鋒芒錯縮,厥圖不果。——《三國演義》
行人駐足聽。——《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車行》
過者問行人
行人但云點行頻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韻言
亦作“韻言”。有韻的文辭。 清 劉熙載 《藝概·詩概》:“以辯才三昩而為韻言,固宜其舌底瀾翻如是。” 章炳麟 《文學說例》:“ 中山王 泣樂對,語皆耦立,復施韻言,酒次讌談,亮非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