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游章法寺

作者:徐若渾 朝代:宋代

和游章法寺原文

嘉君步屐招提寺,應與白雲相對閒。

盡見地輿藏勝境,始知天柱是名山。

疏疏葉脫長林表,瀝瀝泉鳴亂石間。

又入郡城聲利窟,定嫌輕自寶坊還。

詩詞問答

問:和游章法寺的作者是誰?答:徐若渾
問:和游章法寺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游章法寺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刪韻

參考注釋

步屐

(1).腳步。 唐 皇甫冉 《宿淮陰南樓酬常伯能》詩:“獨立宵分遠來客,煩君步屐忽相求。”

(2).閒行;散步。 宋 周邦彥 《紅林檎近》詞:“步屐晴正好,宴席晚方歡。”

招提

(1).梵語。音譯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後誤為“招提”。其義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四方僧之住處稱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藍,創招提之名,後遂為寺院的別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答范光祿書》:“即時經始招提,在所住山南。”《舊唐書·武宗紀》:“寺宇招提,莫知紀極,皆雲構藻飾,僭擬宮居。”《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樵舍外已聞犬吠,招提內尚見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紀游》詩之四:“且還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參閱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六、《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參見“ 拓提 ”。

(2).招引提攜。 明 李贄 《與耿司寇告別書》:“公今宦遊半天下矣,兩京又人物之淵,左顧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白雲

(1).白色的雲。《詩·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莊子·天地》:“乘彼白雲,至於帝鄉。”《史記·封禪書》:“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唐 蘇頲 《汾上驚秋》詩:“北風吹白雲,萬里渡 河 汾 。”《文匯報》1983.10.12:“《蓬萊導遊圖》有幅照片,藍天之下,白雲之上,嵌著 蓬萊閣 主要建築,似仙山又似蜃樓。”

(2). 黃帝 時掌刑獄之官。後用作刑官的別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黃帝 雲師雲名” 顏師古 注引 漢 應劭 曰:“ 黃帝 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由是而言,故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唐 孫逖 《授裴敦復刑部尚書制》:“委之刑柄,俾踐白雲之師。”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實二》:“ 胡武平 宿 ,賀 晏元獻 轉刑部侍郎啟云:‘紫詔疏恩,白雲登秩。’”

(3).指《白雲謠》。 唐 李白 《大獵賦》:“哂 穆王 之荒誕,歌《白雲》之 西母 。” 唐 白居易 《八駿圖》詩:“《白雲》《黃竹》歌聲動,一人荒樂萬人愁。” 景耀月 《遠遊》詩:“翠華芝蓋入離鏡,《黃竹》《白雲》定古風。”參見“ 白雲謡 ”。

(4).喻思親。《舊唐書·狄仁傑傳》:“其親在 河陽 別業, 仁傑 赴 并州 ,登 太行山 ,南望見白雲孤飛,謂左右曰:‘吾親所居,在此雲下。’瞻望佇立久之,雲移乃行。” 宋 岳珂 《桯史·開禧北征》:“夜碇中流,海光接天,星斗四垂,回首白雲之思,惻然悽動。”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十:“ 梁瑄 不歸, 璟 每見東南白雲即立望,慘然久之。” 清 黃遵憲 《感懷》詩:“下阻黃壚上九天,白雲望斷眼空懸。”參見“ 白雲篇 ”。

(5).喻歸隱。 晉 左思 《招隱詩》之一:“白雲停陰岡,丹葩曜陽林。” 南朝 梁 陶弘景 《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寄君。” 唐 錢起 《藍田溪與漁者宿》詩:“一論白雲心,千里 滄州 趣。” 宋 張炎 《甘州》詞:“載取白雲歸去,問誰留 楚 佩,弄影中州?” 明 徐渭 《贈余君》詩:“三年臥白雲,一醉撫流水。”

(6).特指 陳摶 。 宋 王闢之 《澠水燕談錄·高逸》:“ 陳摶 , 周世宗 常召見,賜號 白雲先生 。 太平興國 初,召赴闕, 太宗 賜御詩云:‘曾向前朝出 白雲 ,後來訊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徵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7).指 白雲亭 。參見“ 白雲亭 ”。

相對

(1) 面對面;相向

大與小相對

(2) 非絕對的(跟“絕對”相對)

各個具體過程的發展都是相對的

(3) 比較來說

相對不錯

見地

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

頗有見地

勝境

風景優美的地方

名山勝境

天柱

(1).古代神話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訓》:“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為帝,怒而觸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維絶。”《神異經·中荒經》:“ 崑崙 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詩:“黨徒們呀,快把你們的頭顱借給我來!快把這北方的天柱碰壞!碰壞!”

(2).比喻負重任者。 田漢 《關漢卿》第五場:“可是自從讀了 文丞相 的《正氣歌》,才知道現在也還有這樣不愧前人的地維、天柱,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氣了。”

(3).耳的別名。《太平御覽》卷三六六引《長沙耆舊傳》:“太尉 劉壽 少遇相師,相師曰:‘耳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東 平度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山東七·萊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頂巉巖,聳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漢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號為南嶽,即此。《史記·孝武本紀》:“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東,登禮 潛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 潛縣 屬 廬江 , 南嶽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餘杭縣 北。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滌山 ﹞其右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陝西 岐山 的別名。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陝西四·鳳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屬於東方七宿中的角宿。《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經》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宮內,近東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氣也。”

疏疏

亦作“疎疏”。1.猶楚楚。服裝鮮明整齊貌。《韓詩外傳》卷三:“ 子路 盛服以見 孔子 。 孔子 曰:‘ 由 疏疏者何也?’” 許維遹 集釋:“‘疏疏’,讀為‘楚楚’。《詩·曹風·蜉蝣》篇‘衣裳楚楚’; 毛 傳:‘楚楚,鮮明貌。’”

(2).稀疏貌。 唐 賈島 《光州王建使君水亭作》詩:“夕陽庭際眺,槐雨滴疏疏。” 宋 張道洽 《詠梅》:“疏疏籬落娟娟月,寂寂軒窗淡淡風。” 明 張煌言 《夏日過鼓浪嶼飲程璵嘉將軍署中》詩:“入林偏愛晚涼生,灌木疏疏墜月明。” 朱自清 《溫州的蹤跡》:“他到底等什麼來著?捨不得那淡淡的月兒么?捨不得那疏疏的簾兒么?”

(3).朦朧貌。 宋 李清照 《浣溪沙》詞:“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疎疎。”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霎時間車塵兒隱隱,馬足兒騰騰,旂影兒疎疎,依舊是清秋遠樹,曠野平蕪。” 劉大白 《記得》詩:“淡淡的月痕,疏疏的花影。”

長林

(1).高大的樹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涉蘭圃,登重基。背長林,翳華芝。” 晉 陸機 《赴洛》詩之一:“南望泣玄渚,北邁涉長林。” 唐 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瞿秋白 《餓鄉紀程》十四:“滿目雪色長林,欣欣然迎著我這萬里羈客。”

(2).喻隱逸者的居處。 南朝 宋 范曄 《樂游應詔詩》:“探己謝丹黻,感事懷長林。” 明 高啟 《松隱為愛叔能賦》:“我今身似浮雲閒,正合著在長林間。”參見“ 長林豐草 ”。

瀝瀝

(1) 象聲詞,多形容風聲或水聲

泉聲瀝瀝

風吹瀝瀝有聲

(2) 液體不斷滴落貌

郡城

(1).郡治的城垣。《南史·齊紀上·武帝》:“ 齊興 太守 劉元寶 於郡城壍得錢三十七萬,皆輪厚徑一寸半,以獻,上以為瑞,班賜公卿。”

(2).郡治所在地。 唐 李德裕 《登崖州城作》詩:“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遶郡城。”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秋練》:“妾 白 姓。有息女 秋練 ,頗解文字。言在郡城,得聽清吟,於今結想,至絶眠餐。”

聲利

猶名利。 南朝 宋 鮑照 《詠史》:“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唐 韓愈 《送區冊序》:“與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漁,陶然以樂,若能遺外聲利,而不厭乎貧賤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諲》:“ 諲 , 永嘉 人,初隱 少室 下,閉門修肄,志甚勤苦,不及聲利。” 清 薛福成 《送吳南屏游廬山序》:“ 巴陵 吳南屏 先生以邃學鴻文,遺外聲利,家居有年。”

寶坊

對寺院的美稱。《大集經·瓔珞品》:“爾時世尊,至寶坊中昇師子座。” 南朝 梁簡文帝 《答湘東王書》:“鳴銀鼓於寶坊,轉金輪於香地。” 唐 李嶠 《為魏國北寺西寺請迎寺額表》:“襜帷轍跡之所,盡建寶坊;南北東西之域,鹹修法宇,佛剎周於天壤,寺名因於國號。” 宋 黃庭堅 《題落星寺》詩:“星宮游空何時落?著地亦化為寶坊。”

詩詞推薦

  • 有悼

    曾豐宋代〕苧麻功敏裕,苹藻意精忱。和氣分珠樹,悲聲寄藁砧。一天無後望,三紀有初心。后土相知處,千秋墓草深。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會仙石

    王珪唐代〕奉使群材笑拍肩,玉漿春酒已酡然。當時曾舐淮南鼎,亦恐茲山自有仙。
  • 涇河詩一首寄王克齋同知

    陳宜甫元代〕古人云涇河,水流本渾濁。今我來涇州,見水繞城郭。塵顏照清泚,似怪纓可濯。古來有讒士,曾厭清流惡。
  • 拋球樂

    劉禹錫唐代〕五色繡團圓,登君玳瑁筵。最宜紅燭下,偏稱落花前。上客如先起,應須贈一船。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感皇恩

    賀鑄宋代〕歌笑見餘妍,情生眄睞。擁髻揚蛾黛。多態。小花深院,漏促離襟將解。惱人紅蠟淚。啼相對。芳草喚愁,愁來難
  • 踏雲行

    馬鈺元代〕重遇重陽,重重悟道。扶風馬子何愁老。調龍引虎弄明珠,明珠出路應須早。以鈺為名,字呼玄寶。雲中子得為佳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龍井題名記

    秦觀宋代〕元豐二年,中秋後一日,余自吳興來杭,東還會稽。龍井有辨才大師,以書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河間道中憶獻王事有作·其二

    乾隆清代〕造次於儒儒好醇,山東俊秀盍朋臻。兔園笑彼梁王武,徒致鄒枚詞賦人。
  • 方丈泉

    裴夷直唐代〕循涯不知淺,見底似非深。永日無波浪,澄澄照我心。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蘆汀夜笛

    王汝玉明代〕風捲蘆花雪滿洲,笛聲飛送一江秋。曲中都是滄浪趣,楚客聽來不用愁。
  • 雷州八首

    蘇軾宋代〕培塿無松柏,駕言此焉游。讀書與意會,卻掃可忘憂。尺蠖以時屈,其伸亦非求。得歸良不惡,未歸且淹留。
  • 三韻雜詠七首

    李若川宋代〕足隨意以行,目惟心所視。若必待使之,動行即相戾。是故造自然,斯為理之至。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閒居招友

    葉太叔明代〕典籍平時涉,禽魚每個親。孤情屬丘壑,一意避風塵。古道違澆俗,良朋托老身。不須煩再請,來與對松筠。
  • 挽盧革通議

    畢仲游宋代〕耆宿今多少,惟公景德人。家鄰吳市卒,名重漢庭臣。路在猶耕月,門閒似送春。才知圖畫好,時見舊精神。
  • 挽程伯禹

    王洋宋代〕盛德師千古,高名滿四方。位登三品貴,身任百夫防。公在衣冠衙,公歸遠近傷。哀榮終始事,褒典在徽章。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竹夫人

    楊公遠宋代〕羞領青奴號,由來節操剛。有生惟具眼,不妒為無腸。戀戀言何寂,娟娟體自涼。棄捐知素分,那敢望專房。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 贈泉南琵琶妓

    張翥元代〕玉手琵琶半醉中。後容慢*復輕攏。青衫司馬情偏感,翠袖紅蓮藝更工。花淡汀,月朦朦,歸來無語立東風。汗巾
  • 曳杖

    陸游宋代〕曳杖寄彷徉,徐行轉曲廊。病知貪酒害,老悔愛花狂。庭樹雲收影,簾旌雨浥香。悠然有住處,物我兩相忘。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
  • 贈楊貫道文學

    陳鎰元代〕昔爾先君子,卓犖有清識。芳懷薄蘭茝,高誼重金石。賦命何蹇屯,乃為屢空迫。一官在庠序,老大亦無益。今春
  • 贈相士李山屋

    方回宋代〕四十五萬坑長平,五十六萬敗彭城。頭小而銳重瞳子,可謂善虞能用兵。 * 何得慘如此,不知天亦還殺爾。世間
和游章法寺原文_和游章法寺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