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月十二詠·其三·弦月原文
漸覺寒輝淰淰披,流天淥水影輕漪。
陳琳檄勝謝莊賦,正是抨弦未發時。
詩詞問答
問:泛月十二詠·其三·弦月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泛月十二詠·其三·弦月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泛月十二詠·其三·弦月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六十七
參考注釋
淰淰
散亂不定貌。 唐 杜甫 《放船》詩:“江市戎戎暗,山雲淰淰寒。” 仇兆鰲 注引 董斯張 曰:“淰淰者,狀雲物散而不定。” 明 湯顯祖 《紫簫記·心香》:“翠亭亭別是清虛境,淰淰雲花映。” 清 錢謙益 《十三夜》詩:“浴鷗汀渚層層出,沒鸖溪田淰淰流。”
流天
運行於天空。《初學記》卷七引 晉 王彪之 《井賦》:“水帶地而壤潤,月流天而宵烱。” 南朝 宋 謝莊 《月賦》:“白露曖空,素月流天。” 宋 蘇軾 《至真州再和》之一:“莫教門掩夜,坐待月流天。” 明 沉鯨 《雙珠記·月下相逢》:“你看流天素彩,至浄無塵。”
水影
(1).光線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顯著折射時,把遠處景物顯示在地面的幻景。遠觀如水,視地見景,故稱。《晉書·苻堅載記下》:“ 長安 有水影,遠觀若水,視地則見人,至是則止。”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下:“ 神龍 中, 洛城 若水影,纖微必照,就視則無所見。”《舊唐書·五行志》:“ 洛陽 東七里有水影,側近樹木車馬之影,歷歷見水影中。”參見“ 海市蜃樓 ”。
(2).水中倒影。 南朝 梁 何遜 《夕望江橋》詩:“風聲動密竹,水影漾長橋。” 唐 戎昱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詩:“螢光入竹去,水影過江來。” 宋 張耒 《出長夏門》詩:“岩聲答遠響,水影弄空翠。” 元 倪瓚 《小桃紅》曲:“一江秋水澹寒煙,水影明如練。”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這正是 秦淮河 的夜。”
陳琳檄
《三國志·魏志·王粲傳》“軍國書檄,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典略》:“ 琳 作諸書及檄,草成呈 太祖 。 太祖 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加厚賜。”後因以“陳琳檄”泛指檄文。 唐 李白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詩:“君草 陳琳 檄,我書 魯連 箭。” 明 邵璨 《香囊記·點將》:“一卷 呂公 書,七紙 陳琳 檄,甲兵十萬在胸中,筆底收功績。”
謝莊
(421-466)南朝宋文學家。字希逸,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官至金紫光祿大夫。能詩、賦,所作《月賦》為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明人輯有《謝光祿集》。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泛月十二詠·其三·弦月原文_泛月十二詠·其三·弦月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