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平山堂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再游平山堂原文

時節逮花朝,百卉舒韶光。

駐蹕有餘暇,爰再游山堂。

遠迎坡梅紅,近拂堤柳黃。

夾堤多名園,時復一徜徉。

遇佳輒留題,好樂亦戒荒。

畫舫不知遙,至止大明旁。

迥出適所逢,試問因何芳。

地勝究以人,睪然懷歐陽。

既乃怵然懼,得毋誚馮唐。

詩詞問答

問:再游平山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再游平山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十九

2. 寺名在山堂左首

參考注釋

時節

(1) 季節;時令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時節;秋收時節

(3) 時候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花朝

(1).見“ 花朝節 ”。

(2).指百花盛開的春晨。亦泛指大好春光。 唐 白居易 《琵琶引》:“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唐 李商隱 《梓州罷吟寄同舍》詩:“不揀花朝與雪朝,五年從事 霍嫖姚 。” 郁達夫 《毀家詩紀》之一:“轉眼 榕城 春欲暮,杜鵑聲里過花朝。”

百卉

百草。後亦指百花。《詩·小雅·四月》:“秋日淒淒,百卉具腓。” 漢 張衡 《西京賦》:“冰霜慘烈,百卉具零。” 唐 羅隱 《春居》詩:“春風百卉搖,舊國路迢迢。” 宋 張元乾 《青玉案·生朝》詞:“花王獨占春風遠。看百卉、芳菲遍。” 清 張潮 《花鳥春秋》:“春王正月,梅放其英於乾,與百卉爭先,遂奪其魁。”

韶光

(1) 美好的時光,多指美麗的春光

可憐辜負好韶光,於國於家無望。——《紅樓夢》

(2) 比喻美好的青春年華

韶光一去不再來

駐蹕

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暫停小住

一昨駐蹕金墉,備嘗遊覽。——《周書·宣帝紀》

山堂

(1).山中的寺院。 唐 王勃 《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春巖橘柚,影入山堂。” 清 袁枚 《隨園詩話補遺》卷四:“録其( 趙元一 )《宿焦山寺》云:‘海國秋初到,山堂氣更清。’”

(2).隱士的山中居所。 宋 曹組 《艮岳賦》:“傚隱士之山堂,取逸人之三逕。”

(3).近代幫會的組織機構。 陳少白 《興中會革命史要》:“這(哥老會)兩個山堂,在 長江 的勢力算為最大。” 范文瀾 《中國近代史》第三章緒言:“當時天地會山堂分立,缺乏統一指揮。”

梅紅

像紅梅那樣的顏色。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端午》:“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藥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先見那信的蓋面一篇只一個梅紅名帖,名帖上印著個名字是‘ 陸學機 ’三個字。”《廣陵潮》第三十回:“家人喝道:‘我們家少爺是特地來拜望這裡少爺的,快去通報一聲。’説著,便將一個梅紅單帖遞過去。”

柳黃

(1).指春柳嫩條。因柳芽初生為嫩黃色,故稱。 元 趙孟頫 《贈相者》詩:“樓前山色橫翠靄,湖上柳黃飛亂鸎。”

(2).顏色名。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寫像訣》:“凡調合服飾器用顏色者……柳黃,用粉入三緑標,並少藤黃合。”《紅樓夢》第三五回:“ 寳玉 道:‘松花色配什麼?’ 鶯兒 道:‘松花配桃紅……蔥緑、柳黃可倒還雅緻。’”

時復

猶時常。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不才時復託懷玄勝,遠詠 老 莊 。” 唐 杜甫 《溪上》詩:“ 西江 使船至,時復問京華。”

徜徉

(1).猶徘徊。盤旋往返。《淮南子·人間訓》:“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間。”徜徉,一本作“ 析惕 ”。

(2).猶彷徨。心神不寧貌。《文選·張衡<思玄賦>》:“會 帝軒 之未歸兮,悵徜徉而延佇。”舊註:“悵徜徉,思貌。”一本作“ 倘佯 ”。《後漢書·張衡傳》作“相佯”。

(3).安閒自得貌。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於 盤 兮,終吾生以徜徉。” 宋 陳亮 《何少嘉墓志銘》:“仲兄 大雅 以疾不涉事, 少嘉 時其起居,使得徜徉以自養疾。” 明 張羽 《秋日苕溪·道中》詩:“閒行無物役,洄沿自徜徉。”

留題

參觀或遊覽時寫下觀感、意見等

留題本

好樂

喜好娛樂、逸樂。《詩·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孔穎達 疏:“時農功已畢,人君可以自樂。” 清 惲敬 《<相鼠說>說》:“自好樂至於上烝旁報,自爭權至於刦主遷後,皆所謂無止也。”

愛好音樂。《禮記·孔子間居》:“子云:貧而好樂,富而好禮,眾而以寧者,天下其幾矣。”《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 曰:‘王之好樂甚,則 齊國 其庶幾乎!’”

喜好;嗜好。《禮記·大學》:“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漢書·匡衡傳》:“聖德純茂,專精《詩》《書》,好樂無厭。”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詩:“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

畫舫

裝飾華麗的遊船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大明

(1).指日。《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終始,六位時成。” 李鼎祚 集解引 侯果 曰:“大明,日也。”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赦表》:“大明升而六合曉,一氣熏而萬物春。” 宋 文天祥 《發陵州》詩:“大明朝東出,皎月正在天。”

(2).指月。 唐 李白 《古朗月行》詩:“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3).泛指日、月。《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鑒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註:“日、月也。”

(4).指君主。《魏書·張袞傳》:“今大明臨朝,澤及行葦,國富兵強,能言率職。”

迥出

亦作“逈出”。1.高聳貌。 南朝 梁元帝 《巫山高》詩:“ 巫山 高不窮,逈出 荊門 中。”《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 侯景 ﹞眾見飛橋逈出,崩騰而走。” 明 傅新德 《送郭青字參藩巴蜀》詩:“ 岷 峨 迥出天連雪,棧閣平臨馬度雲。”

(2).突出;超群。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下:“ 子陽 詩奇句清拔, 謝朓 常嗟頌之。 洪 雖無多,亦能自迥出。” 金 王若虛 《清虛大師侯公墓碣》:“﹝師﹞年十四已克主大醮,詞音清亮,逈出一時,儕輩翕然推服。”

(3).高出;超過。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六:“梅之清香玉色,迥出桃李之上。” 明 陸時雍 《詩鏡總論》:“ 劉長卿 體物情深,工於鑄意,其勝處有逈出盛 唐 者。” 清 陳鱣 《對策》卷五:“今觀 蕡 ( 唐 劉蕡 )策,力攻藩鎮之強,痛斥閹寺之禍,勁氣直節,凜凜逼人,迥出 牛僧孺 、 元稹 、 白居易 之上。”

適所

得所,得到合理安置。 清 揆敘 《鷹坊歌》:“羣飛眾動各適所,丹山鸞鳳常游翔。”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睪然

高遠貌。睪﹐通"皋"。

歐陽

——複姓

既乃

猶於是。 漢 張衡 《西京賦》:“既乃珍臺蹇產以極壯,墱道邐倚以正東。” 金 王若虛 《門山縣吏隱堂記》:“客或問焉,每患其無以對也,既乃易之為‘吏隱’。” 明 李東陽 《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銘》:“ 仲律 戚戚強答語,殊不釋,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無銘。”

怵然

害怕的樣子

怵然驚心

得毋

見“ 得無 ”。

詩詞推薦

再游平山堂原文_再游平山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