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朱汝琳草蟲卷原文
蠅蠅翊翊各通靈,蠕動肖翹畢肖形。
誰辨方言及爾雅,無過久竹與青寧。
飲惟清露瀼金井,怕是秋風裊洞庭。
卵濕化生一合相,恰都來聽法王經。
詩詞問答
問:題朱汝琳草蟲卷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朱汝琳草蟲卷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朱汝琳草蟲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八十四
參考注釋
蠅蠅
蟲行貌。《文選·王褒<洞簫賦>》:“螻蟻蝘蜒,蠅蠅翊翊。” 李善 註:“蠅蠅翊翊,遊行貌。”
翊翊
(1).飛貌。《漢書·禮樂志》:“神之徠,泛翊翊,甘露降,慶雲集。”
(2).蠕行貌。《文選·王褒<洞簫賦>》:“螻蟻蝘蜒,蠅蠅翊翊。” 李善 註:“蠅蠅翊翊,遊行貌。”
(3).恭敬貌。《韓詩外傳》卷五:“《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漢書·禮樂志》:“既畏茲威,惟慕純德,附而不驕,正心翊翊。” 顏師古 註:“言畏威懷德,皆來賓附,無敢驕怠,盡虔敬。”《宋史·樂志十二》:“奉祀之臣,洗心翊翊。”
通靈
(1).通於神靈。 漢 班固 《幽通賦》:“精通靈而感物兮,神動氣而入微。”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太湖詩·包山祠》:“自非通靈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憐才慢注錄籍》:“若是説好,便通靈起感應,香火繁盛起來。” 郁達夫 《為靄民先生題經公致淵畫松》詩之二:“六法通靈力有餘,暮年點筆勢凌虛。”
(2).善於應變;不拘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 ,第二度 趙仙姑 。 郭 性頑鈍,只與追錢延年之法; 趙 性通靈,隨吾左右。”
(3).訊息來得快;來源廣。《娛目醒心編》卷五第一回:“ 福達 身雖有監,京中綫索卻自通靈。”
(4).靈驗。《天雨花》第二七回:“燒香婦女來問事,説來句句盡通靈。”
(5).靈敏。 茅盾 《子夜》十四:“廠里一有了吃醋爭風那樣的事,你們的耳朵就會通靈。”
蠕動
指爬行的昆蟲;泛指像蟲類爬行的樣子
肖翹
細小能飛的生物。《莊子·胠篋》:“惴耎之蟲,肖翹之物,莫不失其性。” 成玄英 疏:“附地之徒曰喘耎,飛空之類曰肖翹,皆輕小物也。” 隋 盧思道 《遼陽山寺願文》:“ 殷 網既開,肖翹鹹遂其所。” 唐 陸龜蒙 《螢》詩:“肖翹雖振羽,戚促盡疑冰。” 清 龔自珍 《壬癸之際胎觀第一》:“我光照日月,我力造山川,我變造毛羽肖翹。”
肖形
猶仿形。亦泛指形狀。《淮南子·墬形訓》:“五類 * ,興乎外肖形而蕃。” 高誘 註:“肖,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周書·武帝紀下》:“人肖形天地,稟質五常。” 唐 劉知幾 《史通·編次》:“至於龜筴異物,不類肖形,而輒與黔首同科,俱謂之傳,不其怪乎?” 明 王士性 《廣志繹·西南諸省》:“如 棲霞 一洞,余秉燭行五里餘,人物飛走,種種肖形。”
方言
一種語言中跟標準語有區別,主要用在口語上或口頭上的地區性或區域性的語言變體
爾雅
中國古代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漢代學者綴輯而成。《漢志·爾雅》30篇,傳至今只有19篇。後世經學家多用以考證解釋儒家經典的 義意,遂成為《十三經》之一,注釋《爾雅》的有晉人郭璞(注)、宋人邢昺(疏)、清人邵晉涵(爾雅正義)、郝懿行(爾雅義疏)
無過
(1).沒有過失。《左傳·宣公二年》:“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史記·蒙恬列傳》:“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文獻通考·經籍五》:“詩發乎情者也,而情之所發,其辭不能無過。”
(2).沒有超過。《史記·蘇秦列傳》:“夫挾彊 秦 之勢以內劫其主,罪無過此者。”《法苑珠林》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無過婬欲。”《金史·樂志上》:“所以承天,無過乎質。天其祐之,惟精惟一。”
(3).不外乎,只不過。 唐 白居易 《白髮》詩:“不肯長如漆,無過總作絲。最憎明鏡里,黑白半頭時。” 元 無名氏 《馮玉蘭》第一折:“你把那行裝整頓,無過是一琴一鶴緊隨身。”《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五:“﹝ 陳德甫 ﹞無過在解舖里上些帳目,管些收錢舉債的勾當。”
(4).猶不如,比不上。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勸農》:“俺天生的快手賊無過。衙舍里消消沒的睃,扛酒去前坡。”
久竹
草名。《莊子·至樂》:“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寧。” 成玄英 疏:“草名也。”
青寧
蟲名。生於老竹根部。《莊子·至樂》:“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寧。”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青寧﹞,蟲名。”
清露
(1).潔淨的露水。 漢 張衡 《西京賦》:“立脩莖之仙掌,承雲表之清露。” 宋 晏殊 《浣溪沙》詞:“湖上西風急暮蟬,夜來清露濕紅蓮。” 郭沫若 《登臨》詩:“廟中的銅馬,還帶著夜來的清露。”
(2).方言。雨的別稱。 明 楊慎 《俗言·俗語反說》:“ 貴竹 名雨曰清露。”
金井
(1).井欄上有雕飾的井。一般用以指宮庭園林里的井。 南朝 梁 費昶 《行路難》詩之一:“唯聞啞啞城上烏,玉欄金井牽轆轤。” 宋 蘇軾 《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雙猊蟠礎龍纏棟,金井轆轤鳴曉瓮。” 清 陳維崧 《品令·夏夜》詞:“夜色涼千頃,攜笛簟,依金井,轆轤清冷。”一說即石井。金,謂其堅固。 唐 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九月》:“雞人罷唱曉瓏璁,鴉啼金井下疎桐。” 葉蔥奇 註:“金井,即石井。古人凡説堅固,多用金,如金塘、金堤等。”
(2).借指墓穴或骨瓮。《古今小說·范巨卿雞黍生死交》:“因此扶柩到此,眾人拽棺入金井,並不能動,因此停住墳前,眾都驚怪。”《廣西僮族文學》第四章:“這個‘地理先生’給 儂智高 看好了一塊風水地,叫 儂智高 把自己父親的骨骸裝在‘金井’(即骨瓮)里,埋在好風水的地方。”
怕是
〈方〉∶恐怕是
我怕是哪個呢!原來是你
秋風
秋天的風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濕化
佛教語。指濕生與化生。 明 袁宗道 《論隱者異趣》:“笑獨臂之異,而不知兩臂之未嘗不異也;嘆濕化之奇,而不知胞胎之未嘗不奇也。”參見“ 濕生 ”、“ 化生 ”。
生一
即 太一 。神名。 唐 顏真卿 《刻清遠道士詩因而繼作》詩:“登壇仰 生一 ,捨宅嘆珣珉。”參見“ 太一 ”。
都來
(1).統統,完全。《敦煌變文集·父母恩重經講經文》:“只為長時,驅馳辛苦,形貌精神,都來失緒。” 唐 羅隱 《晚眺》詩:“天如鏡面都來靜,地似人心總不平。” 宋 柳永 《慢卷綢》詞:“細屈指尋思,舊事前歡,都來未盡,平生深意。”
(2).總共;共有。《敦煌變文集·佛說阿彌陀經講經文》:“經説比丘之眾,其數都來多少?經:‘千二百五十人俱。’”
(3).算來。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懷舊》詞:“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春歸恁寒悄,都來幾日意懶心喬?” 徐朔方 等註:“都來,算來。”
(4).總是,老是。《敦煌變文集·董永變文》:“日日都來總不織,夜夜調機告吉祥。” 蔣禮鴻 通釋:“都來和總連用,意思一樣,就是日日總不織。加上‘都來’僅僅湊足七個字而已。” 唐 秦韜玉 《問古》詩:“都來總向人間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法王
(1).佛教對 釋迦牟尼 的尊稱。亦借指高僧。《法華經·譬喻品》:“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宋 蘇軾 《贈虔州慈雲寺鑒老》詩:“卻須重説圓通偈,千眼薰籠是法王。” 清 金農 《得宋高僧手寫<涅槃經>殘本即題其後》詩:“法王力大書體肥,肯落人間寒與飢。”
(2). 元 明 等朝授予紅教喇嘛首領的封號。 元世祖 至元 七年封薩迦派首領 八思巴 為大寶法王。 明 朝分封噶舉派、薩迦派、格魯派的上層喇嘛為大寶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等。 吳晗 《朱元璋傳》第四章二:“ 明 朝繼承 元 朝的制度,設立了軍事統治機構,並封其長老為國師、法王,令其撫治人民,定期朝貢。”
(3).指天主教教皇。 魯迅 《墳·人之歷史》:“ 羅馬 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學者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