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湯景山耕樂亭原文
我耨日以畢,我苗日以稠。
顧望浮雲陰,巾車且經丘。
青山在原野,白水滿甌窶。
浮生已粗足,外物吾何求。
更欣桑麻成,歲晚完衣裘。
作勞聊自1*1慰,山中酒新篘。
詩詞問答
問:題湯景山耕樂亭的作者是誰?答:陳鎰
問:題湯景山耕樂亭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陳鎰的名句有哪些?答:陳鎰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顧望
(1).還視,巡視。《禮記·曲禮下》:“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2).觀看。 晉 張載 《七哀詩》之二:“觀望無所見,惟覩松柏陰。”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補編·李清》:“因至堂北,見北戶斜掩,偶出顧望,下為 青州 ,宛然在目。” 清 唐甄 《潛書·法王》:“如旅夜行,目無所見,不辨東西;雞再號,顧望一方,微有爽色,而知日之出於是也。”
(3).猶豫觀望。《後漢書·申屠剛傳》:“羣眾疑惑,人懷顧望。”《新唐書·來瑱傳》:“初, 仲昇 被圍,而 江陵 呂諲 病, 瑱 顧望不即救,及師出, 仲昇 已沒。” 宋 蘇舜欽 《上范公參政書》:“閣下若更畏縮循默,顧望而不為,則不唯國計漸隳,亦恐禍患及身矣。” 明 彭時 《彭文憲公筆記》:“及議, 夏太監 堅言不可,眾顧望不言,乃已。”
(4).指顧慮,畏忌。《梁書·劉潛傳》:“在職彈糾無所顧望,當時稱之。”《北齊書·司馬世雲傳》:“時 世雲 母弟在 鄴 ,便傾心附 景 ( 侯景 ),無復顧望。” 清 薛福成 《贈資政大夫前兵部侍郎廣西巡撫壯節鄒公行狀》:“嫌疑禍福,無少顧望,臨危蹈艱,累奮奇績。”
雲陰
(1).雲翳,陰雲。《南齊書·五行志》:“天氣動則其象應,故厥罰常陰。王者失中,臣下盛強,而蔽君明,則雲陰亦眾多而蔽日光也。”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雲陰解駮,日光穿漏。”《花月痕》第二回:“雲陰瑟瑟傍高城,閒扣禪扉信步行。”
(2).雲色濃黑。《藝文類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約 《齊明帝哀策文》:“鵬逝風舉,龍動雲陰。” 唐 白居易 《縛戎人》詩:“晝伏宵行經大漠,雲陰月黑風沙惡。” 宋 吳文英 《探芳新·吳中元日承天寺遊人》詞:“禊賞祇園,花艷雲陰籠晝。”
巾車
(1).以帷幕裝飾車子。因指整車出行。《孔叢子·記問》:“ 文 武 既墜,吾將焉歸……巾車命駕,將適 唐 都。”《南史·文學傳·孔廣》:“ 緒 數巾車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積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書此為樂也》詩:“城中泥雨盛冠蓋,野外日高未巾車。”
(2).指有帷幕的車子。 晉 陶潛 《歸去來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何時命巾車,共陟雲外嶠?” 清 趙翼 《入雲棲十餘里修篁夾路》詩:“我乘巾車行,苦障帷數幅。”
(3).古代官名。《周禮·春官·序官》:“巾車,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鄭玄 註:“巾車,車官之長。”《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入。”《左傳·哀公三年》:“校人乘馬,巾車脂轄。” 杜預 註:“巾車,掌車。”
青山
長滿綠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原野
曠野;沒有樹林、建築物或巨大岩石的大片土地
白水
(1).《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 白水 !” 楊伯峻 註:“‘有如 白水 ’即‘有如 河 ’,意謂 河 神鑒之,《晉世家》譯作‘ 河 伯視之’是也。”後遂用作誓詞,表示信守不移。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 元 王惲 《玉堂嘉話》卷四:“謂予不信,鑒時人皦日之辭;弗與同心,如 文公 ( 晉文公 )白水之誓。” 太平天囯 楊秀清 《果然忠心》詩之三:“個個披肝盟白水,人人瀝膽矢丹心。” 劉師培 《文說》:“以‘青雲’為得志,以‘白水’為誓詞。”
(2).泛指清水。 晉 潘岳 《在懷縣作》詩之二:“白水過庭激,緑槐夾門植。” 唐 杜甫 《寄常徵君》詩:“白水青山空復春,徵君晚節傍風塵。” 清 黃景仁 《舟中詠懷》:“白水寒較明,昏霧薄將凝。” 華山 《陣地春節散記》:“去年這時候才樂呢:白水燉豬肉,還沒開鍋就要出發。”
(3).白開水的簡稱。 曹禺 《雷雨》第三幕:“ 魯貴 :[端起杯子,對 四鳳 ]這是白水,小姐![潑在地上] 魯四鳳 :[冷冷地]本來是白水,沒有茶。”
(4).水名。源出 湖北省 棗陽市 東 大阜山 ,相傳 漢光武帝 舊宅在此。《文選·張衡<東京賦>》:“乃龍飛 白水 ,鳳翔參墟。” 薛綜 註:“ 白水 ,謂 南陽 白水縣 也, 世祖 所起之處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 孟陽 《七哀》云:‘ 漢祖 想 枌榆 , 光武 思 白水 。’此正對之類也。” 唐 李白 《上雲樂》詩:“ 赤眉 立 盆子 , 白水 興 漢光 。” 王琦 注引《後漢書》:“ 光武 舊宅在今 隨州 棗陽 東南,宅旁二里有 白水 焉,即 張衡 所謂‘龍飛 白水 ’也。”
(5).水名。神話傳說中源出 崑崙山 的一種河流。相傳飲之可以不死。《楚辭·離騷》:“朝吾將濟於 白水 兮,登 閬風 而緤馬。” 王逸 注引《淮南子》:“ 白水 ,出 崑崙之山 ,飲之不死。”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唯專制永長,昭蘇非易,況復神馳 白水 ,孰眷舊鄉,返顧高丘,正哀無女。”
甌窶
亦作“ 甌樓 ”。狹小的高地。《史記·滑稽列傳》:“﹝臣﹞見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污邪滿車。’” 張守節 正義:“窶音樓。篝音溝,籠也。甌樓謂高地狹小之區,得滿篝籠也。” 清 趙翼 《自遣》詩:“身隨甌窶豚蹄祝,夢斷周陸豹尾班。” 清 沉樹本 《大水嘆》之二:“高田築版牐,全力保甌窶。”
浮生
語本《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以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因稱人生為“浮生”。 南朝 宋 鮑照 《答客》詩:“浮生急馳電,物道險絃絲。” 唐 元稹 《酬哥舒大少府寄同年科第》詩:“自言行樂朝朝是,豈料浮生漸漸忙。” 明 王錂 《春蕪記·宴賞》:“浮生回首如馳影,能消幾度閒愁悶。” 茅盾 《追求》三:“永別了!如夢的浮生,謎一樣的人生!”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桑麻
(1).桑樹和麻。植桑飼蠶取繭和植麻取其纖維,同為古代農業解決衣著的最重要的經濟活動。《管子·牧民》:“藏於不竭之府者,養桑麻、育六畜也。” 宋 辛棄疾 《鷓鴣天·春日即事題毛村酒壚》詞:“閒意態,細生涯,牛欄西畔有桑麻,青裙縞袂誰家女,去趁蠶生看外家。”
(2).泛指農作物或農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唐 孟浩然 《過故人莊》詩:“開筵面塲圃,把酒話桑麻。” 王闓運 《<湘潭縣誌>序》:“家有置社,福我桑麻。”
衣裘
(1).夏衣冬裘。《周禮·天官·宮伯》:“以時頒其衣裘。” 鄭玄 註:“衣裘,若今賦冬夏衣。” 賈公彥 疏:“夏時班衣,冬時班裘。”《呂氏春秋·重己》:“其為輿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
(2).專指皮裘或泛指衣服。《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 初與 卓文君 還 成都 ,居貧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陽昌 貰酒,與 文君 為懽。既而 文君 抱頸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宋書·隱逸傳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與寒者。” 清 姚鼐 《<南園詩存>序》:“君家貧,衣裘薄。”
作勞
勞作,勞動。《書·盤庚上》:“惰農自安,不昬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孔 傳:“如怠惰之農,苟自安逸,不強作勞於田畝,則黍稷無所有。”《文選·張衡<西京賦>》:“何必昬於作勞,邪贏優而足恃。” 薛綜 註:“言何必當勉力作勤勞之事乎。” 宋 陸游 《排悶》詩:“抱來返東皋,初非憚作勞。”
中酒
飲酒半酣時。《漢書·樊噲傳》:“ 項羽 既饗軍士,中酒, 亞父 謀欲殺 沛公 。” 顏師古 註:“飲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文選·左思<吳都賦>》:“ 鄱陽 暴謔,中酒而作。” 呂向 註:“中酒,為半酣也。” 宋 梅堯臣 《和子華陪宴》:“中酒作暴謔,心親語多劇。”
(1).醉酒。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九:“人中酒不解,治之以湯,自漬即愈。” 前蜀 韋莊 《晏起》詩:“邇來中酒起常遲,臥看南山改舊詩。”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四:“一日面忽發赤,如中酒狀。”
(2).病酒。 唐 王建 《贈溪翁》詩:“伴僧齋過夏,中酒臥經旬。” 宋 張元乾 《蘭陵王·春恨》詞:“中酒心情怕杯勺。” 胡云翼 註:“飲酒成病。”《水滸傳》第二九回:“ 武松 昨夜痛醉,必然中酒。今日如何敢叫他去?”
新篘
新漉取的酒。 唐 段成式 《怯酒贈周繇》詩:“大白東西飛正狂,新篘石凍雜梅香。” 宋 蘇軾 《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近日秋雨足,公餘試新篘。” 明 張四維 《雙烈記·代役》:“春盤美更精,新篘香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