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

作者:姜夔 朝代:宋代

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原文

沙露,衰草入雲。丙午之秋,予與安甥或蕩舟采菱,或舉火罝兔,或觀魚簺下,山行野吟,自適其適,憑虛悵望,因賦是闕
著酒行行滿袂風。草枯霜鶻落晴空。銷魂都在夕陽中。
恨入四弦人慾老,夢尋千驛意難通。當時何似莫匆匆。

詩詞問答

問: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的作者是誰?答:姜夔
問: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姜夔的名句有哪些?答:姜夔名句大全

注釋

參考注釋

衰草

乾枯的草

衰草滿地

蕩舟

(1).以手推舟,行於陸地。《論語·憲問》:“ 南宮适 問於 孔子 曰:‘ 羿 善射, 奡 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 奡 多力,能陸地行舟。” 邢昺 疏:“盪,訓推也,能陸地推舟而行。”一說,以舟船衝鋒陷陣。見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奡盪舟》。

(2).划船。 唐 劉禹錫 《采菱行》:“盪舟游女滿中央,采菱不顧馬上郎。”

(1).簸蕩船隻。《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蔡 女為 桓公 妻, 桓公 與之乘舟,夫人蕩舟, 桓公 大懼。”《淮南子·人間訓》:“ 蔡 女蕩舟, 齊 師大侵 楚 。”

(2).用水師衝鋒陷陣。《論語·憲問》:“ 羿 善射, 奡 盪(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顧炎武 《日知錄·奡蕩舟》:“古人以左右衝殺為盪,陳其鋭卒,謂之跳盪,別帥謂之盪主。”

(3).划船。 南朝 梁元帝 《採蓮賦》:“妖童媛女,蕩舟心許。” 唐 李鹹用 《橫塘行》:“紅綃撇水蕩舟人,畫橈摻摻柔荑白。” 元 倪瓚 《九日過彥行用韻》:“蕩舟煙景晚,舉盃當素秋。”

采菱

樂府清商曲名。又稱《採菱歌》、《採菱曲》。 晉 郭璞 《江賦》:“忽忘夕而宵歸,詠《採菱》以叩舷。” 南朝 宋 鮑照 《代春江行》有“奏《採菱》,歌《鹿鳴》”之句,並作《採菱歌》七首。 南朝 梁武帝 制《江南弄》,中有《採菱曲》一首,其辭曰:“歌《採菱》,心未怡,翳羅袖,望所思。”參閱《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一·<江南>序》、《清商曲辭七·<江南弄>序》。

古代歌曲名。《楚辭·招魂》:“《涉江》、《采菱》,發《揚荷》些。” 王逸 註:“ 楚 人歌曲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道路憶山中》詩:“《采菱》調易急,《江南》歌不緩。” 元 張翥 《多麗》詞:“澄碧生秋,鬧紅駐景,《采菱》新唱最堪聽。”

舉火

(1) 生火做飯

三日不舉火,十年不製衣。——《莊子·讓王》

(2) 點火

舉火示警

罝兔

(1).張網捕兔。《詩·周南·兔罝》“肅肅兔罝” 漢 鄭玄 箋:“罝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

(2).用以稱美賢者之行。 晉 葛洪 《抱朴子·任命》:“被褐茹草,垂綸罝兔,則心歡意得,如將終身。” 宋 姜夔 《浣溪沙》詞序:“予與 安 甥,或蕩舟採菱,或舉火罝兔,或觀魚簺下。”

(3).落網的兔。 宋 范成大 《寄陸融州》詩:“罝兔脫豐草,池魚躍清淵。”

觀魚

見“ 觀漁 ”。

山行

在山中行走。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登嶺始山行,野曠沙岸浄。” 元 劉迎 《車轣轆》詩:“馬虺隤,牛觳觫,山行縈紆車轣轆。”

野吟

野外吟詩。 唐 杜荀鶴 《春日山居寄友人》詩:“野吟何處最相宜,春景暄和好入詩。”

自適

自我舒適

憑虛

(1).指 憑虛公子 。 晉 潘岳 《西征賦》:“指西賓所以言於東主, 安處 所以聽於 憑虛 也。”

(2).虛構。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 宋玉 《高唐賦》雲夢神女於 陽臺 。夫言並文章,句結音韻,以茲敘事,足驗憑虛。”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逸文一》:“ 溫 以為憑虛,殊不介意。” 劉師培 《文說·記事篇》:“後世文人,飾詞矯説,或尊己而卑人,或援古以證今,事每憑虛,詞多烏有。”

(3).凌空。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書評》:“ 張伯英 書如 漢武帝 愛道,憑虛欲仙。” 宋 張孝祥 《菩薩蠻·登浮玉亭》詞:“微風吹笑語,白日魚龍舞。此意忽翩翩,憑虛吾欲仙。”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賦鶴》:“呀!這道士憑虛而去,莫非就是飛鳴過舟之鶴乎?” 清 李漁 《蜃中樓·幻因》:“有龍宮二女,蜃閣憑虛。”

(4).無所依靠。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若募彼人響導,挾異國濟師……憑虛蹈空,過為指料,將有臨危失據之憂矣。此所謂決天下於一擲者也。”

猶言凌空。 元 陸文圭 《減字木蘭花慢·滕王閣》詞:“聽佩玉鏘鳴,驂鸞小住,高閣憑虛。”

悵望

惆悵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齊 謝朓 《新亭渚別范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元 薩都剌 《滿江紅·金陵懷古》詞:“六代繁華,春去也,更無訊息。空悵望,山川形勝,已非疇昔。”《西遊記》第五十回:“卻説 唐僧 坐在圈子裡,等待多時,不見 行者 回來,欠身悵望道:‘這猴子往那裡化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著悵望的時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聞記者也走了來,其中有幾個是我在 漢口 認識的。”

行行

(1).不停地前行。《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宋 張孝祥 《鷓鴣天》詞:“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簾第幾重?” 陳毅 《赴延安留別華中諸同志》詩:“行行過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況進展或時序運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逯欽立 註:“行行,漸漸。” 唐 王建 《行見月》詩:“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3).猶言走一走。《西遊記》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這猴兒不去取經,卻來我處何乾?’ 行者 道:‘取經取經,晝夜無停;有些阻礙,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堯臣 《送毛秘校罷宣城主簿被薦入補令》詩:“以此贈行行,無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韓愈 《柳溪》詩:“柳樹誰人種?行行夾岸高。” 明 袁凱 《京師得家書》詩:“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歸鄉。” 林庚白 《坡行即目》詩:“炊煙燹後行行淚,物價兵間寸寸金。”

(2).各行各業。參見“ 行行出狀元 ”。

剛強負氣貌。《論語·先進》:“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貢 ,侃侃如也。子樂。” 何晏 集解:“ 鄭 曰:‘樂各盡其性,行行,剛強之貌。’” 唐 元稹 《青雲驛》詩:“上天勿行行,潛穴勿悽悽,吟此青雲諭,達觀終不迷。”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趙 行行殊不置意。”

枯霜

猶嚴霜。《中國歌謠資料·二十歲哥哥去了妻》:“枯霜單打無根草,鷂鷹單打獨老母雞,閻王單請我少年妻。”

鶻落

方言。形容轉動靈活。 葉聖陶 《城中·晨》:“ 阿榮 和 趙大爺 的臂肘旁邊,伸出個頭髮修成盆景細葉菖蒲式的腦袋,仰起來,眼珠鶻落鶻落端相他們兩個的臉。”

晴空

晴朗的天空

晴空萬里

銷魂

形容傷感或歡樂到極點,若魂魄離散軀殼。也作“消魂”

樂樂愈精愈妙了,令人銷魂。——《警世通言》

夕陽

傍晚的太陽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遊原》

四弦

指琵琶。因有四弦,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生別離》詩:“別離四弦聲,相思雙笛引。” 宋 姜夔 《浣溪沙》詞:“恨入四弦人慾老,夢尋千驛意難通。”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何似

(1).如何;怎樣。《北史·崔伯謙傳》:“朝貴行過郡境,問人太守政何似?” 唐 張九齡 《敕幽州節度張守珪書》:“卿比疹疾,今復何似?宜善將療,不得自勤。”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先生:在坐之友,比來工夫何似?”

(2).何如,比……怎么樣。 唐 聶夷中 《燕台》詩之二:“何似 章華 畔,空餘禾黍生?”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再和前韻》詞:“妃子將軍瞋未已,問 匡山 、何似 金鑾殿 ?休更待,杜鵑勸!”

(3).何如。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如。 宋 朱淑真 《愁懷》詩:“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4).何不,何妨。 明 高明 《琵琶記·乞丐尋夫》:“奴家自幼薄曉得些丹青,何似想像畫取公婆真容,背著一路去,也似相親傍的一般?”

(5).什麼。 許地山 《命命鳥》:“佛問 摩鄧 曰:‘女愛 阿難 何似?’女言:‘我愛 阿難 眼;愛 阿難 鼻;愛 阿難 耳;愛 阿難 聲音;愛 阿難 行步。’”

匆匆

急急忙忙的樣子

老栓匆匆走出,給他泡上茶。—— 魯迅《藥》

詩文賞析

白石此詞作於三十二歲,是懷念合肥情事最早的作品之一。白石與其相識於合肥赤蘭橋,那裡春則楊柳依依,冬則梅雪溶溶,他們都妙解音律,白石作詞,伊人歌之,其樂陶陶,不啻神仙眷屬矣。可是造物弄人,天妒馨香,白石與愛侶最終分袂,這成為白石一生“情結”所系。白石與合肥女子最後之別在三十七歲那年。然而,似乎在最後一別之前許久,白石就已預感到愛情的悲劇性質,以致其懷人之作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沉痛深哀的悲劇氣氛。

詞前有序。序前半篇寫山陽之壯觀。女須同女嬃,指姐姐,白石幼年即住在姐姐家,在漢陽之山陽村,太白湖、雲夢澤(代指湖泊群)環抱左右。春水生時,連幾千里。冬寒水退,荒草接天。後半篇寫游賞之快樂。丙午即公元1186年(淳熙十三年),這年秋天,詞人與外甥(名安)晝則蕩舟采菱,夜則舉火捕兔(罝,捕兔網),有時則觀看捕魚(竹木製的柵欄,用來斷水取魚)。山行野吟,真似自得其樂。然而,末尾筆調突轉:“憑虛悵望,因賦是闋。”原來,游賞之樂竟絲毫不能彌補詞人悲傷的心靈。序末正是詞篇的引子。

“著酒行行滿袂風。”起句寫自己帶了酒意在原野上奔走,秋風滿懷,便覺天地之寥廓。“草枯霜鶻落晴空,”舉目清秋,恙草接天但見一隻蒼鷹從晴空中直飛落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上。此二句極寫天地之高曠,便見出詞人之“憑虛悵望”。於是由景生情,寫出下句:“銷魂都在夕陽中。”歇拍極精闢,將情與景、人與宇宙融為一境。境界隨夕陽之無極而無限展開,憂傷亦隨夕陽之無極而生生無已。有夕陽處有憂傷。憂傷冉冉瀰漫於此夕陽無極之境界中。原來上二句所寫天地之高曠,竟似容不下詞人無限之惆悵。“銷魂都在夕陽中”,可媲美於周邦彥《蘭陵王》名句“斜陽冉冉春無極”。詞人究竟為何銷魂如此?“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江淹《別賦》)歇拍意脈已引發下片。起到上勾下連,承前啟後的作用。

“恨入四弦人慾老,夢尋千驛意難通。”過片二句對偶,寫想像中之情人對己的刻骨相思。上句想像伊人憂傷欲老。四弦指琵琶,周邦彥《浣溪沙》云:“琵琶撥盡四弦悲。”合肥女子妙解音律,故白石詞多次寫到其所用樂器。如《解連環》云:“為大喬能撥春風,小喬妙移箏。”伊人滿懷幽怨沉恨,傾注進琵琶之聲,琵琶之聲可以怨,但不能真箇解恨。在聲聲怨恨中,伊人亦紅顏漸老。白石當年三十二歲,合肥情侶年齡諒在三十以下,何至言老?“思君令人老”《古詩十九首》,故老之一字,下得沉重。不僅寫出合肥情侶對自己相思成疾,亦寫出自己對合肥情侶相知之深。不僅如此。白石合肥情遇之深亦於此句見出。合肥情侶與白石皆妙擅音樂,乃是知音。可見其愛情之內蘊原是極高雅亦極深厚。善於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著想,從對方的角度來刻畫雙方的情深意重和相思之苦,是白石情詞的一個特色。如“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鷓鴣天》),“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歸去無人管”(《踏莎行》)。以及此詞這兩句。下句寫伊人夢中相覓之苦。山長水闊,天遙地遠,伊人縱然夢飛千驛,也難尋到自己傾訴衷情啊。詞情仿佛晏小山《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如此慘澹之句,竟成為愛情悲劇之預讖。白石與合肥情侶含恨終身,當非偶然。夢中亦意難平,人生必多恨事。重逢難,夢中相逢亦難。詞人不禁從肺腑中發出萬千感慨和無限遺恨:“當時何似莫匆匆。”痛恨當時與情侶匆匆分別,而此時天各一方,重逢難期,無限深悲巨痛,化於一句之中。實則當日之別,必有不得已之緣故。此時之追悔,便屬無可奈何,這是白石一生的一大恨事。結句與晏殊《踏莎行》“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相若。

全詞整體構思頗見白石特色。序與詞,上、下片,皆筆無虛設,一脈關聯,而又層層翻進,實為渾然一體。序中極寫游賞之適意,既引起詞中無可排解的憂傷,又反襯憂傷之沉重。上片極寫天地之高曠、夕陽之無極,實為下片所寫相思之深遠、傷心之無限造境。縱觀全幅,序作引發之勢,上片呈外向張勢,下片呈內向斂勢,雖是小令之作,亦極變化開闔之能事,此是尺小興波之一法。

此詞是白石懷人系列詞之序曲。白石懷人詞始於此年,終於四十三歲時所作之兩首《鷓鴣天》,中間經歷之十餘年曆程,這是人生最可寶貴的一段經歷,成為白石創作歌詞的深厚的情感源泉;白石所作之情詞,俱深沉幽邃,寄意深微。在宋代文學史上,白石懷念合肥女子之系列詞,與於湖懷念李氏之系列詞、放翁懷念唐琬之系列詩,先後輝映。這些作品俱是至情至性之人所留之性情之作,是不會過時的。


詩詞推薦

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原文_浣溪沙·著酒行行滿袂風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