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友人詩·其二原文
王謝門中鸞鳳翔,少年奇志已昂藏。
空餘詩律知誰敵,欲繼家聲失所望。
作賦曾驚禰衡俊,行歌不見接輿狂。
臨終一念歸空寂,詎肯修文學卜商。
詩詞問答
問:哭友人詩·其二的作者是誰?答:李正民
問:哭友人詩·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哭友人詩·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參考注釋
王謝
(1).六朝望族 王 氏、 謝 氏的並稱。《南史·侯景傳》:“ 景 請娶於 王 謝 , 帝 曰:‘ 王謝 門高非偶,可於 朱張 以下訪之。’”後以“王謝”為高門世族的代稱。 唐 劉禹錫 《烏衣巷》詩:“舊時 王 謝 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婁芳華》:“我家小娘子,出身矜貴,門楣 王 謝 ,甲第 金 張 。” 王闓運 《上征賦》:“仰 王 謝 之高風兮,夕余宿乎汝左。”
(2).指 晉 王坦之 與 謝安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桓公 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 謝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狀,轉見於色。 謝 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 洛 生詠,諷‘浩浩洪流’。 桓 憚其曠遠,乃趣解兵。 王 謝 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門中
(1).家族之內,家族中的人。《南齊書·王僧虔傳》:“於時 王 家門中,優者則龍鳳,劣者猶虎豹,失蔭之後,豈龍虎之議?”
(2).稱族中死者。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若沒,言須及者,則斂容肅坐,稱大門中,世父、叔父則稱從兄弟門中,兄弟則稱亡者子某門中,各以其尊卑輕重為容色之節。”
鳳翔
鳳凰飛翔。(1)表示祥瑞景象。《孔子家語·好生》:“鳳翔麟至,鳥獸馴德。” 漢 焦贛 《易林·損之坤》:“景星照堂,麟遊鳳翔。”(2)稱頌帝王的興起或遷都。《文選·張衡〈東京賦〉》:“龍飛 白水 ,鳳翔參墟。” 薛綜 註:“龍飛、鳳翔,以喻聖人之興也。”《文選·曹冏〈六代論〉》:“龍飛 譙 沛 ,鳳翔 兗 豫 。” 李善 注引《魏志》:“ 太祖武皇帝 , 沛國 譙 人,為 兗州 牧。後 太祖 遷都於 許 , 許 屬 豫州 。”又《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註:“ 孫氏 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故云 吳 山, 楚 甸也。”(3)比喻君子得用。《文選·傅鹹〈贈何劭王濟〉》:“吾兄既鳳翔,王子亦龍飛。” 李善 註:“其龍飛、鳳翔,實其分也。” 李周翰 註:“鳳翔、龍飛,喻君子得用。”
少年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奇志
不平凡的志向,實現遠大理想的強烈願望
昂藏
儀表雄偉、氣宇不凡的樣子
繡衣柱史何昂藏。——李白《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詩律
詩的格式和韻律
家聲
家庭的名聲
所望
期望。《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權 遣 周瑜 、 程普 等水軍數萬,與 先主 併力與 曹公 戰於 赤壁 ”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王沐 ﹞僦舍經三十日,始得一見 涯 於門屏,所望不過一簿尉耳。”
行歌
歌,吟,抽咽的哭。行,走動著。行歌意為一邊走著一邊抽抽咽咽地哭。是孩子的哭狀
兒聞之亡去入山林行歌。——晉· 乾寶《搜神記》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接輿
春秋 楚 隱士,佯狂不仕。亦以代指隱士。《論語·微子》:“ 楚 狂 接輿 ,歌而過 孔子 。” 邢昺 疏:“ 接輿 , 楚 人,姓 陸 名 通 ,字 接輿 也。 昭王 時,政令無常,乃被髮佯狂不仕,時人謂之‘楚狂’也。”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是以 箕子 佯狂, 接輿 避世。” 唐 王維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詩:“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 接輿 醉,狂歌 五柳 前。” 宋 韓淲 《澗泉日記》卷下:“﹝ 陸羽 ﹞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徊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時謂之‘今接輿’也。”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道下》:“道與 堯 舜 俱智,與 接輿 俱狂,與 桀 紂 俱滅,與 湯 武 俱昌。”
臨終
人即將死亡
臨終囑咐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空寂
(1) 空曠寂靜
空寂的山野
(2) 佛門;佛法
詎肯
豈肯。《後漢書·仲長統傳》:“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詛,幸我之不成,而以奮其前志,詎肯用此為終死之分邪?” 唐 韓愈 《石鼓歌》:“中朝大官老於事,詎肯感激徒媕娿。” 明 方孝孺 《東河驛值雪次茅長史白戰體韻》:“乘興伸眉且一笑,人生飢寒非不幸。莫將詩句效 蘇公 , 淮陰 詎肯儕 噲 等。”
修文
(1).採取措施加強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禮樂教化等。《國語·周語上》:“有不享則修文。” 韋昭 註:“文,典法也。” 唐 杜甫 《客堂》詩:“修文廟算正,獻可天衢直。” 明 尹耕 《秋興》詩:“不應乾羽修文日,歲歲三關有戰場。”參見“ 修文偃武 ”。
(2).舊以“修文郎”稱陰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 唐 杜甫 《哭李常侍嶧》詩之一:“一代風流盡,修文地下深。”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挽文教授詩》:“ 閩 人 翁 某一聯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間讀史各君臣。’獨為絶唱。” 清 陳珮 《哭程夫人》詩:“修文應是才人盡,徵到 姮娥 舊侍書。”參見“ 修文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