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盤嶺原文
七日行褒斜,目瞶耳亦聾。
濁浪崩崖垠,征衣碎蒙茸。
不知天地闊,詎測造化功。
岌然土囊口,雞幘摩蒼穹。
磴道上七盤,大翮排天風。
絕頂忽開豁,白日當虛空。
褒水出谷流,漢江繞其東。
巴山跨秦蜀,蜿蜒連上庸。
川原盡沃野,天府如關中。
橘柚郁成林,稻苗亦芃芃。
襄陽大艑來,千里帆檣通。
當年號天漢,運歸隆準公。
將相得人傑,驅策芟群雄。
一戰收三秦,遂都鹹陽宮。
智勇久淪沒,山川自巃嵷。
跋馬向褒國,日落煙濛濛。
詩詞問答
問:七盤嶺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七盤嶺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二
參考注釋
崖垠
(1).山崖的邊際。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天跳地踔顛乾坤,赫赫上照窮崖垠。”
(2).引申為止境。 清 顧炎武 《登岱》詩:“哀哉一 顏淵 ,獨立瞻 吳門 ,疲精不肯休,計畫無崖垠。”
征衣
(1).旅人之衣。 唐 岑參 《南樓送衛憑》詩:“應須乘月去,且為解征衣。” 宋 劉儗 《訴衷情》詞:“征衣薄薄不禁風,長日雨絲中。” 清 孫枝蔚 《出門》詩:“凍樹鷄鳴早,征衣燭滅遲。”
(2).出征將士之衣。 唐 趙嘏 《送李裴評事》詩:“塞垣從事識兵機,只擬平戎不擬歸。入夜笳聲含白髮,報秋榆葉落征衣。” 宋 司馬光 《出塞》詩:“霜重征衣薄,風高戰鼓鳴。” 清 顧炎武 《贈朱監紀四輔》詩:“碧血未消今戰壘,白頭相見舊征衣。”
(3).泛指軍服。 續範亭 《壽徐老》詩之三:“粗布征衣常補綻,自煮瓜果充糧食。”
蒙茸
蓬鬆;雜亂的樣子
雜花蒙茸
蒙茸山麓。——〔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造化
(1) 福分;好運氣
子女都這么孝敬,你可真有造化
(2) 自然界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與造化抗衡
土囊
(1).洞穴。《文選·宋玉<風賦>》:“夫風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浸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 李善 註:“土囊,大穴也。” 唐 杜甫 《九成宮》詩:“曾宮憑風廻,岌嶪土囊口。” 宋 蘇軾 《颶風賦》:“忽野馬之決驟,矯退飛之六鷁,襲土囊而暴怒,掠眾竅之叱吸。” 清 黃宗羲 《過雲木冰記》:“南箕哆口, 飛廉 弭節,土囊大隧,所在而是。”
(2).盛滿泥土用以堵水的袋子。《舊唐書·馬燧傳》:“ 燧 乃於下流以車數百乘,維以鐵鎖,鎖絶中流,實以土囊以遏水;水稍淺,諸軍畢渡。” 宋 洪邁 《容齋四筆·水旱祈禱》:“ 乾道 九年秋, 贛 吉 連雨暴漲。予守 贛 ,方多備土囊,雍諸城門以杜水入,凡二日乃退。”
(3). 明 代的一種 * 刑具。用裝滿沙土的袋子壓死或悶死囚人。 章炳麟 《思鄉原下》:“ 明 用 程 朱 之道,其小臣能極諫以乾君怒,伏白棓、戴土囊而不悔,此所謂奇節也。”
蒼穹
蒼天;天空
道上
途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謝車騎 在 安西 艱中, 林道人 往就語,將夕乃退。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 黃濟人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第十章:“ 文強 繼續道:‘ 林氏 夫人在道上碰上一個農民,她給了他金子,農民用毛驢把她送到 葫蘆島 林偉濤 那裡。’”
七盤
(1).亦作“ 七槃 ”。古舞名。在地上排盤七個,舞者穿長袖舞衣,在盤的周圍或盤上舞蹈。《宋書·樂志一》:“ 張衡 《舞賦》云:‘歷七槃而縱躡。’ 王粲 《七釋》云:‘七槃陳於廣庭。’近世文人 顏延之 云:‘遞間關於槃扇。’ 鮑照 云:‘七槃起長袖。’皆以七槃為舞也。”《舊唐書·音樂志二》:“樂府詩云,‘妍袖陵七盤’,言舞用盤七枚也。”
(2).指 七盤嶺 。在 四川 廣元 東北與 陝西 寧強 的交界處,上有 七盤關 ,是 川 陝 間重要關隘之一。 唐 岑參 《醴泉東谿送程皓元鏡微入蜀》詩:“ 蜀 郡路漫漫, 梁州 過 七盤 。” 清 吳偉業 《送吳門李仲木出守寧羌》詩:“ 七盤 遮 駱谷 ,十口隔 秦倉 。”
排天
逐日,每天。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下十二:“問你自己吧,排天半夜三更才落屋,到底是到哪裡去了?”
絕頂
(1) 超群的;卓越的;極端的;異常的
聰明絕頂
(2) 最高級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絕頂的漂亮
開豁
(1).形容思想或胸懷開闊。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夫其明濟開豁,包含弘大,陵轢卿相,謿哂豪傑。” 宋 陳亮 《與章德茂侍郎書》:“侍郎開豁亮直,足以起士氣;高明宏遠,足以壯天朝。”《紅樓夢》第一二○回:“太太這么一想,心裡便開豁了。”
(2).解除;消除。 唐 李白 《贈別從甥高五》詩:“積蓄萬古憤,向誰得開豁?”
(3).形容空間開闊明朗。 宋 范成大 《早發周平驛過清烈祠下》詩:“登嶺既開豁,入林更清涼。” 元 迺賢 《李老谷》詩:“峯迴稍開豁,夕陽散微影。” 孫中山 《建國方略·第二計畫》:“自 襄陽 以上,皆為山國;其下以至 沙洋 ,則為廣大開豁之谷地。”
(4).謂使思想、胸懷開闊。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五:“大抵登山臨水,足以觸發道機,開豁心志,為益不少。”
(5).通曉明白。 宋 韓維 《次韻和平甫同介甫當世過飲見招》:“疑懷滯義一開豁,有如暗室來明缸。”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理學一》:“鄰有一染匠,常往聽講,久之,忽大悟曰:‘元來世間道理如此。’自是聰明開豁,遂能詩文,不復為匠。” 明 張居正 《進講章疏》:“皇上萬幾有暇,時加溫習,庶舊聞不至遺忘,新知日益開豁。”
(6).謂對他人的罪名或過失予以開脫並寬免。《水滸傳》第三六回:“知縣自心裡也有八分開豁他,當時依準了供狀,免上長枷手杻,只散禁在牢里。”《蕩寇志》第八九回:“如今他已不敢強了,姊姊開豁了他罷。”《清史稿·食貨志一》:“又以 徽州 、 寧國 、 池州 三府世僕捐監應考,常為地方所訐控,上諭:‘此等名分,總以現在是否服役為斷。如年遠文契無考,著即開豁。’”
白日
(1) 白天
(2) 太陽
白日依山盡。——唐· 王之渙《登鸛雀樓》
(3) 泛指時光
浪費白日
虛空
心中無著落
出谷
從幽谷出來。常喻指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唐 皮日休 《旅舍除夜》詩:“出谷空嗟晚,銜杯尚愧先。” 前蜀 韋莊 《三用韻》:“未化投陂竹,空思出谷禽。” 清 曾紀澤 《次韻答左子興》之二:“鳥方出谷已遷木,龍未躍淵猶在田。”參見“ 出谷遷喬 ”。
巴山
(1) 大巴山
巴山夜雨漲秋池
(2) 這裡的“巴山”泛指巴蜀一帶
蜿蜒
(1) 蛇類曲折爬行的樣子
橫過天花板蜿蜒著一條長的裂縫
(2) 曲折延伸
山路蜿蜒向下
川原
(1).江河之源。《國語·周語下》:“且絶民用以實王府,猶塞川原而為潢污也,其竭也無日矣。”
(2).指江河。《漢書·溝洫志贊》:“中國川原以百數,莫著於 四瀆 ,而 河 為宗。”
(3).河流與原野。 唐 陳子昂 《晚次樂鄉縣》詩:“川原迷舊國,道路入邊城。” 唐 杜甫 《垂老別》詩:“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4).指原野。 宋 王安石 《出郊》詩:“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樹冥冥不見花。” 陳毅 《過黃泛區書所見》詩:“三過黃泛區,走蹌踉。川原水洗,城社荒落,滿目淒涼。”
沃野
指大片的沃土
沃野無邊
天府
天然的府庫,比喻物產富饒
天府之土。——《三國志·諸葛亮傳》
關中
指陝西渭河流域一帶,為陝西的農、工業發達,人口集中之地區
沛公欲王關中。——《史記·項羽本紀》
成林
成為樹林
昔日一片荒灘,如今果木成林
稻苗
稻的幼苗。 宋 蘇轍 《和子瞻焦山》:“我知此地便堪隱,稻苗斾斾魚斑斑。”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帆檣
(1) 船桅,桅桿
(2) 船帆與桅檣,常指舟楫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天漢
(1)
(2) 書面語稱銀河
(3) 漢武帝劉徹的年號(公元前100——前97)
天漢元年。——《漢書·李廣蘇建傳》
隆準公
漢高祖 劉邦 的別稱。 南朝 齊 吳邁遠 《長別離》詩:“ 楚 有扛鼎士,出門不得歸。正為 隆準公 ,仗劍入紫微。” 宋 夏溥 《鴻門歌》:“君看 項王 重瞳 舜 重瞳,天命乃在 隆準公 。”《三國演義》第三七回:“ 高陽 酒徒起草中,長揖 芒碭 隆準公 。”參見“ 隆準 ”。
將相
將帥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儀》:“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史記·高祖本紀》:“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 漢王 為皇帝。” 唐 李涉 《與梧州劉中丞》詩:“三代 盧龍 將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得人
用人得當
驅策
驅使;役使
任人驅策
群雄
舊時稱在時局混亂中稱王稱霸的一些人
群雄割據
三秦
指關中地區。項羽破秦入關,把關中之地分給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因稱關中為三秦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鹹陽宮
秦國的宮廷
見燕使者 鹹陽宮。——《戰國策·燕策》
智勇
智謀與勇敢。《列子·仲尼》:“ 孔子 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 丘 弗知。’” 晉 潘岳 《西征賦》:“臨危而智勇奮,投命而高節亮。”《三國演義》第七回:“ 袁本初 智勇過人,手下名將極廣。” 清 龔自珍 《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詩之五:“傳聞智勇人,傷心自鞭影。”
淪沒
(1) 下沉淹沒
(2) 人去世。也作“淪歿”
山川
山嶽、江河
祖國壯麗的山川
巃嵷
亦作“巄嵷”。見“ 巃嵸 ”。
跋馬
(1).勒馬使迴轉。《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九年》:“ 建成 、 元吉 至 臨湖殿 ,覺變,即跋馬東歸宮府。” 胡三省 註:“跋馬者,搖駷馬銜,偏促一轡,又以兩足搖鼓馬腹,使之迴走。”
(2).騎馬馳逐。 唐 嚴武 《巴嶺答杜二見憶》詩:“跋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勝悲。” 宋 王安石 《金明池》詩:“跋馬未堪塵滿眼,夕陽偷理釣魚絲。” 宋 韓元吉 《六州歌頭·桃花》詞:“草軟莎平跋馬,垂楊渡,玉勒爭嘶。”
日落
太陽西沉
濛濛
1.迷茫貌。《詩·豳風·東山》“零雨其濛” 漢 鄭玄 箋:“歸又道遇雨,濛濛然。” 漢 嚴忌 《哀時命》:“霧露濛濛,其晨降兮。” 唐 吉師老 《鴛鴦》詩:“江島濛濛煙靄微,緑蕪深處刷毛衣。” 明 陳恭尹 《登祝融峰》詩:“濛濛在太古,乾坤猶未判。” 冰心 《最後的安息》:“對面山峰上,雲氣濛濛,草色越發的青綠了。”
2.紛雜貌。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羽蓋繇起,被以紅沫,濛濛若雨委雪。” 唐 賈島 《送神邈法師》詩:“柳絮落濛濛, 西州 道路中。” 宋 晏殊 《踏莎行》詞之五:“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清 陳維崧 《點絳唇·和成容若韻》詞:“西風惡,數聲城角,冷雁濛濛落。”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黃鸝低鳴,飛絮濛濛。”
3.濃盛貌。 唐 張籍 《惜花》詩:“濛濛庭樹花,墜地無顏色。”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一折:“愁雲靄靄,殺氣濛濛。”
詩詞推薦
吳儒卿先生來寓讀述懷詩蒙贈大篇成絕奉答(錄三首)·其三
方仁淵〔清代〕晴窗餘事寫黃庭,換得鵝群滿蓼汀。分付小童安筆硯,墨池深對遠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