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侍御謨原文
天上仙人謫,三吳起鳳翥。
趨庭富縹緗,譜縣蜚清譽。
驄豸驚郊甸,繡斧侮貴倨。
蕭蕭仗馬鳴,菶菶朝陽曙。
園桃寄行謠,槃澗矢寤語。
文史閟高齋,公侯爾逸豫。
詩詞問答
問:李侍御謨的作者是誰?答:申佳允
問:李侍御謨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申佳允的名句有哪些?答:申佳允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御韻
參考注釋
天上
天空中。如:飛機在天上飛;月亮掛在天上。
仙人
神話和童話中指神通廣大、長生不老的人
三吳
(1).地名。 晉 指 吳興 、 吳郡 、 會稽 。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漸水》:“ 永建 中, 陽羨 周嘉 上書,以縣( 會稽 )遠,赴會至難,求得分置,遂以 浙江 西為 吳 ,以東為 會稽 。 漢高帝 十二年,一 吳 也,後分為三,世號‘ 三吳 ’。 吳興 、 吳郡 , 會稽 其一焉。” 唐 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論畫體工用榻寫》:“ 江 南地潤無塵,人多精藝, 三吳 之跡,八絶之名, 逸少 右軍, 長康 散騎,書畫之能,其來尚矣。”
(2).地名。 唐 指 吳興 、 吳郡 、 丹陽 。《通典·州郡十二》:“ 蘇州 , 春秋 吳國 之都也……與 吳興 、 丹陽 為 三吳 。 齊 因之。 陳 置 吳州 。 隋 平 陳 ,改曰 蘇州 。 煬帝 初,復曰 吳州 ,尋為 吳郡 。大 唐 為 蘇州 ,或為 吳郡 。”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三:“今天下安危,在於 淮 楚 。師振則 三吳 安, 三吳 安則國家不失外府。” 唐 杜牧 《題桐葉》詩:“ 三吳 煙水平生念,寧向閒人道所之。”
(3).地名。 宋 指 蘇州 、 常州 、 湖州 。 宋 司馬光 《送楊太祝忱知長洲縣》詩:“ 三吳 佳縣首,民物舊熙熙。”
(4).泛指 長江 下游一帶。 唐 李白 《猛虎行》:“ 三吳 邦伯皆顧盼,四海雄俠兩追隨。” 金 劉致君 《鷓鴣天》詞:“修月客,弄雲娘, 三吳 清興入淋浪。”
起鳳
鳳凰展翅高飛。比喻事物的絢麗和景象的壯觀。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騰蛟起鳳, 孟學士 之詞宗;紫電青霜, 王將軍 之武庫。” 王闓運 《哀江南賦》:“瞻高軒而起鳳,持繡佩而分麟。”
趨庭
亦作“趍庭”。《論語·季氏》:“﹝ 孔子 ﹞嘗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 鯉 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 鯉 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 鯉 退而學禮。” 鯉 , 孔子 之子 伯魚 。後因以“趨庭”謂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 鯉 對;今晨捧袂,喜託龍門。” 宋 王禹偁 《恩賜宰臣一子可尚書水部員外郎制》:“惟爾嚴父,為予大臣。嘉其調鼎之功,命及趨庭之子,俾升華省,仍列清曹。” 清 顧炎武 《與李霖瞻書》:“趍庭變學,既已引置 莊 岳 之間;挾策讀書,亦都從游舞雩之下。”
縹緗
指書卷。縹,淡青色;緗,淺黃色。古時常用淡青、淺黃色的絲帛作書囊書衣,因以指代書卷。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詞人才子,則名溢於縹囊;飛文染翰,則卷盈乎緗帙。” 元 關漢卿 《竇娥冤》楔子:“讀盡縹緗萬卷書,可憐貧殺 馬相如 。”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縹緗雄麗藻,韋布富經綸。鵬奮摶豐翮,螭蟠起巨鱗。” 柯靈 《香雪海·春節書紅》:“規模宏大的東方圖書館毀於炮火,萬卷縹緗付之一炬。”
清譽
清白的聲譽;美好的名聲
影響清譽
郊甸
(1).城邑外百里及二百里之內。泛指郊畿。《左傳·昭公九年》:“伯父 惠公 歸自 秦 ,而誘以來,使偪我諸 姬 ,入我郊甸,則 戎 焉取之。” 杜預 註:“邑外為郊,郊外為甸。”《後漢書·南匈奴傳論》:“﹝ 孝武 ﹞有志 匈奴 ,赫然命將,戎旗星屬,候列郊甸,火通 甘泉 。” 李賢 註:“列置候兵於近郊畿。”
(2).泛指城外郊區。 晉 潘岳 《在懷縣作》詩之二:“登城望郊甸,游目歷朝寺。” 唐 高適 《別韋五》詩:“夏雲滿郊甸,明月照河洲。” 張懷奇 《頤和園詞》:“輦轂倉皇深夜走,郊甸飢民不如狗。”
繡斧
漢武帝 天漢 二年遣直指使者 暴勝之 等衣繡衣,杖斧持節,至各地巡捕群盜。見《漢書·武帝紀》。後遂以“繡斧”指皇帝特派的執法大員。 宋 楊萬里 《送周元吉顯謨左司將漕湖北》詩之一:“繡斧光華誰不羨,一賢去國欠人留。” 明 章懋 《與鄧侍御書》:“邇聞繡斧南巡,而宿蠹潛奸,一時洗盡。” 清 方文 《寄張恢生明府》詩:“早晚登車持繡斧,好將封事報明君。”參見“ 繡衣直指 ”。
貴倨
(1).亦作“ 貴踞 ”。尊貴倨傲。《史記·酷吏列傳》:“ 郅都 遷為中尉。丞相 條侯 至貴倨也,而 都 揖丞相。”《漢書·酷吏傳·郅都》引此文作“貴居”, 顏師古 註:“居,怠傲,讀與倨同。”《北史·文苑傳·虞綽》:“ 綽 恃才任氣,無所降下……時禮部尚書 楊玄感 稱其貴踞,虛己禮之,與結布衣之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項襄毅占寇》:“是時御史之體未甚貴倨, 彭 以刑侍奉使,初未兼憲職,尚以屬吏待巡按如此。”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室中間站著一半老的徐娘,眉宇間隱隱還含貴倨之態,卻往來招呼顧客。”
(2).尊貴者。 明 趙南星 《明羅母何孺人墓碑》:“ 何 起於微, 伯符 之母,克事貴倨,疏逖不怨。” 明 湯顯祖 《<調象庵集>序》:“而心目太明,神骨太峻,於貴倨無所可下,於夷伍無所可偕。”
蕭蕭
(1) 形容馬嘶鳴聲
馬鳴蕭蕭
蕭蕭班馬鳴。——唐· 李白《送友人》
車轔轔,馬蕭蕭。——唐· 杜甫《兵車行》
(2) 風聲
風蕭蕭兮易水寒。——《戰國策·燕策》
風蕭蕭
(3) 冷落淒清的樣子
(4) 花白稀疏的樣子
祖父看見了鏡里的白髮蕭蕭
仗馬
(1).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馬。裝飾華麗,通常用於朝會、祀典、出巡等。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一》:“今謂之殿門天武官,極天下長人之選,八人。上御前殿,則執鉞立於 紫宸門 下,行幸則為禁圍門,行於仗馬之前。” 宋 龐元英 《文昌雜錄》三卷:“西面 * 旗一、五星旗五、五鳳旗十。仗馬每面三疋,每疋御龍官四人。”
(2).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語出《新唐書·奸臣傳·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 杜璡 再上書言政事,斥為 下邽 令。因以語動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後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絶。” 清 王九齡 《竊祿》詩:“無聲慚仗馬,有淚對刑書。”
菶菶
(1).草木茂盛貌。《詩·大雅·卷阿》:“梧桐生矣,於彼朝陽,菶菶萋萋,雝雝喈喈。” 毛 傳:“梧桐盛也。” 金 張建 《擬古》詩之八:“菶菶 嶧山 桐,一樹十二枝。”
(2).散亂。 唐 張元一 《又嘲》詩:“裹頭極草草,掠鬢不菶菶。”
朝陽
早晨剛剛升起的太陽
迎著朝陽
行謠
猶行歌。 漢 班固 《幽通賦》:“ 巨 滔天而泯夏兮,考遘愍以行謡。”
槃澗
《詩·衛風·考槃》:“考槃在澗,碩人之寬。” 毛 傳:“考,成;槃,樂也。山夾水曰澗。” 朱熹 集傳:“詩人美賢者隱處澗谷之間,而碩大寬廣,無戚戚之意。”後因以“槃澗”指山林隱居之地。 元 周權 《次韻徐景端席上》:“且安粗糲槃澗濵,未厭紫豉羹 吳 蓴。” 清 鈕琇 《觚賸·杜曲精舍》:“ 雪木 既移家 杜曲 ,以書復 宋 ( 宋澄溪 )曰:…… 雪木 孤介絶俗,非 澄溪 誠於禮賢,未易即致。存此書,以見《緇衣》之好,‘槃澗’之安,兩得之也。”
寤語
相對而語。 漢 王褒 《九懷·通路》:“假寐兮愍斯,誰可與兮寤語。” 南朝 齊 謝朓 《游後園賦》:“藉宴私而游衍,時寤語而逍遙。”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詩:“往往空室中,寤語説珪璋。” 王闓運 《莫姬哀詞》:“餘生每話,寤語誰譍。”
文史
(1).文書記事。《漢書·司馬遷傳》:“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曆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畜之,流俗之所輕也。”《漢書·東方朔傳》:“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
(2).指文學、史學的著作或知識。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其文史則有 袁 殷 之曹, 孫 乾 之輩。”《北史·山偉傳》:“ 偉 涉獵文史, 孝明 初, 元匡 為御史中尉,以 偉 兼侍御史。” 唐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十五富文史,十八足賓客。” 清 孫枝蔚 《送王金鉉歸里》詩:“ 晉 世擅風流, 漢 賢足文史。”
(3).指詩話、文評之類的書。《新唐書·藝文志四》“丁部集錄總集類”有“文史類”一目。凡所以譏評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龍》、《詩品》等,均列入該類。
高齋
(1).高雅的書齋。常用作對他人屋舍的敬稱。 唐 孟浩然 《宴張別駕新齋》詩:“高齋徵學問,虛薄濫先登。” 明 徐禎卿 《在武昌作》詩:“高齋今夜雨,獨臥 武昌 城。” 蘇曼殊 《與高天梅論文學書》:“ 天梅居士 侍者:昨歲自 江戶 歸國,擬於桂花香里,趨叩高齋,而竟不果。”
(2). 唐 杜甫 書齋名。 唐 杜甫 《宿江邊閣》詩:“暝色延山逕, 高齋 次水門。” 宋 陸游 《東屯高齋記》:“ 少陵先生 晚游 夔州 ,愛其山川不忍去。三徙居皆名 高齋 。質於其詩,曰‘次水門’者, 白帝 城之 高齋 也;曰‘依藥餌’者, 瀼西 之 高齋 也;曰‘見一川’者, 東屯 之 高齋 也。故其詩又曰:‘ 高齋 非一處。’”
公侯
(1).公爵與侯爵。《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漢 班固 《 * 通·爵》:“所以名之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順也。”
(2).泛指有爵位的貴族和官高位顯的人。《後漢書·朱景王杜馬等傳論》:“自茲下降,迄於 孝武 ,宰輔五世,莫非公侯。” 李賢 註:“自 高祖 至於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輔皆以公侯勛貴為之。”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鳴謙以接下。撫僚庶盡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貴。” 唐 白居易 《歌舞》詩:“ 秦 中歲雲暮,大雪滿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盡公侯。” 宋 無名氏 《文育得銀》:“卜者曰:‘君北下不過作令長,南入則為公侯。’”
逸豫
閒適安樂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忘身,自然之理也。——宋· 歐陽修《新五代史·伶官傳·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