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香室原文
花向鏡中看,香亦鏡中吐。
六根及六塵,錯綜互水乳。
本來無定相,名字幻爾汝。
曰鼻觀目嗅,群指為妄語。
蒼頡囅然笑,已定難易古。
不如且臨鏡,雨後風前佇。
是謂君子室,實即化人所。
詩詞問答
問:鏡香室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鏡香室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四部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一
參考注釋
中看
好看,令人悅目
這東西好吃不中看
六根
佛教用語,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種罪惡之根
六根不除
六根清淨
六塵
佛教語。即色、聲、香、味、觸、法。與“六根”相接,便能染污淨心,導致煩惱。《圓覺經》卷上:“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宗密 疏:“六塵是境,識體是心。” 南朝 宋 鮑照 《佛影頌》:“六塵煩苦,五道綿劇。” 宋 司馬光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歸廬山》詩之二:“六塵皆外物,萬法盡迷途。” 明 劉基 《松風閣記》之二:“我佛以清浄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妄耳。” 瞿秋白 《豬八戒》:“一切愛戀六塵,以至於‘ * 是沒有的,是幻執的……不如努力把漆黑一團都滅絕了,成個正覺’,得證涅槃。”
錯綜
(1) 縱橫交叉
錯綜複雜
(2) 交錯配合;綜合
錯綜群言
水乳
水和乳極易融合,比喻情意融洽無間。 清 顏光敏 輯《顏氏家藏尺牘一·龔尚書鼎孳》:“舍親誼在水乳,倘蒙進而教之,弟與有榮施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師生之間,平時極其水乳。” 清 陳天華 《獅子吼》第三回:“四人水乳相投,猶如親兄弟一般。”
本來
(1) 從一開始
(2) 向來,原來
(3) 原先;先前
(4) 理所當然
名字
1.人的名與字。 2.指姓名。 3.名稱;名號。 4.命名;稱其名。 5.猶名譽;名聲。 6.即名詞。爾汝
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昵,不分彼此
其市井小人昔與敬亭爾汝者,從道旁私語:“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觀目
指外觀。《孔叢子·記義》:“若夫觀目之麗靡,窈窕之淫音,夫子過之弗之視,遇之弗之聽也。”
妄語
虛妄不實的話;說假話
囅然
笑貌。《文選·左思<吳都賦>》:“ 東吳 王孫囅然而咍。” 劉逵 註:“囅,大笑貌。”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賢僕夫》:“ 敬 囅然曰:‘我使頭及第後還擬作 西川 留後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紅玉》:“念大仇已報,則囅然喜。” 茅盾 《神的滅亡》:“老大王 奧定 ……坐在天宮裡聽得了 陸克 這呼痛聲,就忍不住會囅然微笑。”
已定
(1).既定。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升沉應已定,不必問 君平 。”
(2).一定。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那娘子已定出來也,我只在這裡等待問他咱。”《 * 詞話》第二回:“已定是記掛著間壁那個人。”
難易
(1).艱難與容易。《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 金 王若虛 《滹南詩話》卷中:“立意之初,必有難易二塗,學者不能強所劣,往往舍難而趨易。” 清 彭端淑 《為學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但議論的要點,和去年已不同:去年還是連環圖畫是否可算美術的問題,現在卻已經到了看懂這些圖畫的難易了。”
(2).偏指艱難。《左傳·昭公五年》:“敝邑雖羸,若早修完,其可以息師。難易有備,可謂吉矣。”《韓詩外傳》卷二:“夫士欲立身行道,無顧難易,然後能行之。”
(3).偏指容易。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除此小寇,難易可知, 泰山 壓卵,未足為喻。”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臨鏡
對鏡。 唐 元稹 《三兄遺白角巾》詩:“暗梳蓬髮羞臨鏡,私戴蓮花恥見人。”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趙五娘憶夫》:“憶昔事君子,鷄鳴下君床,臨鏡理笄總,隨君問高堂。”
雨後
指穀雨後採制的茶葉。《宋史·食貨志下五》:“散茶出 淮南 、 歸州 、 江南 、 荊湖 ,有龍溪、雨前、雨後之類十一等。”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化人
(1).有幻術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 張湛 註:“化幻人也。” 清 趙翼 《<小倉山房集>中有<詠物詩>戲用其韻鏡》詩:“誰從對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術的人。《關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3).佛教謂佛、菩薩變形為人,以化度眾生者。《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 周穆王 時, 文殊 、 目連 來化, 穆王 從之。即《列子》所謂化人者是也。” 宋 蘇軾 《同正輔表兄人游白水山》詩:“因隨化人履巨跡,得與仙兄躡飛鞚。” 王十朋 註:“ 自水巖 有大足跡,世謂之佛跡。今‘化人’,則藉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眾齋詞》:“歷代化人,隨機濟物,大惟邦國,普及幽明,俱賴神功,鹹承景貺。” 金 雷琯 《龍德宮》詩:“綵仗竟無金母降,仙裾猶憶化人攜。” 清 吳偉業 《海市》之二:“灝氣空濛萬象來,非煙非霧化人裁。”
(5).勸化人;教化人。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釋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與化人,蓋殊路而同歸。”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銘》:“有 唐 以武勘亂,以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