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圭塘欸乃集原文
宰相歸來致政時,圭塘唱和類塤篪。
好山好水天開畫,難弟難兄日賦詩。
酒斝每從花塢設,釣舟時傍柳陰移。
景因人勝千年暇,綠野香山未足奇。
詩詞問答
問:讀圭塘欸乃集的作者是誰?答:陸煥然
問:讀圭塘欸乃集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讀圭塘欸乃集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參考注釋
宰相
輔助帝王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員的通稱
此為宰相聽事誠隘。(聽事,即“廳事”,大廳;處理公事,接待賓客的廳堂。)。——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實宰相之職也。——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歸來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致政
猶致仕。指官吏將執政的權柄歸還給君主。《禮記·王制》:“五十而爵,六十不親學,七十致政。” 鄭玄 註:“還君事。”《國語·晉語五》:“ 范武子 退自朝,曰:‘……余將致政焉。’” 韋昭 註:“致,歸也。”《淮南子·氾論訓》:“ 成王 既壯, 周公 屬籍致政,北面委質而臣事之。” 高誘 註:“致,猶歸也。”《金史·宣宗紀中》:“御 登賢門 ,召致政舊臣賜食。” 清 侯方域 《湯御史傳論》:“余王父與 湯公 同朝為言官,既老致政。”《東周列國志》第三九回:“ 子文 復請致政, 楚王 許之。乃以 得臣 為令尹,掌中軍元帥事。”參見“ 致仕 ”。
唱和
(1) 以原韻律答和他人的詩或詞
(2) 歌唱時此唱彼和,互相呼應
塤篪
(1).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2.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塤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4.借指兄弟。
天開
超越常規的活動, 煥發、奔放
異想天開
難弟難兄
見“ 難兄難弟 ”。
賦詩
吟詩;寫詩。《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唐 王維 《慕容承攜素饌見過》詩:“紗帽烏皮幾,閒居懶賦詩。”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生長在 北平 的書香門第,下棋,賦詩,作畫,很自然地在他的生活里占了很多的時間。”
花塢
(1).四周高起中間凹下的種植花木的地方。 南朝 梁武帝 《子夜四時歌·春歌之四》:“花塢蝶雙飛,柳隄鳥百舌。” 宋 楊萬里 《望雨》詩:“須臾水平堦,花塢濕半角。”《老殘遊記》第二回:“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 葉聖陶 《遊了三個湖》:“迴廊那一邊的種種好景致……花塢假山,遊人全看過了。”
(2).茶名。 宋 陸游 《蘭亭道上》詩:“ 蘭亭 酒美逢人醉,花塢茶新滿市香。”自註:“花塢,茶名。”
釣舟
猶漁船。 南朝 梁 劉孝綽 《釣竿篇》:“釣舟畫彩鷁,漁子服冰紈。” 唐 李涉 《硤石遇赦》詩:“荷蓑不是人間事,歸去滄江有釣舟。” 元 劉秉忠 《溪上》詩:“蘆花遠映釣舟行,漁笛時聞三兩聲。”
柳陰
亦作“ 柳蔭 ”。1.柳下的陰影。詩文中多以柳陰為遊憩佳處。 北周 庾信 《忝在司水看治渭橋》詩:“平隄石岸直,高堰柳陰長。” 唐 康駢 《劇談錄·曲江》:“入夏則菰蒲蔥翠,柳陰四合,碧波紅蕖,湛然可愛。” 宋 蘇軾 《三月二十日開園》詩之二:“西園牡籥夜沉沉,尚有遊人臥柳陰。”《花月痕》第八回:“﹝ 荷生 ﹞便令 青萍 拂去了身上塵土,將馬繫在柳陰中。” 老舍 《老張的哲學》第八:“這個訊息成了鎮上人們晚飯後柳蔭下的夕陽會聚談的資料。”
(2).指枝葉茂密的柳林。《 * 詞話》第二七回:“柳陰中忽噪新蟬,見流螢飛來庭院。” 許傑 《慘霧》上:“柳蔭裡面喊出了一班人馬。”
人勝
人形的飾物。舊俗於正月初七人日用之。《初學記》卷四引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月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綵為人,或鏤金薄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相遺。” 唐 溫庭筠 《菩薩蠻》詞之二:“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 宋 尤袤 《全唐詩話·李适》:“七日重宴 大明殿 ,賜綵鏤人勝。”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香山
(1).山名。(1)在今 河南省 洛陽市 龍門山 之東。 唐 白居易 曾在此築石樓,自號 香山居士 。(2)在 江蘇省 吳縣 西南。相傳 吳王 種香處。下有采香徑。(3) 北京市 西郊 西山 山嶺之一。主峰 鬼見愁 ,形勢峻拔。名勝古蹟有 碧雲寺 、 靜宜園 、 雙清別墅 、 香山寺 、 朝陽洞 等。園林清幽,景色宜人。為京郊遊覽勝地。
(2). 洛陽 龍門山 上 香山寺 的省稱。 唐 白居易 《修香山寺記》:“ 洛 都四郊,山水之勝, 龍門 首焉; 龍門 十寺,觀游之勝, 香山 首焉。”參見“ 香山寺 ”。
未足
(1).不足,不能。《後漢書·齊武王縯傳》:“ 舂陵 去 宛 三百里耳,未足為功。”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引》:“今所撰諸書,盛行海內,大而穹宇,細入肖翹,耳目八埏,靡不該綜。即 惠施 、 黃繚 之辯,未足侈也。”
(2).猶言算不得。《太平廣記》卷八七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支遁》:“ 遁 幼時,嘗與師共論物類,謂鷄卵生用,未足為殺,師不能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