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學憲升任江右參藩原文
儒宗雅望似君稀,瓜代山公啟不違。
大庾東西看賜履,兩藩風采識褰帷。
懷中南海珠光滿,望里豐城劍氣輝。
燮理從需方岳長,璽書行召入彤扉。
詩詞問答
問:送楊學憲升任江右參藩的作者是誰?答:李孫宸
問:送楊學憲升任江右參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送楊學憲升任江右參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李孫宸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孫宸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詞韻第三部
參考注釋
儒宗
儒者的宗師。 漢 以後亦泛指為讀書人所宗仰的學者。《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贊》:“ 叔孫通 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 漢 家儒宗。”《漢書·蕭望之傳贊》:“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為儒宗,有輔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王安石 《上邵學士書》:“昔 昌黎 為 唐 儒宗。” 清 葉廷琯 《吹網錄·石林公著作存佚考》:“ 石林 公以宏通淵雅之才,研求經義,撰述辭章,蔚為一代儒宗文伯。”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遂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
雅望
(1).清高的名望。《三國志·魏志·桓階陳羣等傳評》:“ 陳羣 動仗名義,有清流雅望。”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都督 閻公 之雅望,棨戟遙臨。”亦指有名望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再尋求賢宗雅望,去留先決。” 王季思 等註:“賢宗雅望--宗室裡賢德而有名望的。”
(2).儀表美好。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士有風姿豐偉,雅望有餘,而懷空抱虛,乾植不足,以貌取之,則不必得賢。”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魏武 將見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 崔季珪 代……令間諜問曰:‘ 魏王 何如?’ 匈奴 使答曰:‘ 魏王 雅望非常,然牀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正人所矚望。 唐 李綽 《<尚書故實>序》:“ 賓護 尚書 河東 張公 ,三相盛門,四朝雅望。”
(4).厚望。亦為敬詞。 清 錢謙益 《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潘守正授承德郎制》:“勉副雅望,服此訓辭。”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鄙人難負監督 秦公 之雅望及桑梓之重託,勉力來就斯職。”
瓜代
本指瓜熟時赴戍,到來年瓜熟時派人接替。後世就把任期已滿換人接替叫做瓜代
齊侯使 連稱管至父戍 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左傳·莊公八年》
坐看積薪上,笑謝及瓜代。——宋· 劉宰《分韻送王去非之官山陰》
山公啟
同“山公啟事”。啟,亦寫作“啟”。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言辭謹敬,多乖 釋迦 之書;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啟。” 唐 張九齡 《故徐州刺史贈吏部侍郎蘇公輓詞》之二:“本謂 山公 啟,而今歿始揚。” 宋 黃庭堅 《踏莎行·臨水夭桃》詞:“明日重來,落花如綺,芭蕉漸展 山公 啟。”
不違
(1).依從。《論語·為政》:“子曰:‘吾與 回 言終日,不違,如愚。’”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不違者,無所怪問,於 孔子 之言,默而識之,如愚。” 元 馬致遠 《耍孩兒·借馬》曲:“恰才説來的話君專記,一口氣不違借與了你。”
(2).不遠。《國語·齊語》:“天威不違顏咫尺。” 韋昭 註:“違,遠也。”
(3).不休止。《左傳·昭公二十年》:“徵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 杜預 註:“違,去也。”
(4).符合。 南朝 梁 任昉 《為蕭揚州薦士表》:“實欲使名實不違,徼倖路絶。”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賜履
(1).《左傳·僖公四年》:“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 河 ,南至於 穆陵 ,北至於 無棣 。” 杜預 註:“履,所踐履之界。”後因以“賜履”指君主所賜的封地。 唐 柳宗元 《代裴中丞賀分淄青為三道節度表》:“山川備臨制之形,道途適征徭之便,俾侯既定,賜履以寧。”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四:“ 湯丞相 封 慶國公 ,命下, 湯公 謂此 仁宗 賜履之國,自 天聖 以來無封者,欲請避之。” 明 張煌言 《和定西侯張侯服品題金山原韻》之三:“何人獨受專征詔,賜履由來首 渭 津 。”
(2). 漢 應劭 《風俗通·正失·葉令祠》:“俗説 孝明帝 時尚書郎 河 東 王喬 遷為 葉 令, 喬 有神術,每月朔常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無車騎,密令太史候望,言其臨至時,常有雙鳧從東南飛來;因伏侍,見鳧舉羅,但得一雙舄耳。使尚方識視,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後用“賜履”表示任京官。 唐 杜甫 《長沙送李十一銜》詩:“遠愧尚方曾賜履,竟非吾土倦登樓。” 浦起龍 心解:“自敘,言昔曾遙賜緋魚,今乃淹留南紀,以別後之蹤,為舊交告也。” 宋 葉夢得 《送沉傳曜》詩:“何力償賜履,緬慚羨歸軒。”
風采
美好的儀表舉止;神采
風采動人
褰帷
亦作“ 褰幃 ”。1.撩起帷幔。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開車褰幃,周章城邑。”《南史·后妃傳上·潘淑妃》:“帝好乘羊車經諸房, 淑妃 每莊飾褰帷以候。”《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七:“隨起身褰帷拂枕,疊被鋪牀。”
(2).《後漢書·賈琮傳》:“ 琮 為 冀州 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 琮 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後因以“褰帷”為官吏接近百姓,實施廉政之典。《梁書·劉孝綽傳》:“方且褰帷自厲,求瘼不休。” 宋 王禹偁 《擬除開封縣令可鄭州刺史》:“以爾具官某,宰予赤縣,綽有政聲,宜旌墨綬之賢,用布褰帷之化。” 清 陳夢雷 《贈臬憲於公》詩:“褰幃 巴子國 ,攬轡墊 江 濱。”
中南海
位於 北京 西城區,與 北海 統稱“三海”,又稱 太液池 。 清 代列為禁苑。 中海 開闢於 金 元 時,主要建築是 水中榭 ,其中有“太液秋風”碑,是 燕京 八景之一。 南海 創建於 明 初,主體景物為 瀛台 ,上有 涵元殿 、 翔鸞閣 、 近薰亭 等建築。山石花草,秀美宜人。解放後為中國 * 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的所在地。 郭小川 《崑崙行》一:“我們的 北京 呵,是千山之巔、萬水之源,因為黨中央和 毛主席 ,就住在 北京 中南海 邊。”
珠光
(1).珍珠的光華。 漢 王充 《論衡·自紀》:“玉色剖於石心,珠光出於魚腹。” 唐太宗 《賦簾》詩:“珠光搖素月,竹影亂清風。” 宋 謝翱 《游石洞聯句夜坐記》:“是夜將分,有影射西巖,初如珠光走盤,浸大如席,須臾光遍樹石,閃閃飛動。”
(2).泛指明潔耀眼的光芒。 唐 韓偓 《中秋禁直》詩:“露和玉屑金盤冷,月射珠光貝闕寒。” 元 鄧雅 《過彭蠡》詩:“珠光燁燁湖水復,湖水滔滔流向東。” 清 查慎行 《池上看雨》詩:“緑盤擎不定,的皪珠光旋。”
豐城劍氣
同“ 豐城劍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豐城 劍氣衝天表, 雷煥 、 張華 分寶。” 清 王詒壽 《答施均父書》:“夫 豐城 劍氣,待 茂先 而始騰; 雒陽 玉檢,遇 子伯 而增寳。”參見“ 豐城劍 ”。
燮理
(1).協和治理。《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 孔 傳:“和理陰陽。” 明 唐順之 《觀道士祈雨》詩之二:“巫舞商陽古有之,神靈風雨灌壇時。陰陽燮理輸誰力?秪遣兒童頌法師。” 歐陽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場:“都是相爺燮理陰陽之功。”
(2).指宰相的政務。 唐 孟浩然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詩》:“不覩豐年瑞,焉知燮理才。”
方岳
見“ 方岳 ”。
亦作“ 方岳 ”。1.四方之山嶽。古指東嶽 泰山 、西嶽 華山 、南嶽 霍山 (一指 衡山 )、北嶽 恆山 。《書·周官》:“王乃時巡,考制度於四岳,諸侯各朝於方岳,大明黜陟。” 孔 傳:“覲四方諸侯,各朝於方岳之下,大明考績黜陟之法。”按,《舜典》“四岳羣牧” 孔穎達 疏:“《釋山》云: 泰山 為東嶽, 華山 為西嶽, 霍山 為南嶽, 恆山 為北嶽。”《左傳·昭公四年》“四岳” 晉 杜預 註:“東嶽 岱 ,西嶽 華 ,南嶽 衡 ,北嶽 恆 。” 宋 蘇軾 《策略》五:“昔之有天下者日夜淬厲……而五載一巡狩,朝諸侯於方岳之下。”
(2).指州郡。《資治通鑑·魏明帝太和五年》:“ 寵 為 汝南 太守、 豫州 刺史二十餘年,有勛方岳。及鎮 淮南 , 吳 人憚之。” 南朝 陳 徐陵 《陳武帝下州郡璽書》:“卿等擁旄方岳,相任股肱。” 宋 葉適 《風雩堂記》:“今公久於侍從,勞於方岳,退而休之,無所復羨。” 清 姚鼐 《聖駕南巡賦序》:“王者兼覆九州,內撫畿甸,外察方岳。”
(3).傳說 堯 命 羲 和 四子掌四岳,稱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後因稱任專一方之重臣為“方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識鑒》:“時 殷仲堪 在門下,雖居機要,資名輕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許。” 唐 楊炯 《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遂罷方岳之官,仍居上臺之位。”《續資治通鑑·元順帝至正七年》:“右丞受天子命,為方岳重臣,不思執弓矢討賊,乃欲自逸邪?” 明 何景明 《送熊廷振之楚藩》詩:“同榜衣冠照鄉里,十年名位登方岳。”
璽書
(1).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書。《國語·魯語下》:“ 襄公 在 楚 , 季武子 取 卞 ,使 季冶 逆,追而予之璽書。” 韋昭 註:“璽書,印封書也。”
(2). 秦 以後專指皇帝的詔書。《史記·秦始皇本紀》:“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 扶蘇 曰:‘與喪會 鹹陽 而葬。’”《魏書·高聰傳》:“今更造璽書,以代往詔。”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凱歌上劉恭父》詞:“聞道璽書頻下,看即沙堤歸去,帷幄且從容。” 明 陸深 《儼山外集·傳疑錄上》:“世言三尺法者,蓋用三尺竹簡書法律。詔書謂之尺一,亦以一尺版書詔。囊封加璽,又謂之璽書。”
行召
行文徵召。《隋書·百官志上》:“其有特發詔授官者,即宣付詔誥局,作詔章草奏聞。勑可,黃紙寫出門下。門下答詔,即付外施行。又畫可,付選司行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