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攜手日不足,暫聧心已慳。
況復共理策,相從山水間。
晴江照遠岫,曉鏡堆煙鬟。
玄蛟忽洶湧,大浪堆銀山。
吾郎氣吞納,為之發衝冠。
詩材入意底,妙斲寄毫端。
我衰如病驥,蹩躠那容攀。
且乞置是事,不語循刀鐶。
詩詞問答
問:《詠洗心堂得鳥鳴山更幽·其三》的作者是誰?答:呂天策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七部
參考注釋
攜手
手拉手
攜手並肩
不足
(1)
不充足,不夠,滿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樂府詩集·陌上桑》
最愛湖東行不足。——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沒有
信心不足
(3)
少於,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5)
不值得,不必
況復
亦作“況復”。1.更加;加上。 隋煬帝 《白馬篇》:“本持身許國,況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詩:“干戈況復塵隨眼,鬢髮還應雪滿頭。” 明 梁辰魚 《於虎丘殿階遇張月容》曲:“眼波橫,況復香肩偷憑。”
(2).何況,況且。《陳書·江總傳》:“況復才未半古,屍素若茲。” 唐 馬總 《意林·傅子》:“蜘蛛作羅,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況復人乎?” 唐 劉駕 《寄遠》詩:“得書喜猶甚,況復見君時。”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詩》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理策
猶扶杖,拄杖。 清 方文 《惠泉歌》:“道傍密陰且休息,因之理策登山阿。”
相從
(1).跟隨,在一起。《史記·日者列傳》:“ 宋中 為中大夫, 賈誼 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從論議。”《漢書·食貨志上》:“冬,民既入,婦人同巷,相從夜績,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宋 蘇軾 《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詩:“相從結茆舍,曝背談金鑾。”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獸類·狸》:“弟與之相從半年,且賴渠拯恤,義均伉儷,難誣以鬼也。”
(2).相交往;相合併。 宋 蘇軾 《岐亭》詩序:“凡余在 黃 四年,三往見 季常 ,而 季常 七來見余,蓋相從百餘日也。”《元朝秘史》卷一:“大凡女孩兒生了,老在家裡的理無,我將女兒與你兒子,你兒子留在這裡做女婿,兩家相從了。”
山水
(1) 山上流下來的水
(2) 山和水,指山明水秀的自然風景
山水相連
(3) 指山水畫
潑墨山水
吳道玄…因寫 蜀道山水,始創山水之體,自為一家。—— 唐· 張彥遠《歷代名畫記》
江照
清 代外國商輪通航 長江 所執的護照。《清會典·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職掌一》:“凡運貨,有稅單,有運照,有 江 照。”
遠岫
遠處的峰巒。 南朝 齊 謝朓 《郡內高齋閒坐答呂法曹》詩:“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林。” 宋 曾鞏 《池上即席送梁況之赴宣城》詩:“遠岫煙雲供醉眼,雙谿魚鳥付新詩。” 明 文徵明 《病中懷吳中諸寺·天王寺寄南洲》詩:“憶看遠岫開飛閣,曾弔荒宮上小丘。”
曉鏡
明鏡。 唐 李白 《秋日煉藥院鑷白髮》詩:“秋顏入曉鏡,壯髮凋危冠。” 唐 杜牧 《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詩:“自悲臨曉鏡,誰與惜流年?”
煙鬟
亦作“煙鬟”。1.指婦女的鬢髮。亦形容鬢髮美麗。 唐 韓愈 《題炭谷湫祠堂》詩:“祠堂像侔真,擢玉紆煙鬟。” 唐 羅鄴 《聞友人入越幕因以詩贈》:“ 稽嶺 春生酒凍銷,煙鬟紅袖恃嬌饒。”參見“ 煙鬟霧鬢 ”。
(2).喻雲霧繚繞的峰巒。 宋 蘇軾 《凌虛台》詩:“落日銜翠壁,暮雲點菸鬟。” 宋 范成大 《題城山掛月堂壁》詩:“百迭煙鬟得眼明,坐來心跡喜雙清。” 邵瑞彭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憐他一片盈盈水,照出煙鬟為阿誰。”
玄蛟
劍名。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辯證六·刀劍錄缺》:“ 孫權 之六劍:白蛇、紫電、辟邪、流星、青龍、玄蛟。”
洶湧
水勢翻騰上涌
海中波濤洶湧,小船兒上下顛簸
大浪
一種大涌浪,尤指出現在外海的浪
大浪在上下翻騰
吞納
匯合;容納。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瀦為七百里,吞納各殊狀。” 宋 李綱 《論水便宜六事奏狀》:“陂澤相接,自西徂東,地勢傾下;加以雨潦,不能吞納,則決溢東注。” 明 許浩 《兩湖麈談錄》:“ 太湖 吞納眾流,猶人之腹。”
發衝冠
同“ 髮上衝冠 ”。 南朝 齊 陸厥 《臨江王節士歌》:“秋風來已寒,白露驚羅紈,節士慷慨髮衝冠。” 唐 賈島 《聽樂山 * 易水》詩:“ 嬴氏 歸山陵已掘,聲聲猶帶髮衝冠。” 明 唐順之 《岳將軍墓》詩之一:“吾生非壯士,於此髮衝冠。” 龔華聲 等《普通黨員》:“他發衝冠,氣沖霄,怒火燃燒;心如割,腸如絞,熱淚雙拋。”
詩材
(1).詩的素材。 宋 陸游 《冬夜吟》:“造物有意娛詩人,供與詩材次第新。” 清 厲鶚 《<綠杉野屋集>序》:“詩材富,而意以為匠,神以為斤,則大篇短章,均擅其勝。”
(2).詩才。 元 吳萊 《題<永嘉唐氏清節處士卷>》詩:“晴窓撫卷盡達者,禿筆落紙誰詩材。”
入意
中意;滿意。 唐 姚岩傑 《報顏標》詩:“眼前俗物關情少,醉後青山入意多。”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娶婦》:“或不入意,即留一兩端綵段,與之壓驚,則此親不諧矣。”
妙斲
精妙的刀斧工。泛指功力精深的技能。 宋 蘇軾 《次韻李端叔謝送牛戩鴛鴦竹石圖》:“時來未可知,妙斲待 輪扁 。” 宋 陳造 《寄二孫》詩:“良匠有妙斲,惰農無厚收。”
毫端
(1).細毛的末端。比喻極細微。《後漢書·南匈奴傳》:“嗚呼!千里之差,興自毫端。”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金山觀月》詞:“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
(2).猶言筆底;筆下。 南朝 梁 庾肩吾 《<書品>序》:“其轉註假借之流,指事會意之類,莫不狀范毫端,形呈字表。” 宋 王安石 《贈李士雲》詩:“毫端出窈窕,心手初不著。” 清 屠文漪 《邁陂塘·題陸旉亭小照》詞:“是誰將玉山瓊樹,毫端圖畫偏似。”
蹩躠
(1).盡心用力貌。《莊子·馬蹄》:“及至聖人,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 成玄英 疏:“蹩躠,用力之貌。” 章炳麟 《原儒》:“有綜九流、齏萬物,而不一 孔父 ,不蹩躠為仁義。”
(2).盤旋起舞貌。
(3).跛行貌。
(4).奔走;奔波。 唐 李白 《鳴皋歌送岑徵君》:“若使 巢 由 桎梏於軒冕兮,亦奚異於 夔龍 蹩躠於風塵。”
是事
事事;凡事。 唐 韓愈 《戲題牡丹》詩:“長年是事皆拋盡,今日欄邊暫眼明。” 唐 修睦 《秋日閒居》詩:“是事不相關,誰人似此閒。” 宋 柳永 《定風波》詞:“自春來、慘緑愁紅,芳心是事可可。”
刀鐶
亦作“ 刀環 ”。1.刀頭上的環。 漢 張仲景 《傷寒論·少陰病》:“右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鷄子殼置刀鐶中。” 清 王秀楚 《揚州十日記》:“刀環響處,愴呼亂起。” 清 方維儀 《旅夜聞寇》詩:“生民塗炭盡,積血染刀鐶。”
(2).《漢書·李陵傳》:“ 立政 等見 陵 ,未得私語,即目視 陵 ,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歸還也。”環、還同音,後因以“刀環”為“還歸”的隱語。 唐 高適 《入昌松東界山行》詩:“王程應未盡,且莫顧刀環。” 明 王世貞 《明月篇》詩:“東家覊婦望刀環,西鄰棄妾守釵鈿。” 清 朱奕恂 《擬古出塞》詩:“少婦識雄心,不復問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