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叔若訥和邊字韻因再寄·其二

作者:李正民 朝代:宋代

原文

將相驅馳正事邊,風聲喜自道途傳。

鯫生豈解求三捷,榮路如何望九遷。

勵志陶公朝運甓,決疑平子賦歸田。

誰人肯為將軍地,自笑都無直一錢。

詩詞問答

問:《尹叔若訥和邊字韻因再寄·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參考注釋

相驅

互相爭逐。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為學日益》:“為而不成,求而不得,天下相驅,歸之於亂。”

正事

正業;重要或嚴肅的事

風聲

傳出來的訊息

風聲很緊

走漏風聲

道途

道路,路途

唯恐道途顯晦。——唐· 李朝威《柳毅傳》

鯫生

①小人,愚陋之人:鯫生誤人。 ②小生。謙稱自己:嘆鯫生不才。

榮路

指仕途。《後漢書·左周黃傳論》:“中興以後,復增敦樸、有道、賢能……清白、敦厚之屬,榮路既廣,觖望難裁。”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謫居今共遠,榮路昔同趨。” 宋 陸游 《遣興》詩:“虛名大似月蟾兔,榮路久如風馬牛。”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九遷

(1).多次升遷。 漢 蔡邕 《表太尉董公可相國》:“昭發上心,故有一日九遷。” 唐 韓愈 《上張僕射書》:“苟如是,雖日受千金之賜,一歲九遷其官,感恩則有之矣。” 明 張居正 《謝賜玉帶疏》:“冒此殊恩,感奚若啻於九遷,懼實深於三褫。” 清 朱彝尊 《送少牢張先生假旋京口》詩之一:“袞袞諸公歲九遷,先生何事賦歸田?”

(2).多次遷徙。形容驚擾不安。 晉 陶潛 《閒情賦》:“意惶惑而靡寧,魂須臾而九遷。” 唐 顧況 《寄上兵部韓侍郎奉呈李戶部盧刑部杜三侍郎》詩:“新地逢三宥,營魂空九遷。”

勵志

奮志,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 漢 班固 《 * 通·諫諍》:“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舊唐書·李渤傳》:“ 渤 恥其家污,堅苦不仕,勵志於文學,隱於 嵩山 ,以讀書業文為事。” 陳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慶起義記》:“﹝ 成基 ﹞遂渡 江 至 安慶 ,入 年徽 武備練軍學堂,勵志學習,屏絶嗜好。”

陶公

(1).指 晉 陶侃 。《晉書·陶侃傳》:“尚書 梅陶 與親人 曹識 書曰:‘ 陶公 機神明鑑似 魏武 ,忠順勤勞似 孔明 , 陸抗 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 唐 李商隱 《潭州》詩:“ 陶公 戰艦空灘雨, 賈傅 承塵破廟風。”

(2).指 陶安公 。傳說中的神仙。 漢 劉向 《列仙傳·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鑄冶師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 陶公 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

(3).指 唐 陶沔 。 唐 開元 末, 陶沔 與 李白 、 孔巢父 、 韓準 、 裴政 、 張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徠山 下之 竹溪 ,日縱酒酣歌,時號“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詩:“ 陶公 有逸興,不與常人俱。築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題註:“《山東通志》: 半月臺 ,在舊 單縣 城東北隅,相傳 陶沔 所築。”

(4).指 晉 陶潛 。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南呂八月》:“既傳 蘇子 之書,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詩:“恭陪竹林宴,留醉與 陶公 。” 明 高啟 《因病不飲》詩:“斯味 禹 所惡,攝生笑無功。從此便可止,賦詩繼 陶公 。”按, 陶潛 有《止酒》詩。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後,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託,不獨《詠荊軻》一章也。”

運甓

典出《晉書·陶侃傳》:“ 侃 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於齋外,暮運於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其勵志勤力,皆此類也。”後以“運甓”比喻刻苦自勵。 宋 蘇軾 《送公為游淮南》詩:“負米萬里緣其親,運甓無度憂其身。” 清 李漁 《蜃中樓·獻壽》:“鎮日價操戈演陣,待學那 陶侃 運甓擾閒身。” 陽兆鯤 《辛亥生日感賦》:“運甓朝朝磨虎臂,枕戈夜夜數雞聲。”亦作“ 運百甓 ”。 清 翁誥 《題金亦陶運甓圖》詩:“ 長沙 勵志向中原,朝暮州齋運百甓。”

決疑

亦作“決疑”。解決凝難問題;判斷疑案。《左傳·桓公十一年》:“卜以決疑,不疑何卜?”《鶡冠子·天則》:“聖王者有聽微決疑之道。”《史記·循吏列傳》:“公以臣能聽微決疑,故以為理。” 司馬貞 索隱:“言能聽察微理,以決疑獄。” 唐 白居易 《答卜者》詩:“知君善《易》者,問我決疑不。” 明 劉基 《郁離子·枸櫞》:“夫使者所以達主命,釋仇講好,決疑解紛。”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二十章:“ 嵩 在 建業 ,常詣 真諦 之弟子 法泰 決疑。”

賦歸田

見“ 賦歸去 ”。

誰人

何人;哪一個。《呂氏春秋·貴信》:“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 唐 王建 《簇蠶辭》:“已聞鄉里催織作,去與誰人身上著。”《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二:“ 晦翁 斷了此事,自家道:‘此等鋤強扶弱的事,不是我,誰人肯做?’”川劇《五台會兄》:“ 楊延德 :謹遵師命。(內馬叫)師父! 五台山 清靜的禪院,誰人的馬叫?”

將軍

(1)

(2) 下象棋時攻擊對方的“將”或“帥”

(3) 將西洋棋中的“王”暴露在對方棋子前,以致如果不是“王”被馬上保護起來(如在其間放上另一棋子),則下一步便可能被對方吃掉

(4) 比喻給人出難題,使人感到難辦

他當眾將了我一軍,要我表演舞蹈

都無

倘無,若無。 宋 辛棄疾 《鷓鴣天·讀淵明詩不能去手戲作小詞送之》詞:“晚歲躬耕不怨貧,隻雞斗酒聚比隣。都無 晉 宋 之間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鄧廣銘 箋註:“‘都無’當作‘倘無’解。 陶淵明 生於 東晉 末年,卒於 劉宋 初年。其時內多篡弒之禍,而北方則先後分處於 十六國 統治下……故 稼軒 作此設詞,以為若無 晉 宋 之間事,則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一錢

(1).一文錢。亦指極少的錢。《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 唐 李白 《襄陽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唐 杜甫 《空囊》詩:“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

(2).表數量。一兩的十分之一。《朱子語類》卷十六:“如秤子釘盤星上加一錢,則稱一錢物,便成兩錢重了。”《宋史·律曆志一》:“以御書真草行三體 淳化 錢,較定實重二銖四絫為一錢者,以二千四百得十有五斤為一稱之則。”按,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以錢代銖》:“古算法二十四銖為兩……近代算家不便,乃十分其兩,而有錢之名,此字本是借用錢幣之錢,非數家之正名。”

(3). 清 時 吳 俗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板兒》:“今 吳 俗猶以銅錢七十文為一錢,此舊語之未泯者也。”

詩詞推薦

尹叔若訥和邊字韻因再寄·其二原文_尹叔若訥和邊字韻因再寄·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