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州道上恭依皇祖詩韻原文
久困城方下,當年跡窈冥。
驛鋪坦蕩道,山展晝圖屏。
五字瑤編什,一時翠蹕停。
無非廑守器,樂利驗村坰。
詩詞問答
問:錦州道上恭依皇祖詩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錦州道上恭依皇祖詩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錦州道上恭依皇祖詩韻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青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五十二
2. 天聰五年八月濠築太宗統兵圍大凌河掘壘為久困計九月明兵四萬自錦州來援風縱太宗與諸貝勒率騎兵進擊敵卻走會大風敵乘火勢甚熾將逼我營天忽雨反風遂大破之生擒監軍道張春等十月大凌壘中糧絕明總兵祖大壽因舉城降夜至御營輸款尋我兵相拒縱大壽還錦州大壽既歸復萌叛志與太宗復遣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統軍更番圍困錦州至崇德七年三月明援兵盡絕城內糧盡饑民相食祖大壽戰守計窮又聞松山已失乃率眾官詣軍門降遂克錦州茲百餘年昇平戶口滋息欲問其事則遺老盡矣
參考注釋
久困
(1).長期困厄。《漢書·賈捐之傳》:“民眾久困,連年流離。”《說岳全傳》第四九回:“我看你四人容貌雄偉,決非久困之人。”
(2).長期圍困。《清史稿·輔國恪僖公察尼傳》:“宜於湖水涸後,圍以木栰,立樁列礮,以小舟徼巡,為久困計。”
當年
在事情發生的同一年
這個新建的廠子當年就收回了投資
窈冥
(1) 〈方〉
(2) 幽暗;昏暗
(3) 深奧。也作“杳冥”
驛鋪
見“ 驛鋪 ”。
亦作“ 驛舖 ”。驛站。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按馬傳曰‘置步’。傳曰:‘郵置者,驛馬也。郵者,鋪遞也。’既言置,又言郵,蓋亦當時俗語,如今言驛鋪也。”《清史稿·兵志十二》:“請設驛政局,推行郵政,俾驛舖經費專取給郵資,即三百萬歲耗可以省出矣。” 清 康祖詒 等《上皇帝書第二》:“裁漕運,而省千里之需;去驛舖,而溢三百萬之項,此鐵路宜行二。”
坦蕩
(1) 寬且平
一片坦蕩的葦叢
(2) 喻人心地正直,心胸開闊
君子坦蕩蕩。——《論語·述而》
胸襟坦蕩
五字
(1).五個字。多指詩文中五字句。《漢書·藝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萬言。”《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角徵不同。”
(2). 晉 郭頒 《魏晉世語》:“ 司馬景王 命中書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經時竭思不能改,心有憂色…… 會 ( 鍾會 )取草視,為定五字。 松 悅服,以呈 景王 。 景王 曰:‘不當爾耶?’ 松 曰:‘ 鍾會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後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 唐 沉佺期 《同韋舍人早朝》詩:“一經傳舊德,五字擢英材。”
(3).泛指表章。 唐 常袞 《謝除知制誥表》:“得以文墨侍於軒墀,五字非工,四年侍罪。”
(4).指五言詩。 五代 齊己 《秋夕書懷》詩:“平生樂道心常切,五字逢人價合高。”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九:“池塘春草 謝 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 明 王鏊 《震澤長語·文章》:“ 唐 人用一生心於五字,故能巧奪天工。”
瑤編
珍貴的書冊。亦為書籍的美稱。 唐 李嶠 《為百僚賀瑞石表》:“考皇圖於金冊,搜瑞典於瑤編。”《宋史·樂志十四》:“玉璽瑤編,禮容畢具。” 元 陳樵 《東陽縣學暉映樓賦》:“積縹囊與緗帙,藴瓊軸與瑤編。”
一時
(1) 一個時期
此一時彼一時
一時多少豪傑。——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短時間
一時半刻
一時紉。——《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一時從者千人。——清·邵長蘅《青門剩稿》
(3) 同一時候。
一時收禽(一時:同時。禽:通“擒”。收禽:逮捕奸黨)。——《後漢書·張衡傳》
一時皆下。——唐·李朝威《柳毅傳》
一時齊發,眾妙畢備。——《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4) 一些時候
攻一時。——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無非
不外;沒別的
他無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守器
(1).守護國家的重器。器,指象徵君權的器物,如祭器、車服等。《左傳·成公二年》:“唯器與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禮,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 杜預 註:“名,爵號;器,車服。”
(2).指所守護的重器。《左傳·昭公十六年》:“ 宣子 有環,其一在 鄭 商。 宣子 謁諸 鄭伯 , 子產 弗與,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
(3).封建時代太子主宗廟之器,因借指太子。《南齊書·文惠太子傳贊》:“二象垂則,三星麗天。樹嫡惟長,義匪求賢。方為守器,植命不延。”《南史·齊武帝諸子等傳論》:“守器之重,邦家所馮,觀 文惠 之在東儲,固已有虧令德,向令負荷斯集,猶當集於禍敗。”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然聖人千慮,失於知子,以正萬國,輕易元良,廢守器之長,立不才之庶。兆亂之萌,於是乎在。”《舊唐書·燕王忠傳》:“且今之守器,素非皇嫡。”
(4).謂保持本來的器質。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詩:“思友山林,抱朴山嵋,守器殉業,不能奮飛。”
樂利
(1).快樂與利益。猶幸福。《禮記·大學》“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漢 鄭玄 註:“聖人既有親賢之德,其政又有樂利於民。” 李大釗 《厭世心與自覺心》:“樂利之境,陳於吾前,苟有為者,當能立致。”
(2).謂使之得到快樂與利益。 胡適 《讀<呂氏春秋>》:“極少數人也許能有這種犧牲自己而樂利天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