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涼洞

作者:王嘉言 朝代:明代

游清涼洞原文

山行恣眺望,物色有明晦。

逼仄紆苔徑,繽紛泄竇瀨。

窟壓雲水邊,步局磽确內。

深探毛骨淒,周視岩壑大。

峽束路若窮,石懸勢欲墜。

蓊蔥古樹排,嶔崟細岑對。

蕊開噴微芳,衣潤浮幽靄。

搖竹動碎金,翻羅拽長帶。

奇峰喜駮犖,飛泉駭訇磕。

罰籌擬蝟毛,歡聲混江汰。

將暝促駕還,共愜斯游最。

詩詞問答

問:游清涼洞的作者是誰?答:王嘉言
問:游清涼洞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選明詩卷二十八

參考注釋

山行

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登嶺始山行,野曠沙岸浄。” 元 劉迎 《車轣轆》詩:“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車轣轆。”

眺望

從高處遠望

她繼續眺望當地的風光

物色

(1) 牲畜的毛色

(2) 按一定標準去訪求

乃令以物色訪之。——《後漢書·嚴光傳》

物色人才

為巡船所物色。——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3) 瞅見;看到

免親友物色

(4) 風物;景色

(5) 各種物品

明晦

(1).明暗;晴陰。 南朝 梁武帝 《擬明月照高樓》詩:“相去既路迥,明晦亦殊懸。” 宋 曾鞏 《擬峴台記》:“若夫雪煙開斂,日光出沒,四時朝暮,雨暘明晦,變化不同,則雖覽之不厭,而雖有智者,亦不能窮其狀也。” 清 徐昂發 《雁門關》詩:“嵐光自摩盪,巖壑遞明晦。”

(2).人世與陰間。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盧僕射從史》:“吾已免離,下視湯火,豈復低身而臥其間乎?且夫據其生死,明晦未殊,學仙成敗,則無所異。吾已得鍊形之術也。”

逼仄

狹窄

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杜甫《逼仄行贈畢曜》

繽紛

繁多而雜亂

五彩繽紛

色彩繽紛

雲水

(1).雲與水。 唐 杜甫 《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詩:“ 台州 地闊海冥冥,雲水長和島嶼青。” 宋 陸游 《長相思》詞:“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 明 賈仲名 《金安壽》第三折:“這堝里雲水林巒,甚么去處。”

(2).謂漫遊。漫遊如行雲流水的飄泊無定,故稱。 唐 黃滔 《寄湘中鄭明府》詩:“莫耽雲水興,疲俗待君痊。” 明 高啟 《太湖》詩:“我性好游觀,夙負雲水債。” 清 施峻 《中途見雁》詩:“雲水家何在,風塵味已諳。”

(3).指僧道。僧道雲遊四方,如行雲流水,故稱。 唐 項斯 《日東病僧》詩:“雲水絶歸路,來時風送船。”《宋史·方技傳下·莎衣道人》:“帝歲命內侍即其居設千道齋,合雲水之士,施予優普。”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載·尋親誠感》:“ 原 邑 趙孝子 名 威晉 ,其父好黃冠術,遇全真雲水,無不以禮下之。”

(4).河流名。在今 廣東省 樂昌縣 南境。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溱水》:“ 林水 自源西注於 瀧水 ,又與 雲水 合。”

磽确

(1).土地堅硬瘠薄。《東觀漢記·丁綝傳》:“昔 孫叔敖 敕其子,受封必求磽確之地。今 綝 能薄功微,得鄉厚矣。” 唐 孟郊 《秋懷》詩之十:“南逸浩淼際,北貧磽確中。” 明 唐順之 《答馬巡撫書》:“苦寒磽確之地,人甚不樂居。” 梁啓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五章:“然余所最畏者,厥惟四事,曰內亂、曰疫癘、曰土地之磽確、曰貨幣之惡劣是也。”

(2).指多石而堅硬的路。 宋 范成大 《自冬徂春道中多雨遂作苦語》詩:“薄晚得磽確,稍入 袁州 山。不辭石齧足,聊免泥沒韉。”

(3).堅石。 唐 歐陽詹 《石韞玉賦》:“內抱貞明,蓄珪璋而自異;外封磽確,與砮礪而攸同。”

堅硬瘠薄的土地。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既以磽確外為寰宇,敞無垠堮以居億兆;又選英精內為區域,束以襟帶用宅君長。”

毛骨

(1).毛髮與骨骼。 唐 劉禹錫 《桃源行》:“俗人毛骨驚仙子,爭來致詞何至此?” 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雲》:“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 宋 陸游 《夜汲井水煮茶》詩:“肺腑凜清寒,毛骨亦蘇省。”

(2).謂人的骨相容貌。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下》:“ 祖士少 風領毛骨,恐沒世不復見如此人。”《晉書·元帝紀》:“ 琅邪王 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也。” 前蜀 韋莊 《寄薛先輩》:“不説文章與門第,自然毛骨是公卿。”

周視

(1).巡視。《禮記·月令》:“﹝季春之月﹞循行國邑,周視原野,修利隄防。”

(2).謂仔細察看。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蔡少霞》:“於是 少霞 方更周視,遂為鹿幘人促之,怱遽而返,醒然遂寤。” 鄒魯 《中國同盟會·略地規則》:“防火害。命巡查周視,以防火警。”

岩壑

(1).山巒溪谷。 南朝 宋 謝靈運 《酬從弟惠連》詩:“寢瘵謝人事,滅跡入雲峯。巖壑寓耳目,歡愛隔音容。” 唐 盧綸 《太白西峰書懷》詩:“山明鳥聲樂,日氣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詩:“陽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輝。” 清 黃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詩:“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別。”

(2).借指隱者的住所或隱者。 唐 岑參 《下外江舟中懷終南舊居》詩:“巖壑歸去來,公卿是何物?” 宋 黃庭堅 《和答外舅孫莘老》詩:“少監巖壑姿,宿昔廊廟具。”

嶔崟

1.高大;險峻。

例句:

《文選·張衡<思玄賦>》:“嘉 曾氏 之歸耕兮,慕 歷阪 之嶔崟。” 張銑 註:“嶔崟,高貌。”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二》:“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崟,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唐 駱賓王 《帝京篇》:“桂殿嶔崟對玉樓,椒房窈窕連金屋。” 

清 顧炎武 《酬李處士因篤》詩:“先我入深巖,嶔崟剖重嶂。”

細岑

小山。 唐 宋之問 《游陸渾南山以詩代書答李舍人適》:“細岑互攢倚,浮巘競奔蹙。” 唐 杜甫 《西枝邨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詩:“出郭眄細岑,披榛得微路。”

開噴

(花朵)開放。 元 張壽卿 《紅梨花》第三折:“紅杏芳芬,碧桃初綻,海棠開噴。”

微芳

細微的香氣。舊時詩文中常用以喻己之美德。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十五:“修容耀姿美,順風振微芳。”《文選·陸機<塘上行>》:“江蘺生幽渚,微芳不足宣。” 呂延濟 註:“婦人自喻本在父母家,居幽閒之室,謙以德微不足以奉君子。” 唐 杜甫 《壯遊》詩:“秋風動哀壑,碧蕙捐微芳。” 楊倫 箋註:“公以被讒譖而出,二句即景寓意。”

幽靄

見“ 幽藹 ”。

碎金

(1).比喻精美簡短的詩文。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桓公 見 謝安石 作 簡文 謚議,看竟,擲與坐上諸客,曰:‘此是 安石 碎金。’”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 魯 殿鏗寒玉,苔山激碎金。” 宋 黃庭堅 《宋懋宗寄夔州五十詩》之一:“五十清詩是碎金,試教擲地有餘音。”

(2).比喻 * 花瓣。 宋 蘇軾 《次韻子由所居六詠》之一:“堂後種秋菊,碎金收辟寒。”

(3).指零錢。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家君向余曰:‘途行需碎金無從辦。’余向姬索之。”

飛泉

(1).谷名。《楚辭·遠遊》:“吸 飛泉 之微液兮,懷琬琰之華英。” 洪興祖 補註引 張揖 曰:“ 飛泉 , 飛谷 也。在 崑崙 西南。” 漢 王褒 《九懷·通路》:“北飲兮 飛泉 ,南采兮芝英。” 漢 司馬相如 《大人賦》:“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 飛泉 以正東。”

(2).噴泉。《後漢書·耿恭傳》:“聞昔貳師將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南史·何胤傳》:“ 胤 以 若邪 勢處迫隘,不容學徒,乃遷 秦望山 ,山有飛泉,迺起學舍。”

(3).瀑布。 唐 白居易 《與元微之書》:“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 明 王猷定 《姑山草堂歌》:“我鄉 * 之山四百里,上有百道神功之飛泉。” 陳毅 《題<長征會師圖>》詩:“上有無盡之高峰,中有百道之飛泉。”

訇磕

見“ 訇礚 ”。

罰籌

罰酒計數的籌牌。 唐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 衡陽 放酒,熊咆虎嗥,不存令章,罰籌蝟毛。” 宋 歐陽修 《龍興寺小飲呈表臣元珍》詩:“罰籌多似 昆陽 矢,酒令嚴於 細柳 營。”

蝟毛

刺蝟的毛。亦以形容眾多。《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二百六十里,曰 邽山 。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 南朝 梁元帝 《與鮑泉書》:“鬚似蝟毛,徒勞繞喙。”《資治通鑑·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城上矢如蝟毛。” 胡三省 註:“言其多也。” 宋 秦觀 《懷李公擇學士次韻》之二:“靈崖濼水堪行樂,時事紛紛劇蝟毛。”

歡聲

歡心地發出呼聲

江汰

江中波濤。 唐 孟郊 韓愈 《秋雨聯句》:“坱圠游峽喧,颼飀臥江汰。微飄來枕前,高灑自天外。”

促駕

催車速行。《孔子家語·顏回》:“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 顏回 。” 明 王世貞 《說部·短長上》:“ 信陵君 既促駕歸 魏 , 魏王 與之相持而泣。”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我意為君開,促駕束嚴裝。”

詩詞推薦

游清涼洞原文_游清涼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