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保陽沾寸憶山左,果蒙同日倍恩施。
從朝至暮潤猶渥,以北而南暖自宜。
冬借過還春借繼,雨膏沐勝雪膏滋。
奏書披處心誠慰,豫省如何尚未知。
詩詞問答
問:《山東巡撫國泰奏報得雨詩以志慰》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四十六
2. 昨周元理奏保定省城於二月望日得雨寸許已較京師為大而順德廣平等處有至二三寸不等者余意迤南雨勢更大山東河南必當普沾曾有齊豫冀蒙加倍澤之句茲國泰奏山東果同日得雨甚沾不虛所望矣
參考注釋
山左
(1).山的東側。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三》:“﹝ 翼際山 ﹞上有 吳 江夏 太守 陸渙 所治城……山左即 沔水 口矣。”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別駕》:“某別駕之任 嶺 南,值大雨,借館於山左 許氏 家。”
(2).特指 山東省 。因在 太行山 之左(東),故稱。 清 黃宗羲 《通議大夫靳公傳》:“先世為 山左 之 歷城 人。” 清 劉大櫆 《翰林編修李公墓志銘》:“ 治運 提學 山左 ,公主校閲,甄拔號得人。”
同日
(1).同一天。《史記·日者列傳》:“ 宋忠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璩畢曜遷官》詩:“二子聲同日,諸生困一經。”《宋史·儒林傳八·王應麟》:“ 應麟 與弟 應鳳 同日生。” 魯迅 《兩地書·致許廣平四四》:“此後,我又於同日寄《新女性》一本。”
(2).“同日而語”之略語。《南史·胡穎徐度等傳論》:“當 金陵 覆沒,抑惟天數,然 任忠 與亡之義,無乃致虧,與夫 蕭 魯 所行,固不同日。”參見“ 同日而語 ”。
恩施
(1).施恩,恩賜。《史記·儒林列傳》:“詔書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際,通古今之義,文章爾雅,訓辭深厚,恩施甚美。”《後漢書·桓帝紀》:“州郡檢查,務崇恩施,以康我民。” 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岩》:“虎於陷中,踴躍盤旋,如荷恩施。” 陳毅 《滿江紅·游廣東旋至海南島度假一周》詞:“革命百年成與敗,自由豈是恩施得?”
(2).指恩惠。《醒世恆言·大樹坡義虎送親》:“但行刻薄人皆怨,能布恩施虎亦親。”
膏沐
(1).古代婦女潤發的油脂。《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朱熹 集傳:“膏,所以澤髮者;沐,滌首去垢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遺,歲得再通。” 清 曹寅 《歸舟和培山見答韻》:“ 楚 妃屏膏沐, 越 女亂粧靚。”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關於“粗人”》:“她本有‘膏沐’,頭髮油光,只因老爺出征,這才懶得梳洗,隨隨便便了。”
(2).借喻德政或恩澤。《楚辭·王逸<九思·憫上>》:“思靈澤兮膏沐,懷蘭英兮把瓊若。”原註:“靈澤,天之膏沐也,蓋喻德政。” 明 吾邱瑞 《運甓記·手板擊鳳》:“都督,我頻年受膏沐,今日分辭往丹瀆,懼才疎力薄,有孤覆育。”
(1).洗沐;潤澤。 唐 柳宗元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詩:“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集注引 孫汝聽 曰:“如膏沐者,言霧露之餘,松柏皆如洗沐也。” 宋 范成大 《衡永之間山路艱澀》詩:“晚來出前岡,路坦亭堠促;將士走相賀,喜色如膏沐。” 清 杜岕 《九日荔軒招泛虎丘觀穫》詩:“是日值微雨,千林盡膏沐。”
(2).謂施惠。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祠堂所有,輒分之以恤孤寡,興教育,足以膏沐族人。”
奏書
(1). 漢 時在諸侯王國中,臣下向王公陳述意見的文書稱“奏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 戰國 以前,君臣同書; 秦 漢 立儀,始有表奏,王公國內,亦稱奏書。” 姚華 《論文後編·目錄上》:“奏之為言進也,於天子曰奏,於王公曰奏書,於公府曰奏記。”
(2).泛指奏章。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學士輓詞》:“同學 金陵 最少年,奏書曾用牘三千。”
(3).臣下向君主進呈文書。 唐 元稹 《沂國公魏博德政碑》:“臣拜稽首,退而奏書於陛下。”
(4).叢辰名。為歲之貴神,主奏記與伺察。一說為水神,是歲君的諫臣。《協紀辨方書·義例一·奏書》:“《廣聖歷》曰:‘奏書者,歲之貴神也,掌奏記,主伺察。’…… 曹震圭 曰:‘奏書者,水神也,為歲君之諫臣。’”
處心
猶居心、存心。 唐 柳宗元 《與史官韓愈致段秀實太尉逸事書》:“太尉自有難在軍中,其處心未嘗虧側,其蒞事無一不可紀。” 宋 王安石 《謝執政啟》:“上同一德,而以寬裕處心;旁燭萬情,而以平均待物。” 明 文徵明 《朱秋厓像贊》:“雖齊政或過乎嚴,而處心一出於正。”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尚未
至今未曾;還沒有。
例句:蔡東藩 《清史演義》第三回:“正是科爾沁部統領明安,尚未行禮,即大哭道“全部軍士都敗沒了,貴統領布塞聞已戰死了。”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