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撥棹原文
你懷揣著似軒轅似軒轅明鏡前。他如今訴說根源。
兩下當年。都則為一點情牽。
我王月英有甚言。任恩官怎發遣。
詩詞問答
問:川撥棹的作者是誰?答:曾瑞卿
問:川撥棹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川撥棹是什麼體裁?答:散曲
問:曾瑞卿的名句有哪些?答:曾瑞卿名句大全
注釋
1. 出處:元曲選 留鞋記 第四折
參考注釋
懷揣
胸懷裡藏著。《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懷揣著滿腹文章,道早晚必登高第。” 明 無名氏 《精忠記·同盡》:“手執無情棍,懷揣滴淚錢。”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為人臣子,豈可懷揣二心。”
軒轅
(1).傳說中的古代帝王 黃帝 的名字。傳說姓 公孫 ,居於 軒轅之丘 ,故名曰 軒轅 。曾戰勝 炎帝 於 阪泉 ,戰勝 蚩尤 於 涿鹿 ,諸侯尊為天子。後人以之為 中華 民族的始祖。《楚辭·遠遊》:“ 軒轅 不可攀援兮,吾將從 王喬 而娛戲!”《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孫 ,名曰 軒轅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軒轅 之世,史有 倉頡 ,主文之職,其來久矣。” 明 王世貞 《登岱》詩:“ 軒轅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開。”
(2).借指中華民族。 魯迅 《集外集拾遺·<自題小像>詩》:“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 軒轅 。”
(3).指車輈。《戰國策·趙策二》:“前有軒轅,後有長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與其憂。”《史記·蘇秦列傳》:“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姣美人。”《說文·車部》“輈,轅也” 清 朱駿聲 通訓:“大車左右兩木直而平者謂之轅;小車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謂之輈,故亦曰軒轅,謂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龍,故稱。其第十四星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為女主象。後多借指皇后。《史記·天官書》:“權,軒轅。軒轅,黃龍體。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後宮屬。” 張守節 正義:“軒轅十七星,在七星北。黃龍之體,主雷雨之神,後宮之象也……二十四變,皆軒轅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諸星皆次妃之屬。” 清 錢謙益 《皇后冊文》:“上應張星,主太廟明堂之位;下臨角亢,葉後宮 軒轅 之占。”
(5).運行。 清 龔自珍 《尊隱》:“夫日胎於溟涬,浴於東海,徘徊於華林,軒轅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傳說中的國名。 漢 張衡 《思玄賦》:“超 軒轅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龍魚,此國之千歲兮,曾焉足以娛余。”
(7).複姓。 唐 有 軒轅集 。見《全唐文》卷九二八。
明鏡
(1) 明亮的鏡子,比喻完美的典範
謙恭禮節的明鏡
(2) 明察;明鑑
今提五個首級首告,望相公老爺明鏡。——《古今小說》
如今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當今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史記·項羽本紀》
如今咱們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學生
訴說
述說
母親沉痛的三言兩語的訴說以及我親眼見到許多不平事實,啟發了我幼年時期反抗壓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憶我的母親》
根源
(1) 使事物發生的根本原因
犯錯誤的根源
(2) 起源(於);發生(於)
經濟危機根源於資本主義制度
兩下
(1).雙方;兩方面。《穀梁傳·昭公八年》:“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 唐 柳宗元 《駁復仇議》:“今若取此以斷兩下相殺,則合於禮矣。”《三國演義》第八回:“ 貂蟬 送酒與 布 ,兩下眉來眼去。” 吳組緗 《山洪》二:“有一次因為派捐, 三官 提出質問,兩下發生爭執。”
(2).有屋脊房屋的前後兩檐。《禮記·檀弓上》“見若覆夏屋者矣” 唐 孔穎達 疏:“ 殷 人以來,始屋四阿, 夏 家之屋,唯兩下而已。”
(3).指辦法或本領。如:你還真有兩下。參見“ 兩下子 ”。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一點
(1) 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 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做一點事
(3) 一方面,一部分
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 一小時
下午一點
有甚
有什麼。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有甚心情取富貴?一日瘦如一日。”《水滸傳》第四四回:“師父,你是個精細的人,有甚不省得?” 郭沫若 《瓶》詩之二三:“偶爾有甚聲絲,總疑是郵差又至。”
恩官
(1).對給自己以恩惠者的敬稱。 元 曾瑞 《留鞋記》第四折:“謝恩官肯見憐,休拗折並頭蓮,莫掐殺雙飛燕。” 清 顧炎武 《贈路舍人澤溥》詩:“天子呼恩官,干戈對王使。”自註:“詔書曰:朕有守困恩官 路振飛 。”《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如今難道遇見我恩官的少爺。”
(2).賣藝者對看客的尊稱。《水滸傳》第三六回:“那教頭放下了手中槍棒,又使了一回拳……卻拿起一個盤子來,口裡開呵道:‘小人遠方來的人,投貴地特來就事,雖無驚人的本事,全靠恩官作成。’”《水滸傳》第一○二回:“列位恩官,休要笑話。”
發遣
(1).打發,使離去。《東觀漢記·張歆傳》:“有報父仇賊自出, 歆 召囚詣閤。曰:‘欲自受其辭。’既入,解械飲食之,便發遣,遂棄官亡命。”《後漢書·蔡邕傳》:“ 桓帝 時,中常侍 徐璜 、 左悺 等五侯擅恣,聞 邕 善鼓琴,遂白天子,勑 陳留 太守督促發遣。”《水滸傳》第五二回:“那廝帶將許多奸詐不及的三二十人,逕入家裡來宅子後看了,便要發遣我們出去,他要來住。”《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回:“ 穆公 發遣 晉侯 ,方欲起程,忽見一班內侍,皆服衰絰而至。” 郭沫若 《少年時代·初出夔門四》:“國會被解散以後,所有舊國會議員每人是照原薪支給三個月,發遣回籍的。”
(2).特指送嫁。《南史·蕭惠開傳》:“ 惠開 妹當適 桂陽王 休范 ,女又當適 孝武 子,發遣之資,應須二千萬。”
(3).派遣;差遣。《後漢書·明帝紀》:“是歲,發遣邊人在內郡者,賜裝錢人二萬。”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或有諠聒時人視聽,求見發遣。” 唐 白居易 《送蕭鍊師步虛詩十首卷後以二絕繼之》之二:“試呈 王母 如堪唱,發遣 雙成 更取來。”
(4).指出任。 宋 蘇轍 《龍川別志》卷上:“ 允恭 傳宣 謂 家,以中書闕人,權留 謂 發遣, 謂 由此入直中書。”《續資治通鑑·宋仁宗慶曆三年》:“戊寅,以虞部員外郎 杜杞 權發遣度支判官事,太常博士 燕度 權發遣戶部判官事,皆 王堯臣 所薦也。權發遣三司判官始此。”
(5).處理;安排。 唐 白居易 《自問》詩:“老慵難發遣,春病易滋生。” 元 關漢卿 《望江亭》第四折:“似他這強奪人妻,公違律典,既然是體察端的,怎生髮遣?”《說岳全傳》第八十回:“ 岳飛 乃西天 護法 降凡,即著 金星 送歸蓮座,聽候玉旨發遣。” 季新 《紅樓夢新評》:“設時 晴雯 未死,未知作何發遣?”
(6).猶研討。 唐 李商隱 《雜纂》:“不學發遣書題,失子弟體。”
(7).遣送;流放。《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 崔寧 不合在逃,罪杖,發遣 建康府 居住。” 明 李贄 《答鄧明府書》:“此事何須來問,輕則決罰,重則發遣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