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信中韻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次信中韻原文

萬古溪流去不回,舂撞澗谷石門開。

尋源不必武陵客,過眼驚看灩澦堆。

寒碧照人無底寶,鏗轟殷地半空雷。

結茅安得從僧住,自把鋤耰辟草萊。

詩詞問答

問:次信中韻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次信中韻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次信中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灰韻

參考注釋

萬古

萬世

萬古長青

溪流

山間的小股水流;溪水

不回

正直,不行邪僻。《詩·大雅·旱麓》:“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高亨 註:“回,邪僻。此言君子以正道求福。”《後漢書·侯霸傳》:“﹝ 霸 ﹞在位明察守正,奉公不回。”《新唐書·郗士美傳》:“﹝ 士美 ﹞自拾遺七遷至中書舍人,處事不回,為宰相 元載 所忌。” 明 何景明 《用直篇》:“行高而不回,言危而不遜。”

舂撞

衝撞;衝擊。 宋 蘇軾 《江西》詩:“舟行十里磨九瀧,篙聲犖確相舂撞。”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石辨》:“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久如天成。”

澗谷

溪澗山谷。《梁書·處士傳·陶弘景》:“每經澗谷,必坐臥其間,吟詠盤桓,不能已已。” 宋 蘇轍 《武昌九曲亭記》:“ 武昌 諸山陂陁蔓延,澗谷深密,中有浮圖精舍。” 金 党懷英 《過棠梨溝》詩:“地僻人煙少,山深澗谷重。”

石門

(1). 春秋 魯 城外門。《論語·憲問》:“ 子路 宿於 石門 。晨門曰:‘奚自?’ 子路 曰:‘自 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

(2).借指賢者。 漢 焦贛 《易林·革之旅》:“ 石門 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 石門 守晨, 沮 溺 耦耕。”

(3).控制水流的石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五》:“ 靈帝 建寧 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注,津耗則輟流。”

(4).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 馬忠 ” 裴松之 注引《益部耆舊傳》:“ 羌 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牀,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

(5).古道路名。(1) 隋 唐 時自 四川盆地 通向 雲貴高原 的重要道路,在 秦 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 四川省 高縣 境內的 石門山 得名。起自今 四川 宜賓 ,南抵 雲南 曲靖 ,再通往 昆明 、 大理 等處。 唐 與 南詔 之間的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 褒斜谷 通道。在今 陝西 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 東漢 的《石門頌》、 北魏 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不必

無須,不一定,沒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唐·韓愈《師說》

武陵客

指避世隱居的人。 元 揭傒斯 《尋舍弟將至東牢宿野店》詩:“茅店溪邊冷,松林石上踈;如逢 武陵 客,風景未應殊。”參見“ 武陵源 ”。

過眼

(1).經過眼前。喻迅疾短暫。 宋 蘇軾 《吉祥寺僧求閣名》詩:“過眼榮枯電與風,久長那得似花紅。” 明 馮夢龍 《灑雪堂·宋婆課女》:“嘆過眼時光去渺茫,休得貪閒放。” 清 吳偉業 《贈總憲龔公芝麓》詩:“側身天地竟何心,過眼風光有誰羨。”

(2).過目,略加看視。 宋 李清臣 《欽聖憲肅皇后哀冊文》:“諸書過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寢食。”《老殘遊記》第十七回:“那家人揭開盒蓋,請老爺們過眼。” 孫犁 《白洋淀紀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彎著腰一張一張掀開席,叫收席的人過眼看成色。”

驚看

驚奇地注視。 清 劉大櫆 《途中所見》詩:“林外白光浮,驚看長湖水。” 清 劉大櫆 《過汶上贈鄧明府》詩:“如今白髮同尊酒,拭淚驚看夢裡人。”

灩澦堆

亦作“灩澦堆”。 長江 瞿塘峽 口的險灘。在 四川省 奉節縣 東。 唐 李白 《長干行》之一:“十六君遠行, 瞿塘 灧澦堆 。” 王琦 注引《太平寰宇記》:“ 灩澦堆 ,周回二十丈,在 夔州 西南二百步 蜀江 中心 瞿塘峽 口。冬水淺,屹然露百餘尺。夏水漲,沒數十丈。其狀如馬,舟人不敢進。諺曰:‘ 灩澦 大如馬, 瞿塘 不可下; 灩澦 大如鱉, 瞿塘 行舟絶; 灩澦 大如龜, 瞿塘 不可窺; 灩澦 大如襆, 瞿塘 不可觸。’” 唐 杜甫 《所思》詩:“故憑 錦水 將雙淚,好過 瞿塘 灧澦堆 。”

寒碧

(1).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碧色。指代寒涼的碧空。 唐 陸龜蒙 《吳俞兒舞歌·劍俞》:“技月喉,擢霜脊,北斗離離在寒碧。”

(2).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碧色。指代叢叢濃密的綠蔭。 宋 陸游 《東湖新竹》詩:“插竹編籬謹護持,養成寒碧映淪漪。” 明 胡其毅 《孔廟柏歌》:“ 大成殿 前多古柏,樹樹參天墮寒碧。”

(3).給人以清冷感覺的碧色。指代清冷的湖水。 宋 姜夔 《暗香》詞:“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 西湖 寒碧。” 明 文徵明 《齋前小山穢翳久關家兄召工治之》詩之二:“微風一以搖,波光亂寒碧。”

無底

(1).沒有底部。形容極深。《列子·湯問》:“有大壑焉……其下無底,名曰 歸墟 。” 晉 陸機 《從軍行》:“谿谷深無底,崇山鬱嵯峨。”

(2).無限度;無窮盡。《後漢書·張綱傳》:“甘心好貨,縱恣無底。”《西遊補》第五回:“我是一片深情,指望鴛鴦無底,見他倆個把我做閣板上貨,我哪得不生悲怨!”

(3).謂不知底細。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十一章:“到底是真是假, 周祺 心中無底。”

鏗轟

(1).形容聲音洪亮。 唐 徐浩 《寶林寺作》詩:“照耀珠吐月,鏗轟鐘隱雷。”

(2).指洪亮的聲音。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怨起簸羽翮,引吭吐鏗轟。”

空雷

無雨之雷。 唐 杜甫 《熱》詩之二:“峽中都似火, 江 上只空雷。”

結茅

亦作“ 結茆 ”。編茅為屋。謂建造簡陋的屋舍。 南朝 宋 鮑照 《觀圃人藝植詩》:“抱鍤壠上餐,結茅野中宿。” 宋 蘇軾 《新居》詩:“結茅得茲地,翳翳村巷永。” 清 張岱 《陶庵夢憶·表勝庵》:“ 爐峯 石屋,為一 金和尚 結茆守土之地。” 清 趙翼 《甌北詩話·杜少陵詩》:“ 儋州 則又結茅與 黎 人雜居,亦隨地營宅。”

鋤耰

亦作“ 鋤櫌 ”。鋤和耰。農具名。一說鋤柄。《呂氏春秋·簡選》:“鋤櫌白梃,可以勝人之長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論。”《文選·賈誼<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耰,鋤柄也。” 唐 韓愈 《劉生》詩:“我為羅列陳前修,芟蒿斬蓬利鋤耰。”

耡耰:1.泛指農具。 宋 王安石 《獨臥》詩之一:“誰有耡耰不自操,可憐園地滿蓬蒿。”

(2).猶耕種。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果然又覊縶,不得歸耡耰。”

辟草

開墾荒地。 漢 賈誼 《新書·先醒》:“﹝ 楚莊王 ﹞內領國政,辟草而施教,百姓富,民恆一。”

詩詞推薦

次信中韻原文_次信中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