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禰氏杏林卷後

作者:陳植(中山) 朝代:元代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

禰子洲前萬杏花,一壺仙隱自成家。

抄書檐下分香露,洗藥溪邊蹋錦沙。

布素屢煩卿相揖,劍芒猶拂鬥牛斜。

曲江又廢明年會,栽樹何由見綺霞。

詩詞問答

問:題禰氏杏林卷後的作者是誰?答:陳植(中山)
問:題禰氏杏林卷後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題禰氏杏林卷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麻韻 出處:皇元風雅卷之五、御選元詩卷五十

參考注釋

一壺

(1).一個盛物的葫蘆。亦泛指一盛食之器。《戰國策·中山策》:“吾以一杯羊羹亡國,以一壺飡得士二人。”《後漢書·費長房傳》:“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南史·隱逸傳·僧岩》:“後忽為沙門,棲遲山谷,常以一壺自隨。”

(2).道家傳說壺中別有天地,因常以“一壺”喻宇宙或仙境。 唐 王維 《贈焦道士》詩:“坐知千里外,跳向一壺中。” 唐 劉禹錫 《尋汪道士不遇》詩:“笙歌五雲里,天地一壺中。” 元 許有壬 《琳宮詞次安南王韻》:“一壺天地渾無跡,只有清風動竹聲。”參見“ 壺天 ”、“ 壺公 ”。

(3).特指一壺酒。 唐 儲光羲 《田家雜興》詩之二:“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 金 元好問 《後飲酒》詩之一:“當其得意時,萬物寄一壺。”

仙隱

(1).仙人與隱士。 南朝 宋 謝靈運 《衡山詩》:“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可別。”

(2).謂學仙而隱遁。 宋 無名氏 《水調歌頭·壽隱士》詞:“橘記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見説 彭 成 仙隱,對此慶生辰。”

成家

(1) 建立家庭

結婚成家之時

(2) 今指男子結婚

他已二十五歲,還沒有成家

(3) 成為某方面的專家

成名成家

抄書

(1) 將書照原文重新寫出

(2) 在學校作文等事中從書中抄襲句子或段落

香露

花草上的露水。 晉 王嘉 《拾遺記·炎帝神農》:“陸地丹蕖,駢生如蓋,香露滴瀝,下流成池。” 唐 溫庭筠 《芙蓉》詩:“濃艷香露里,美人清鏡中。” 前蜀 韋莊 《更漏子》詞:“深院閉,小庭空,落花香露紅。”

溪邊

古代傳說中的獸名。《山海經·西山經》:“﹝ 天帝之山 ﹞有獸焉,其狀如狗,名曰谿邊,席其皮者不蠱。” 郭璞 註:“或作谷遺。” 畢沅 曰:“草木鳥獸之名多雙聲,當為谷遺。”

布素

(1).布衣素服。布指質地,素指顏色,形容衣著儉樸。《宋書·禮志二》:“皇后終除之日,不宜還著重服,直當釋除布素而已。”《宋史·道學傳四·李燔》:“被服布素,雖貴不易。”

(2).指卑微的地位或身分。《北史·隋房陵王勇傳》:“帝曰:‘此兒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恆勸我廢,我以布素時生,復長子,望其漸改,隱忍至今。’” 宋 范仲淹 《蔡公墓志銘》:“某自布素從公之游,見公出處語默,無一不善。”

(3).借指平民。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自公卿以逮布素,皆歡然誠信相接,如坐人春風中。”

卿相

執政的大臣。《孟子·公孫丑上》:“夫子加 齊 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起 不為卿相,不復入 衛 。”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高歌卿相宅,文翰飛省寺。”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人人皆可由白屋而為王侯、卿相、師儒,人人皆可奮志青雲,發揚蹈厲,無階級之害。”

劍芒

見“ 劍鋩 ”。

鬥牛

挑逗牛與牛或牛與人相鬥

曲江

(1).水名。指 江蘇省 揚州市 南 長江 的一段。 漢 枚乘 《七發》:“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 廣陵 之 曲江 。”參閱《初學記》卷六、 清 汪中 《述學·廣陵曲江證》。

(2).水名。即 錢塘江 。本名 浙江 ,因潮水經 浙山 下曲折而東入海,故又名 曲江 。 清 魏源 《天台石樑雨後觀瀑歌》:“靜中疑是 曲江 濤,此則雲垂彼海立。”參閱《浙江通志·山川一·錢塘江》。

(3).水名。即 曲江池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 曲江 之隑州兮,望 南山 之參差。” 唐 高適 《同薛司直諸公秋霽曲江俯見南山作》詩:“ 南山 鬱初霽, 曲江 湛不流。” 清 孫枝蔚 《東亭春暮憶舊遊》詩:“縱到 曲江 誰並馬,可憐 秦 女善彈箏。”詳“ 曲江池 ”。

明年

今年的下一年

越明年。——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明年復攻趙。——《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明年陵降。——《漢書·李廣蘇建傳》

何由

亦作“ 何繇 ”。1.從何處,從什麼途徑。《楚辭·天問》:“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僕雖嚚頑,願從足下。雖然,何由而自達哉!”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出處兩不合,忠貞何由伸?”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六:“ 晉 張華 有鸚鵡,每出還,輒説僮僕好惡。一日,寂無言; 華 問其故,曰:‘被禁在瓮中,何繇得知?’” 魯迅 《野草·墓碣文》:“痛定之後,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陳舊,本味又何由知?”

(2).怎能。 南朝 宋 謝靈運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詩:“美人游不還,佳期何由敦?”《宋書·沉慶之傳》:“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成?” 明 劉基 《次韻和脫因宗道感興》詩之三:“路遠無羽翼,何由得飛還?”《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稍加責罰,此輩就到家主面前輕事重報,説你怎地凌虐。妹夫必然著意防範,何繇除得?”

(3).因何。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有雲 太倉 王宮詹 ,藏 宋 搨《十三行》,一字無損。然與《玉版》對觀,無少差,信為《玉版》未損時之拓也。何由落水,以致剝漶?或造物忌之邪?”

綺霞

美麗的彩霞。 南朝 梁 何遜 《七召》:“綺霞映水,蛾月生天。” 唐 唐彥謙 《牡丹》詩:“開日綺霞應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 宋 張元乾 《蘭陵王》詞:“綺霞散,空碧留晴向晚。” 明 何景明 《十六夜月》詩:“美人越崇京,高樓結綺霞。”

詩詞推薦

  • 癸未十月再至石門觀瀑布

    杜堮清代〕長風渺渺送行舟,乘興來觀百尺流。界破青山終古色,做成紅葉十分秋。仙心輒欲騎黃鶴,宦海無因狎白鷗。卻憶
  • 南齋書懷

    王炎宋代〕幽居用拙懶追尋,小徑無人苔半侵。燕子已歸知社近,桃花半破覺春深。長編短簡資身策,故歲新年念母心。拂拭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維揚即事

    張蘊宋代〕土霧如蒸暴暑天,燭龍偏駐柳邊船。三清觀里風廊午,滿意題詩借榻眠。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晉府二殿下出閣用陳方伯韻

    祁順明代〕帝系源流正,天門寵渥頻。才華隨日進,甲第與年新。勝境連三島,芳筵具八珍。裁詩申燕賀,詞拙意偏真。
  • 投王饒州日勤四首

    趙蕃宋代〕福星誰遣出虛危,帝念鄱人因數飢。試問公來若為政,皆言吏瘠與民肥。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楊樵隱應炎談命

    文天祥宋代〕莘郊一介,堯舜君民。薇山二難,百世忠清。富春耕叟,涕洟雲台。終南遁士,仕宦梯媒。是數公者,俱以隱名。
  • 冬日臨昆明池

    李世民唐代〕石鯨分玉溜,劫燼隱平沙。柳影冰無葉,梅心凍有花。寒野凝朝霧,霜天散夕霞。歡情猶未極,落景遽西斜。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戒台活動松

    乾隆清代〕搖動旁枝老乾隨,山僧持以示人奇。一聲空谷千聲應,藉問神通孰所為。
  • 瑞鶴仙

    長筌子元代〕歲華如轉輦,嘆世路忙忙,何日知足。錐刀競蠻觸。這浮名浮利,少榮多辱。誰能寡慾。解恬淡、天之美祿。把塵
  • 許玠宋代〕苔封曲徑無人到。
  • 送方簽判赴江西任

    陳宓宋代〕洪都稱大府,上幕得名賢。事業三千牘,聲名四十年。民征須力減,酒禁更堪憐。餘力猶能辦,開塗及濟州。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即事二首

    陳杰宋代〕扁舟小系畫闌西,萬里晴光一拄頤。湖面俗包天外去,嶠鬟疑割海中來。高空自瀉軒皇樂,元氣長涵杜老詩。慶曆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松梅

    李龍高宋代〕梅夸清節忒高寒,松受微封合駿彈。畢竟兩君俱強項,大夫未必愛秦官。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湖上眾禽盡以俗呼為題拖白練

    文同宋代〕盤石坐深林,不欲人求見。隔岸誰品弦,數聲拖白練。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日吳中寄內

    陳維崧清代〕記睡醒紗巾輕墮,又促床移,樹陰中臥。院悄人稀,舉首閒數碧星顆。月華浴簟,漸月映、中門鎖。喚綠茗盈盈,
  • 薌林五十詠歲寒亭

    楊萬里宋代〕冷笑元無味,孤高別有心。誰將桃李眼,雪裡解相尋。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天竺書懷

    釋行海宋代〕滿山風露正秋深,石井欄邊蛩夜吟。黃葉隨流如有約,白雲歸岫亦無心。擬同猿鳥消閒日,別卜煙霞入遠林。畢竟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聞角嘆

    李廌宋代〕晚角吟,聲正悲。嗟爾行道遲遲兮中心有違,女心憂傷之人未歸。臨岐滿掬淚,輕埃變污泥,壯夫安爾為。日月掛
  • 枯木詩辭召命作

    翁洮唐代〕枯木傍溪崖,由來歲月賒。有根盤水石,無葉接煙霞。二月苔為色,三冬雪作花。不因星使至,誰識是靈槎?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 人月圓

    楊無咎宋代〕月華燈影光相射。還是元宵也。綺羅如畫,笙歌遞響,無限風雅。鬧蛾斜插,輕衫乍試,閒趁尖耍。百年三萬六千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
題禰氏杏林卷後原文_題禰氏杏林卷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