鶺原別意為李大參德馨作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鶺原別意為李大參德馨作原文

愛君好兄弟,怡怡兩崢嶸。

蘇湖服至教,旬宣播芳馨。

千里念契闊,一朝來合併。

連床話曩昔,共此燈燭瑩。

瀟瀟夜風雨,良會非彭城。

底須賦春草,樂哉塤篪聲。

兄弟既好合,忽憶故園行。

徘徊不忍舍,翻然歌鶺翎。

嗟嗟此羽毛,急難飛且鳴。

物性有如此,況乃骨肉情。

寫圖送將歸,臨路獨屏營。

有詩君且賦,有酒君且傾。

人生異南北,聚散如浮萍。

歸舟趁南風,採石幾日程。

相思無了日,且看章江橫。

詩詞問答

問:鶺原別意為李大參德馨作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鶺原別意為李大參德馨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參考注釋

兄弟

(1)

(2) 專指弟弟

(3) 男子自稱

怡怡

形容喜悅歡樂的樣子

融融怡怡。——唐· 李朝威《柳毅傳》

崢嶸

(1) 形容山的高峻突兀或建築物的高大聳立

(2) 高峻的山峰

敢請相公平賊後,暫攜諸吏上崢嶸。——唐· 韓愈《奉和裴相公東征途經女兒山下作》

(3) 高爽空曠

舉目四顧,霜天崢嶸。——唐· 李白《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4) 魁梧

形容典雅,體段崢嶸。——《西遊記》

(5) 卓異,不平凡

元龍( 陳登)本志陋曹吳,豪氣崢嶸老不除,—— 蘇軾《和劉景文見贈》

至教

(1).最好的教導。《禮記·禮器》:“天道至教。” 陳澔 集說:“天道,陰陽之運,極至之教也。”

(2).謂極其高明的道理和見解。《莊子·漁父》:“無所得聞至教,敢不虛心。” 成玄英 疏:“未聞至道,所以恭謹虔恪虛心矣。” 明 何景明 《雜器銘》:“蓋道本無垠,物各有理,故觕跡有至教,末器有鴻法。”

宣播

廣泛傳播或宣揚。《後漢書·呂布傳》:“將軍威名宣播,遠近所畏,何求不得。”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然其為人寡交與,每闔門居,不與國人通弔慶。 尹 逢人輒宣播,聞其異者,爭交懽 余 ,門外冠蓋常相望。” 羅正緯 《灤州革命紀實初稿·通縣革命》:“自壬辰以還,國內志士,盛倡革命, 治增 深然其説,潛行宣播,聞者多感化。”

芳馨

(1).猶芳香。也借指香草。《楚辭·九歌·湘夫人》:“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楚辭·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張老》:“有頃進饌,精美芳馨,不可名狀。”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三八:“今日閒愁為 洞庭 ,茶花凝想吐芳馨。”

(2).喻美好的名聲。 清 張大受 《慕廬先生還朝》詩:“出處古來雲變化,芳馨誰播史書中。”

(3).指祭品。言其氣味芳香。 宋 朱熹 《臥龍庵武侯祠》詩:“寒藻薦芳馨,飛泉奉明酌。”《宋史·樂志九》:“時思致享,肅薦芳馨。”

千里

指千里馬

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

契闊

久別的情懷

死生契闊。——《詩·邶風·擊鼓》

行路倉卒,非陳契闊之所。——《後漢書·范冉傳》

朝來

早晨。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簡傲》:“ 西山 朝來,致有爽氣。” 元 顧德輝 《青玉案》詞:“晴日朝來升屋角,樹頭幽鳥,對調新語,語罷雙飛卻。”

合併

見“ 合併 ”。

亦作“ 合併 ”。1.結合到一起。《莊子·則陽》:“丘山積卑而為高,江河合水而為大,大人合併而為公。”《元典章·戶部三·分析》:“欽奉聖旨條畫,壬子年合併抄上戶計自願析居各另者,聽從民便。” 清 曾國藩 《母弟溫甫哀詞》:“兩逆黨者,合併為一。”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五:“第四隊的隊長是 徐梓 ,是派到第八戰區的,經過 河南 向 西安 一帶活動。後來似乎和抗劇第三隊合併了。”

(2).猶聚會。 漢 王粲 《雜詩》:“人慾天不違,何懼不合併。” 唐 韓愈 《與孟東野書》:“各以事牽,不可合併。” 清 顧炎武 《贈人》詩:“同在天地間,合併安可得。”

連床

(1).並榻或同床而臥。多形容情誼篤厚。 唐 白居易 《奉送三兄》詩:“ 杭州 暮醉連牀臥, 吳郡 春遊並馬行。” 明 劉基 《寄贈懷渭上人》詩:“連床咲語到晨雞,走筆贈言何欵悃。”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同夢》:“情深大被,誼篤連牀。既欲譚心,還須抵足。”《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夜就在這店裡權住一宵,和你連牀談談。”

(2).表示男女同床媾合。《東周列國志》第五二回:“我等三人,隨身俱有質證,異日同往 株林 ,可作連牀大會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章阿端》:“生喜,禁女勿去,留與連牀。”

曩昔

從前

燈燭

油燈和蠟燭;泛指燈光

瀟瀟

(1) 形容風雨急驟

風雨瀟瀟

(2) 形容毛毛雨

風雨

(1).風和雨。 宋 蘇軾 《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之一:“嘉穀臥風雨,稂莠登我場。”《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風雨蕭蕭夜正寒,扁舟急槳上危灘。”

(2).颳風下雨。《書·洪範》:“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視覓,天輒風雨,嶺震雲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漢書·朱博傳》:“﹝ 朱博 ﹞稍遷為功曹,伉俠好交,隨從士大夫,不避風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實上 愫方 哀憐他,沉默地庇護他,多少憂煩的事隱瞞著他,為他遮蔽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參見“ 風雨如晦 ”。

(4).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文匯報》1992.2.15:“ 周 余 離婚,被毫不留情的新聞界大肆渲染,重筆濃墨,鬧得滿城風雨。”參見“ 滿城風雨 ”。

良會

(1).美好的聚會。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悼良會之永絶兮,哀一逝而異鄉。”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詩:“良會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圓成》:“今何夕,是吉期,稱良會。”《老殘遊記》第九回:“ 申先生 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會,可以不必早睡。”

(2).良機。《南齊書·崔祖思傳》:“北閒起義者眾,深恐良會不再至,卿善奬 沛 中人,若能一時攘袂,當遣一佳將直入也。”《梁書·鄭紹叔傳》:“朝廷遣卿見圖,今日閒宴,是見取良會也。”

底須

何須;何必。 元 許有壬 《摸魚子·和明初韻》詞:“傾緑醑,底須按樂天池上《霓裳》譜!”《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共百年易過,底須愁悶。” 清 孫致彌 《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園居即事抒懷》詩:“遮莫文章供齒頰,底須愁病減腰圍。”

春草

(1).春天的草。 晉 潘岳 《內顧》詩之一:“春草鬱青青,桑柘何奕奕。”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池上樓》詩:“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宋 陸游 《試院春晚》詩:“漫漫晚花吹瀼岸,離離春草上宮垣。” 明 何景明 《過君采次韻》之一:“昔牽春草夢,今並玉珂游。”

(2).喻卑微。 唐 杜甫 《贈翰林張四學士垍》詩:“此生任春草,垂老獨漂萍。” 仇兆鰲 註:“春草,嘆卑微。”

(3).藥草名。又名莽草。《爾雅·釋草》:“葞,春草。” 邢昺 疏:“藥草也……莽草一名葞,一名春草。”一說,“春草”為白微的別名。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二·白微》。

塤篪

(1).亦作“ 壎箎 ”。亦作“塤篪”。亦作“塤箎”。亦作“塤竾”。2.塤﹑篪皆古代樂器,二者合奏時聲音相應和。因常以"塤篪"比喻兄弟親密和睦。 3.比喻互相呼應和配合。 4.借指兄弟。

好合

(1).情投意合。《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鄭玄 箋:“好合,志意合也。合者,如鼓瑟琴之聲相應和也。” 晉 陸機 《贈馮文羆遷斥丘令》詩:“疇昔之游,好合 * 。”

(2).指和好。 漢 桓寬 《鹽鐵論·結和》:“夫兩主好合,內外交通,天下安寧。”

(3).指男女結合。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且結後緣。或為天,或為人,決再相見,好合如舊。”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王侃》:“但好合以來,家賴之以富,子賴之以育,妹賴之以適君子,其有造於我 王 氏者亦大矣。”

故園

對往日家園的稱呼

別夢依稀咒浙川,故園三十二年前。——毛 * 《七律·到韶山》

徘徊

(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猶豫不決

三納之而未克,徘徊容與,追者益近。——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3) 危險常顧

經常在崩潰的邊緣徘徊

不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穀梁傳·桓公元年》:“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史記·項羽本紀》:“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

(2).不忍耐;不忍受。《論語·衛靈公》:“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二:“ 阮士瑀 傷於虺,不忍其痛,數嗅其瘡。” 宋 蘇軾 《休兵久矣而國用日困策》:“不忍藥石之苦、針砭之傷,一旦流而入於骨髓,則愚恐其苦之不止於藥石,而傷之不止於針砭也。”

(3).不收斂。《楚辭·離騷》:“ 澆 身被服強圉兮,縱慾而不忍。” 漢 朱浮 《為幽州牧與彭寵書》:“高論 堯 、 舜 之道,不忍 桀 、 紂 之性,生為世笑,死為愚鬼,不亦哀乎?”

(4).不能忍受;不願意。《孟子·離婁下》:“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史記·亷頗藺相如列傳》:“ 相如 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三國志平話》卷上:“﹝妻子﹞到於庵門,見學究疾病,不忍見之,用手掩口鼻,斜身與學究飯吃。”

(5).捨不得。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予初閲時,不忍釋卷。”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 香山 詩﹞古體則令人心賞意愜,得一篇輒愛一篇,幾於不忍釋手。” 郭小川 《木瓜樹的風波》詩:“此刻呀,他還不忍和同志們告別。”

翻然

(1) 形容改變得很快而徹底

翻然悔悟

(2) 也作“幡然”

嗟嗟

(1).嘆詞。表示招呼。《詩·周頌·臣工》:“嗟嗟臣工,敬爾在公。”

(2).嘆詞。表示感慨。《楚辭·九章》:“曾歔欷之嗟嗟兮,獨隱伏而思慮。” 唐 李頎 《行路難》詩:“薄俗嗟嗟難重陳,深山麋鹿可為鄰。” 明 張煌言 《長鯨行》:“嗟嗟長鯨爾何愚,如彼異類空屈節。”

(3).嘆詞。表示讚美。《詩·商頌·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鄭玄 箋:“重言嗟嗟,美嘆之深。”《漢書·韋賢傳》:“嗟嗟我王, 漢 之睦親,曾不夙夜,以休令聞!” 明 陳烈 《重刻誠意伯劉公文集後序》:“嗟嗟樹開國之勛猷,昭傳世之文章。”

(4).象聲詞。猶濺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今惟見水異耳,嗟嗟有聲,聲聞數里。”

羽毛

(1) 鳥類的毛

(2) 鳥羽和獸毛,比喻人的名譽

急難

熱心地幫助別人擺脫困境

急人之難

物性

事物的本性。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九:“嗚呼!地土風氣之能移物性如是耶?” 清 沉復 《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鶴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惟有陰陽五行之僻論,跋扈於學界,語及物性,則緣附以為辭,怪誕支離,不可窮詰。”

如此

(1) 這樣,那樣;像指出的或提出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或那樣

如此則荊吳之勢強——《資治通鑑》

理當如此

(2) 達到這個程度或達到這個範圍

勞苦而功高如此。——《史記·項羽本紀》

(3) 這樣的

兩座城市發展的狀況是如此相同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骨肉

(1) 身體

骨肉歸復於土。——《禮記》

(2) 骨和肉

(3) 比喻至親

親生骨肉

骨肉關係

父母之於子也,子之於父母也,……此之謂骨肉之親。——《呂氏春秋·精通》

恨透了秦始皇,說他無緣無故築什麼萬里長城,害得人家骨肉分離。——《孟姜女》

臨路

猶臨行。 晉 盧諶 《贈劉琨一首並書》:“亦奚必臨路而長號,覩絲而後歔欷哉!” 南朝 宋 鮑照 《放歌行》:“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迴。” 宋 王安石 《驢》詩之一:“臨路長鳴有真意, 盤山 弟子久同參。”

屏營

作謙詞用於信札中,意為惶恐

屏營頓首

有酒

謂喝醉酒。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四折:“你且住者,今日有酒也, 紅娘 扶將哥哥去書房中歇息,到明日咱別有話説。”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二折:“ 李 順,你有酒了,你歇息咱。”《 * 詞話》第四三回:“ 月娘 見他有酒了,打發他脫了衣裳,只教 李瓶兒 與他磕了頭。”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聚散

會聚與分散

人生聚散無常

浮萍

舊大陸的一種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鬚根。可入藥

歸舟

返航歸回的船隻

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顒望:招頭凝望。)——宋· 柳永《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

南風

從南邊吹來的風

採石

從石場開採石料頭、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務、職業或行動

日程

(1) 根據日期安排的順序

旅遊日程

(2) 一天或每天的行程

相思

互相思念,多指男女彼此思慕

了日

完畢的時候。 宋 司馬光 《乞令校定資治通鑑所寫稽古錄札子》:“候將來讀祖宗寶訓了日,若別有書可讀,欲乞且取臣此書進讀。” 宋 蘇軾 《申三省起請開湖六條狀》:“已指揮本州候開湖了日,於今來新開界上,立小石塔三五所,相望為界。”《四遊記·靈耀大鬧瓊花會》:“這奴才要來哄我,我怎受得 鄧化 這等的氣。我想終不是了日,不如在卯簿上題了幾句反詩,走下中界,又作道理。”《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 梅氏 料道在園屋居住,不是了日,只得聽憑分析……來到東莊屋內。”

詩詞推薦

鶺原別意為李大參德馨作原文_鶺原別意為李大參德馨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