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洞勒壁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華嚴洞勒壁原文

別院駐鑾輿,瞻禮招提境。

清曉趁風涼,捫蘿登絕頂。

嵌石老松蒼,滴乳寒湫淨。

初上若無路,漸入多佳景。

豁然雲木開,古寺橫山嶺。

石龕月相間,檐鐸風聲靜。

朱欄俯帝畿,煙火富閭井。

旋憩華嚴洞,颯然衣袂冷。

深窺潛竇黑,微聽幽泉泂。

何須一指參,自覺萬慮屏。

詩詞問答

問:華嚴洞勒壁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華嚴洞勒壁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

參考注釋

別院

正宅之外的宅院。 明 高啟 《詠苑中秦吉了》詩:“駕來別院未知迎,先聽遙呼萬歲聲。”《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是夜特開別院,叫兩個養娘伏侍 王氏 與 崔縣尉 在內安歇。” 郭沫若 《廣寒宮》:“地:月里 廣寒宮 嫦娥 們讀書之別院。”

鑾輿

皇帝的車駕。也叫鑾駕

迎鑾輿到許都

瞻禮

(1)

(2) 宗教活動節

(3) 天主教指星期天以外的各天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清曉

清晨;天剛亮的時候

清曉的微風,略帶涼意

趁風涼

乘涼。 柴萼 《梵天廬叢錄·集俗語詩》:“但願爹娘修得好,好教樹下趁風涼。”參見“ 趁涼 ”。

捫蘿

攀援葛藤。 南朝 梁 范雲 《送沉記室夜別》詩:“捫蘿正憶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問 《靈隱寺》詩:“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宋 王安石 《九井》詩:“捫蘿挽蔦到山趾,仰見吹瀉何崢嶸。”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捫蘿挽葛,時有至者。”

絕頂

(1) 超群的;卓越的;極端的;異常的

聰明絕頂

(2) 最高級的;最高程度的

如此絕頂的漂亮

滴乳

(1). 福建 臘茶的品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藥議》:“薰陸,即乳香也……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

(2).中藥熏陸香的別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熏陸香》:“上品為揀香,圓大如 * ,透明,俗呼滴乳。”

佳景

美景;勝景。 唐 元稹 《寄樂天》詩:“老逢佳景惟惆悵,兩地各傷何限神。” 宋 柳永 《法曲獻仙音》詞:“遇佳景,臨風對月,事須時恁相憶。”

豁然

(1) 一下子徹底曉悟;開闊;頓時通達

(2) 坦蕩

待人豁然

雲木

高聳入雲的樹木。 唐 陳子昂 《春台引》:“何雲木之英麗,而池館之崇幽。” 宋 蘇軾 《雷州》詩之二:“層巢俯雲木,信美非吾土。” 清 魏源 《崑山別龔定庵自珍》詩:“鳴榔一回首,雲木冒平 楚 。”

山嶺

連綿不斷的高山

石龕

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石閣。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從此南入谷七里,又屆一祠,謂之‘石養父母’,石龕木主存焉。” 南朝 梁簡文帝 《為人造丈八夾紵金薄像疏》:“明鏡石龕,獨徘徊於留影。” 唐 戴叔倫 《游少陵寺》詩:“石龕苔蘚積,香徑白雲深。”《宋史·外國傳六·高昌》:“次歷 阿墩族 ,經 馬騣山 望鄉嶺 ,嶺上石龕有 李陵 題字處。”

相間

相互隔開;間隔

男女生相間排著

檐鐸

即檐馬。 宋 呂本中 《紫微詩話》:“﹝ 東萊公 ﹞ 崇寧 中閒居 符離 ,嘗步至村寺,作詩贈僧云:‘柳外陰中檐鐸鳴,老僧拄杖出門行。’” 宋 陸游 《夏日晝寢夢遊絕句》:“桐陰清潤雨餘天,檐鐸搖風破晝眠。”參見“ 檐馬 ”。

即檐馬。 宋 朱熹 《秀野劉丈寄示南昌諸詩和此》之一:“山楹雨罷珠簾卷,簷鐸風驚玉佩鳴。” 明 常樓居 《嬌鶯兒·秋懷》曲之二:“疎燈寒照,紗籠牕月皎,風露響簷鐸。”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庶品》:“雕鏤工細,窗欄簷鐸,層層周密,內設佛像。”參見“ 簷馬 ”。

風聲

傳出來的訊息

風聲很緊

走漏風聲

朱欄

朱紅色的圍欄。 唐 李嘉祐 《同皇甫冉登重元閣》詩:“高閣朱欄不厭游,蒹葭白水遶長洲。”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詩:“攝身凌蒼霞,同憑朱欄語。” 清 陳夢雷 《西洋貢獅子賦》:“觀其俛受金絙,俯入朱欄,既聽樂而率舞,亦仰德而來觀。”

帝畿

猶京畿。指京都或京都及其附近地區。 漢 班固 《西都賦》:“是故橫被六合,三成帝畿; 周 以龍興, 秦 以虎視。” 唐 杜審言 《贈蘇味道》詩:“輿駕還京邑,朋游滿帝畿。”《三國演義》第七一回:“獻馘功勳重,開疆展帝畿。”《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掃蕩殘胡立帝畿,龍翔鳳舞勢崔嵬。”

煙火

(1) 火和煙

嚴禁菸火

滿面塵灰煙火色。——唐· 白居易《賣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間煙火

(3) 煙花

教賁四叫花兒匠來,做幾架煙火。——《 * 》

(4) 祭祖時點的香火,借指後嗣

(5) 指烽火

閭井

(1).房屋、水井等建築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邊論》:“猋騎蟻聚,輕兵鳥集,竝踐禾稼,焚爇閭井,雖邊將多略,未審何以御之。” 唐 王維 《淇上田園即事》詩:“日隱桑柘外,河明閭井間。” 唐 韓愈 《唐正議大義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古之老於鄉者,將自佚,非自苦,閭井田宅具在,親戚之不仕與倦而歸者,不在東阡在北陌,可杖屨來往也。”

(2).閭里,居民聚居之處。 唐 韋應物 《寄柳州韓司戶郎中》詩:“春風吹百卉,和煦變閭井。” 宋 梅堯臣 《送仲文》詩:“三年不出戶,孝行閭井聞。”《明史·趙世卿傳》:“ 世卿 復言脂膏已竭,閭井蕭然,喪亂可虞,揭竿非遠,不及今罷之,恐後將無及。”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裁官》:“這官呵,無補聖明高,倒不如廢卻了,閭井息喧呶。”

華嚴

(1).《大方廣佛華嚴經》的簡稱。有三種譯本。 宋 陳師道 《謝寇十一惠端硯》詩:“敢書細字注魚蟲,要傳《華嚴》八千偈。”

(2).佛教語。天台宗所說“五時”教之一。指 釋迦牟尼 成道之初在菩提樹下所說的大乘無上法門。因其高深,解悟者少。 清 龔自珍 《<妙法蓮華經>四十二問》:“ 隋 以來判教諸師,皆曰‘華嚴’日出時,‘法華’日中時,‘涅槃’日入時。”

(3).指華嚴宗所說的大乘境界。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詩之二:“華嚴帝網重重現,廣樂鈞天竊竊聽。”

颯然

(1) 形容風吹時沙沙作響

有風颯然而至

(2) 爽利的樣子

或如刀劍鐵騎,颯然浮空。——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衣袂

(1).衣袖。《周禮·春官·司服》“齊服有玄端素端” 漢 鄭玄 註:“士之衣袂,皆二尺二寸。”

(2).借指衣衫。 宋 劉過 《賀新郎》詞:“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四折:“你是為人須為徹,將衣袂不藉。”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八:“一個穿著水白衣袂的人影,模糊地在東邊的葡萄架底下一閃,便又不見了。”

潛竇

幽洞。 唐 孟郊 《與王二十一員外涯游枋口柳溪》詩:“潛竇韻靈瑟,翠崖鳴玉珪。”

幽泉

(1).幽深隱僻的泉水。 晉 左思 《魏都賦》:“潛龍浮景,而幽泉高鏡。”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遊記》:“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2).指陰間地府。 南朝 梁 江淹 《傷愛子賦》:“傷弱子之冥冥,獨幽泉兮而永閟。”《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請重鞫 正義 死由,雪冤氣於幽泉,誅姦臣於白日。” 明 王世貞 《鳴鳳記·忠良會邊》:“當此際誓喪幽泉,豈料微軀還見。”

(3).借指死者。《陳書·世祖紀》:“朕所以興言永日,思慰幽泉。”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一指

(1).一個指頭。《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宋 蘇轍 《御風辭》:“子輕如鴻毛,彼將以為千石之鐘;子細如一指,彼將以為十仞之墉。”

(2).一次指點,或一下指向。 漢 王充 《論衡·程材》:“直言一指,觸諱犯忌。”《晉書·苻生載記》:“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 晉陽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們腳上的夥計們回來了?’”

(3).《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此謂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後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 晉 潘岳 《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虛以同條,齊得失於一指者,愛惡未始有所繫,窮通不足以滑和。”參見“ 一指馬 ”。

(4).一個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

自覺

(1) 自己有所認識而主動去做

自覺地遵守紀律

(2) 自己感覺到;自己有所察覺

疾病的個人自覺症狀

萬慮

(1).反覆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

詩詞推薦

華嚴洞勒壁原文_華嚴洞勒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