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感遇並雜詩六首·其一原文
悲風抎黃桑,茇舍依樲棘。
歲歉兒苦飢,家貧母猶織。
寒窗秉機杼,卒歲不成匹。
里胥夜蹋門,叫怒催紝織。
蹇余晚歸田,耕不如神力。
一飯愧其人,安敢自皇息。
詩詞問答
問:和感遇並雜詩六首·其一的作者是誰?答:釋妙聲
問:和感遇並雜詩六首·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七部
參考注釋
悲風
使人倍覺淒涼的風聲
高樹多悲風。——魏· 曹植《野田黃雀行》
黃桑
葉子發黃的桑樹。 唐 杜甫 《北征》詩:“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 仇兆鰲 註:“《詩》:‘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茇舍
(1).言軍隊芟除草莽,即於野地宿息。《周禮·夏官·大司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陳。” 鄭玄 註:“茇舍,草止之也。軍有草止之法。” 唐 蘇晉 《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算車申夏政,茇舍啟戎田。”
(2).指草屋。 宋 范成大 《吳船錄》卷下:“ 鄂 營昔皆茇舍,今始易以瓦屋。” 宋 周煇 《清波雜誌》卷十:“頃僦數椽茇舍於 無錫 。”
(3).猶跋涉。 王闓運 《胡公祠碑》:“勤勞茇舍,靡有定處,在官七年,六年於外。” 章炳麟 《哀山東賦》:“昔余茇舍此都兮,樓櫓鬱其駔莊。”
樲棘
果木名。即酸棗。《孟子·告子上》:“今有場師,舍其梧檟,養其樲棘,則為賤場師焉。” 趙岐 註:“樲棘,小棘,所謂酸棗也。”一說“樲”是酸棗,“棘”為荊棘。見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樲棘》。
苦飢
困於飢餓;很餓。 漢 賈誼 《新書·瑰瑋》:“即遇凶旱,必先困窮迫身,則苦飢甚焉。” 唐 杜甫 《杜鵑行》:“穿皮啄朽觜欲禿,苦飢始得食一蟲。” 唐 孟郊 《感傷》詩之二:“去去勿復道,苦飢形貌傷。”
貧母
貧窮的老婦。《法苑珠林》卷七一引《摩訶迦葉度貧母經》:“昔在閻浮,糞窟之前,為其貧母,開説真言。”
寒窗
指冬日寒冷的窗前,比喻艱苦的學習環境
十年寒窗
秉機
掌握時機。 南朝 梁 沉約 《勸農訪民所疾苦詔》:“秉機或惰,則無褐終年。”
卒歲
(1) 度過一年
聊以卒歲
(2) 全年
卒歲之收,不過畝四石
不成
——作語氣詞用在句末,表示反問或揣度的語氣,常與“難道”、“莫非”等詞相呼應
老五不在這兒,莫非又下廠去了不成
里胥
古代管理鄉里事務的公差
紝織
亦作“絍織”。紡織。《北史·蕭大圜傳》:“侍兒五三,可充絍織;家僮數四,足代耕耘。” 明 陳子龍 《<佩月堂詩稿>序》:“蓋古者民間之詩,多出於絍織井臼之餘,勞苦愁慕之語,動於情之不容已耳。”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辛十四娘》:“ 十四娘 為人勤儉灑脫,日以絍織為事。”
歸田
(1) 指辭官歸里,退隱
賦詩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緣。官中無人,不如歸田。”——《晉書·李密傳》
解甲歸田
(2) 歸還田地;舊指歸還耕種的公田
民年二十受田,六十歸田。——《漢書·食貨志上》
不如
表示前面提到的人或事物比不上後面所說的
天時不如地利。——《孟子·公孫丑下》
自以為不如。——《戰國策·齊策》
神力
神奇非凡的力量
天生神力
一飯
(1).一餐飯。《公羊傳·昭公十九年》:“ 樂正子春 之視疾也,復加一飯則脫然愈,復損一飯則脫然愈。”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五:“一飯未曾留俗客,數篇今見古人詩。”
(2).以喻微小的利益或恩惠。 宋 葉適 《周君南仲墓志銘》:“常以世道興廢為己重負,一飯不顧私,憂時如家,憂人如身。” 清 錢謙益 《張鳳翼授文林郎制》:“其屬城下邑父老子弟,皆 高帝 豐沛 故人之遺也,朕豈能一飯置之哉!”
敢自
(1).方言。敢情。自然;當然。如:你肯去一趟,那敢自好!2.方言。敢情。猶原來。如:屋裡敢自還有一位客人呢,我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