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傅佚老亭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李少傅佚老亭原文

得謝自廊廟,事高疏仲翁。

安車雖駟馬,歸路已冥鴻。

令子承良冶,朱轓治左馮。

緇衣方改造,列鼎有餘豐。

屨杖居多適,軒裳夢覺空。

天倪希柱史,性理問能公。

窗檻開瀟灑,風煙接郁蔥。

上方思賈誼,即奉小輿東。

詩詞問答

問:李少傅佚老亭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李少傅佚老亭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李少傅佚老亭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張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張方平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東韻

參考注釋

廊廟

指朝廷

夫謀之廊廟,失之中原,其可乎?——《國語·越語下》

廊廟之寶,棄於溝渠。——《後漢書·孟嘗傳》

廊廟無才天下求

高疏

亦作“ 高疎 ”。1.高曠貌。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高疏明月下,細膩早春前。”

(2).猶高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馬異》:“賦性高疎,詞調怪澀。雖風骨稜稜,不免枯瘠。”參見“ 高簡 ”。

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周禮·春官·巾車》:“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蓋。” 鄭玄 註:“安車,坐乘車。凡婦人車皆坐乘。”《漢書·張禹傳》:“為相六歲, 鴻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優再三乃聽許。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韓康》:“ 桓帝 時,乃備元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 宋 司馬光 《王侍郎輓辭》詩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安車遠聘,筐篚將誠,玉帛為媒。” 清 黃遵憲 《和鍾西耘感懷》:“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駟馬

拉一輛車的四匹馬

歸路

歸途;往回走的道路

孩子們在大樹林裡越走越遠,終於迷失了歸路

冥鴻

(1).高飛的鴻雁。 前蜀 杜光庭 《刁子宗勉太尉謁靈池朱真人洞詞》:“伏惟仙君道逸冥鴻,壽逾 遼 鶴。” 清 曹寅 《發橫林未到錫山六十里示同舍》詩:“冥鴻沙鳥極升沉,畫舫青簾共盍簪。”

(2). 漢 揚雄 《法言·問明》:“鴻飛冥冥,弋人何簒焉。” 李軌 註:“君子潛神重玄之域,世網不能制御之。”後因以“冥鴻”喻避世隱居之士。 唐 陸龜蒙 《和寄題羅浮軒轅先生所居》詩:“暫應青詞為宂鳳,卻思丹徼伴冥鴻。” 明 唐順之 《登常山山寺次壁間韻》之一:“憂時譏喪狗,逃世托冥鴻。” 明 沉宸荃 《謁梅子真祠》詩:“明哲早見幾,冥鴻避矰弋。隱跡 吳 市門,學道此山側。”

(3).比喻高才之士或有遠大理想的人。 唐 李賀 《高軒過》詩:“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別頭及第》:“時 楊知至 因以長句呈同年曰:‘由來梁鷰與冥鴻,不合翩翾向碧空。’” 宋 司馬光 《和宇文公南塗中見寄》詩:“斥鷃卑飛聊取適,冥鴻高舉益難親。”

令子

猶言佳兒,賢郎。多用於稱美他人之子。《南史·任昉傳》:“﹝ 任昉 ﹞四歲誦詩數十篇,八歲能屬文,自製《月儀》,辭義甚美。 褚彥回 嘗謂 遙 曰:‘聞卿有令子,相為喜之。所謂百不為多,一不為少。’” 唐 李商隱 《五言述德獻上杜七兄僕射》詩:“過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澳門紀略跋》:“徵君為同知 張君 令子,論世知大體,因書其大要而歸之。”

良冶

(1).指精於冶煉鑄造的工匠。《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元 王炎午 《望祭文丞相文》:“干將莫耶,或寄良冶,出世則神,入土不化。”

(2).《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 孔穎達 疏:“言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後因以“良冶”借指教子有方之賢父。 唐 李邕 《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息女擇於賢夫,允子訓於良冶。”

朱轓

車乘兩旁之紅色障泥。《漢書·景帝紀》:“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所以為之藩屏,翳塵泥也。”後常以“朱轓”指貴顯者之車乘。 唐 劉禹錫 《和南海馬大夫聞楊侍郎出守郴州因有寄上之作》:“忽驚金印駕朱轓,遂別鳴珂聽曉猿。” 清 蔣士銓 《桂林霜·立祠》:“絳節新移,朱轓相傍。”

緇衣

(1).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詩·鄭風·緇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為兮。” 毛 傳:“緇,黑也,卿士聽朝之正服也。”

(2).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說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 魯迅 《南腔北調集·為了忘卻的記念》:“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3).《詩·鄭風》篇名。《詩序》謂系讚美 鄭武公 父子之詩;一說為讚美 武公 好賢之詩。《禮記·緇衣》:“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 鄭玄 註:“《緇衣》《巷伯》皆《詩》篇名也……此衣緇衣者賢者也。” 唐 陸贄 《張延賞中書侍郎平章事制》:“式慰《甘棠》之思,且繼《緇衣》之美。”

(4).僧尼的服裝。 唐 韋應物 《秋景詣琅琊精舍》詩:“悟言緇衣子,蕭灑中林行。” 宋 彭乘 《續墨客揮犀·香山寺猴》:“多羣猴,至相呼沿掛簷楹之上……又常污僧緇衣。”《紅樓夢》第一一八回:“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橋上走出一位以黑紗蒙面的僧人,身著緇衣,手敲金鐘,口念‘南無 阿彌陀佛 ’。”

(5).引申指佛教。 唐 沉亞之 《送洪遜師序》:“自佛行中國已來,國人為緇衣之學多,幾與儒等。” 宋 蘇軾 《與謝民師推官書》之一:“某啟,衰病枯槁,百念已忘,緇衣之心,尚餘此耳。” 清 方文 《廬山詩》之三一:“ 歐公 闢浮屠,晚乃好緇衣。”

(6).借指僧人。 唐 劉商 《題禪居廢寺》詩:“凋殘精舍在,連步訪緇衣。” 明 陳汝元 《金蓮記·詬奸》:“丞相是當朝黃閣,小尼是出世緇衣。”

改造

(1) 修改或變更原事物,使適合需要

改造舊房

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三國演義》

(2) 從根本上改變舊的,建立新的

改造世界

改造自然

列鼎

謂陳列置有盛饌的鼎器。古代貴族按爵品配置鼎數。《孔子家語·致思》:“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茵而坐,列鼎而食。” 唐 王維 《寓言》詩:“列鼎會中貴,鳴珂朝至尊。”《水滸傳》楔子:“我是朝廷貴官,在京師時重裀而臥,列鼎而食。” 明 劉基 《會稽張氏春暉堂》詩:“列鼎未酬歡,倚門已生悲。”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四章第二節:“ 春秋 初年的 三門峽 上村嶺 虢國 墓葬中,從 太子元 以下的各級貴族,列鼎的數目和車馬都還有一定的組合,以‘別貴賤,辨等列’。”

屨杖

古禮年五十得扶杖,長者可入室而後脫鞋,故以“屨杖”為敬辭,用以稱老人。 明 唐順之 《與劉南坦尚書》:“回首故山,可為太息,不久圖返初服,奉侍屨杖,當有日也。”

居多

占多數

他近期的作品,佳作居多

軒裳

(1).猶車服。 晉 陶潛 《雜詩》之十:“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明 高叔嗣 《再調考功作》詩:“軒裳日待旦,閶闔凌雲排。”

(2).指官位爵祿。 唐 元結 《忝官引》:“而可愛軒裳,其心又乾進。”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追憶悔尤,濫軒裳之非據;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歸。” 元 張養浩 《山坡羊》曲:“琴書筆硯為功課,軒裳倘來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稱有高位的人。 唐 沉佺期 《洛陽道》詩:“白日青春道,軒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題釣台》詞:“到底軒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與。” 明 劉基 《太公釣渭圖》詩:“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之五:“ 堯 時石戶農,肯易軒裳苦。”

(4).用為對人的敬稱。 康有為 《懷翁常熟去國》詩:“早攜書劍將行馬,忽枉軒裳特執裾。”

夢覺

(1).猶夢醒。《太平寰宇記》卷一三六引 晉 乾寶 《搜神記》:“忽如夢覺,猶在枕旁。” 唐 韓愈 《宿龍宮灘》詩:“夢覺燈生暈,宵殘雨送涼。” 元 張遜 《水調歌頭》詞:“漠漠梁間燕子,款款花邊蝴蝶,夢覺卻 并州 。” 明 李開先 《喻意》詩:“夢中有客惠佳酒,呼奴抱去熱來嘗。忽聽鷄聲驚夢覺,鼻內猶聞酒氣香。”

(2).睡夢和醒來。 清 魏源 《偶然吟十八首呈婺源董小槎先生為和師感興詩而作》之十六:“夢覺小生死,生死大夢覺。”

天倪

(1).自然的分際。《莊子·齊物論》:“何謂和之以天倪?” 郭象 註:“天倪者,自然之分也。”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賦》:“遠人跡而獨立,擥天倪而為儔。” 唐 王維 《座上走筆贈薛璩慕容損》詩:“君徒視人文,吾固和天倪。” 宋 王安石 《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詩:“關外尋君信馬蹄,謾成詩句任天倪。”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二:“有時意筆俱化,純任天倪,竟能略似 坡公 。”

(2).猶天邊。 唐 高適 《宋中遇林慮楊十七山人因而有別》詩:“遙見 林慮山 ,蒼蒼戛天倪。” 唐 岑參 《宿鐵關西館》詩:“雪中行地角,火處宿天倪。”

柱史

(1).“ 柱下史 ”的省稱。代指 老子 。《後漢書·張衡傳》:“庶前訓之可鑽,聊朝隱乎柱史。” 李賢 注引 應劭 曰:“ 老子 為 周 柱下史,朝隱終身無患。” 清 康乃心 《送李虞臣任寶昌令》詩:“ 華獄 仙人地, 函關 柱史家。”

(2).“ 柱下史 ”的省稱。指御史。 唐 嚴維 《剡中贈張卿侍御》詩:“早列月卿位,新參柱史班。” 唐 韓翃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營》詩:“少年兼柱史,東至舊 徐州 。”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職非柱史,惡故當隱,苟聞善而疑之,闕其事焉。”

(3).“ 柱下史 ”的省稱。亦借指侍郎等朝官。 唐 劉商 《題楊侍郎新亭》詩:“ 毘陵 過柱史,簡易在茅茨。”

(4).“ 柱下史 ”的省稱。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柱史北一星曰女史。”參見“ 柱下史 ”。

性理

(1).謂生命之原理、規律。《後漢書·趙咨傳》:“ 王孫 裸葬, 墨夷 露骸,皆達於性理,貴於速變。” 三國 魏 嵇康 《答<難養生論>》:“若能杖藥以自永,則稻稷之賤,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此,故準性理之所宜,資妙物以養身。” 宋 司馬光 《初見白髮慨然感懷》詩:“萬物壯必老,性理之自然。”

(2).情緒和理智。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是以智者嚴櫽括於性理,不肆神以逐物。”《宋書·謝述傳》:“ 述 有心虛疾,性理時或乖謬。”

(3).人性與天理。指 宋 儒性理之學。 宋 陳善 《捫虱新話·本朝文章亦三變》:“ 唐 文章三變,本朝文章亦三變矣, 荊公 以經術, 東坡 以議論, 程氏 以性理,三者要各自立門戶,不相蹈襲。” 明 李贄 《與友人書》:“﹝ 利西泰 ﹞凡我國書籍無不讀,請先輩與訂音釋,請明於‘四書’性理者解其大義,又請明於‘六經’疏義者通其解説。” 孫犁 《秀露集·關於兒童文學》:“他們有時教子弟性理之學。”

窗檻

〈方〉∶窗下的欄桿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風煙

風塵、煙霧;雲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郁蔥

(1) 指樹林等茂盛

竹樹郁蔥

(2) 比喻氣盛的樣子

上方

(1).前面。《史記·滑稽列傳禇少孫論》:“﹝臣﹞竊不遜讓,復作故事滑稽之語六章,編之於左……以附益上方 太史公 之三章。”

(2).古代陰陽五行家指東方和北方。《漢書·翼奉傳》:“上方之情樂也,樂行姦邪,辰未主之。”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上方謂北與東也,陽氣所萌生,故為上。”

(3).天上;上界。《雲笈七籤》卷二二:“上方九天之上,清陽空虛之內,無色無象,無形無影。” 元 鄭廷玉 《忍字記》楔子:“有上方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羅漢,不聽我佛講經説法。”《 * 詞話》第六十七回:“此物出於西域,非人間可有,沃肺融心,實上方之佳味。” 清 朱彝尊 《一半兒·天竺》曲:“散花新雨上方尊,落葉疏鐘下界聞。”

(4).住持僧居住的內室。亦借指佛寺。 唐 解琬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詩:“瑞塔臨初期,金輿幸上方。” 宋 孔武仲 《清涼寺》詩:“白寺荒灣略艤舟,攜笻來作上方游。” 明 何景明 《自山家歸寺》詩:“暝色延歸路,雲中見上方。” 潘飛聲 《題孝耕崇效寺楸陰感舊圖》詩:“南來彈指又滄桑,斜日疏鐘聽上方。”

(5).上邦,大國。《西遊記》第二八回:“這等好和尚,必是上方人物,不當小可的。”

(6).上級。 老舍 《四世同堂》七二:“他們以為她應當馬上向上方報告,不應私自拿主意,放 高第 回家。”

(7).同“ 尚方 ”。 漢 代官署名,主管制造、儲藏、供應帝王及皇宮中所用刀劍、衣食及日用玩好器物。《漢書·佞倖傳·董賢》:“下至 賢 家僮僕皆受上賜,及武庫禁兵,上方珍寶。”

(8).同“ 尚方 ”。泛指宮廷中主管膳食、方藥的官署。《明史·徐階傳》:“帝察 階 勤……召直 無逸殿 ,與大學士 張治 、 李本 俱賜飛魚服及上方珍饌。”《紅樓夢》第五七回:“彼時 賈母 又命將祛邪守靈丹及開竅通神散各樣上方秘制諸藥,按方飲服。”

(9).上方劍的簡稱。 清 李漁 《玉搔頭·止兵》:“一怒安邦,提戈代上方。軍威奮激人心癢,前旌未至聲至往。” 清 陸次雲 《圓圓傳》:“時 闖 師將迫畿輔矣,帝急召 三桂 對平臺,錫蟒玉,賜上方,託重寄命,守 山海關 。”參見“ 上方劍 ”。

小輿

(1).王室使用的輕車。一名輿車。 南朝 梁 沉約 《議乘輿升殿疏》:“宜乘小輿至太極階,仍乘版輿升殿。”《南齊書·輿服志》:“輿車,一曰小輿,小行幸乘之。皇太子亦得於宮內乘之。”《通典·禮二六》“ 劉裕 執 慕容超 ,獲金鉦輦。﹝ 南朝 ﹞ 宋 因之”原按:“小輿,軿車,今犢車之流。”

(2).泛指一般小車;小轎。《南史·到郁傳》:“時 韓子高 在都,人馬素盛, 郁 每乘小輿蒙婦人衣與 子高 謀。” 明 高啟 《題朱 * 荊南舊業圖》詩:“僧來看竹乘小輿,客去尋苓借高屐。”

詩詞推薦

李少傅佚老亭原文_李少傅佚老亭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