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清襟樓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清襟樓原文

層樓縱望水山俱,綜繪聖因了不殊。

誰謂亭台原北冀,頓教境界縮東吳。

峰圍背峙疑葛嶺,波現前澄即聖湖。

清合襟懷忘萬慮,民情親切卻牽吾。

詩詞問答

問:題清襟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清襟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清襟樓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十一

2. 是處樓台位置肖西湖聖因寺行宮為之總名曰聖因綜繪

參考注釋

層樓

高樓。 漢 繁欽 《建章鳳闕賦》:“象玄圃之層樓,肖華蓋之麗天。” 宋 張先 《卜運算元慢》詞:“縱西北層樓萬尺,望重城那見。” 元 薩都剌 《層樓即事》詩:“半空雲氣層樓暗,四月 江 南欲雨天。” 賀敬之 《雷鋒之歌》:“我胸中的層樓呵,有八面來風!”

了不

絕不;全不。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 宋 蘇軾 《送顧子敦奉使河朔》詩:“十年臥江海,了不見慍喜。” 金 元好問 《忻州天慶觀重建功德記》:“鶴既至,翔舞階庭,了不驚異。”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清僧》:“既歸,灰心木坐,了不勾當家務。”

頓教

(1).佛教各宗派對其教主 釋迦牟尼 一生所說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國如華嚴宗判為“五教”,“頓教”居第四位,指不設位次、不依言辭而頓悟教理的《維摩經》等。天台宗列為“化儀四教”之首。《景德傳燈錄·闍夜多》:“後至 羅閲城 ,敷揚頓教。”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附錄《天台宗》:“化儀四教,首先是頓教,大乘圓滿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禪宗六祖 慧能 創立的南宗法門。《壇經·付囑品》:“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禪宗頓教, 慧能 是創始人。”參見“ 頓悟 ”。

境界

(1) 邊界,疆界

(2) 事物所達到的程度或呈現出的情況

思想境界高

(3) 處境

境界危惡。——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

東吳

(1).指 三國 時 吳國 。因其地處 江 東,故名。《文選·左思<詠史>之一》:“長嘯激清風,志若無 東吳 。” 李善 註:“ 東吳 ,謂 孫 氏也。” 明 梁辰魚 《浣紗記·謀吳》:“休憂慮,料堂堂廟謨,看瞬息間指揮談笑滅 東吳 。”

(2).泛指古 吳 地。大約相當於現在 江蘇 、 浙江 兩省東部地區。《晉書·食貨志》:“ 東吳 有齒角之饒, 西蜀 有丹砂之富。” 唐 杜甫 《絕句》之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 東吳 萬里船。” 宋 陸游 《鷓鴣天·送葉夢錫》詞:“家住 東吳 近帝鄉,平生豪舉少年場。” 太平天囯 葉春森 《建天京於金陵論》:“﹝ 金陵 ﹞包 東吳 而連 北越 ,得其人主之,出可以戰,處可以守。”

現前

(1).出現於眼前。《宋書·夷蠻傳·呵羅單國》:“ 呵羅單 跋摩 以頂禮足,猶如現前,以體布地,如殿陛道,供養恭敬,如奉世尊。” 宋 范成大 《枕上二絕》之二:“枕前百忍忽紛然,舊學新聞總現前。” 明 袁中道 《答雲浦書》:“陰境現前,倏而隨去。”

(2).眼前,目前。 宋 朱敦儒 《好事近》詞:“受用現前活計,且行歌行樂。”《西遊補》第一回:“﹝ 行者 道﹞:‘ 老孫 只想後邊地獄,蚤忘記了現前地獄。’” 清 蔣士銓 《冬青樹·留營》:“獃子獃子,捨卻現前受用,要圖身後虛名。”

襟懷

胸襟;胸懷;心胸

襟懷坦白

萬慮

(1).反覆思考。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魏文 下詔,辭義多偉,至於‘作威作福’,其萬慮之一蔽乎!”

(2).思緒萬端。 唐 韓愈 《感春》詩之四:“數盃澆腸雖暫醉,皎皎萬慮醒還新。”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三:“俯仰念物化,萬慮此俱寂。”

民情

(1) 人民的生產、工作以及風俗習慣等情況

熟悉地理民情

(2) 指人民的思想、意願等

親切

(1) 形容人態度親愛和善

態度親切

(2) 親密;親近

(3) 熱情關切

詩詞推薦

題清襟樓原文_題清襟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