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仁甫招飲平遠台原文
一尊與客醉孤亭,檻外群峰似列屏。
最愛風流招白社,還看鬥氣射青萍。
秋深台館花爭發,月落江城酒未醒。
寂寞從人嘲不解,侯芭已識太玄經。
詩詞問答
問:趙仁甫招飲平遠台的作者是誰?答:佘翔
問:趙仁甫招飲平遠台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趙仁甫招飲平遠台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青韻
參考注釋
一尊
(1).猶獨尊。《史記·李斯列傳》:“今陛下並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 司馬貞 索隱:“謂 始皇 並六國,定天下,海內共尊立一帝,故云。”《新唐書·后妃傳上·則天武皇后》:“天子不自安,亦請氏 武 ,示一尊。” 李詳 《論桐城派》:“若舉天下統定一尊,猶之四瀆並而為一,雲此為正派,餘則非是,固無此理。”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三節:“但到奴隸製成立以後,地上權力統於一尊,於是天上的神秘便也不能不歸於一統。”
(2).表數量。用於神佛塑象、大炮等,猶言一座。《花月痕》第四四回:“到得街坊來救,只救出 秋痕 、 跛腳 ,只搶得一尊觀音小龕,一軸 痴珠 小照,其餘都歸毒燄。”如:大炮一尊。
(3).一杯。 元 郝經 《落花》詩:“玉闌煙冷空千樹,金谷香銷謾一尊。”
孤亭
孤立的亭子。 宋 梅堯臣 《會勝院沃洲亭》詩:“孤亭一入野氣深,松上藤蘿籬上葛。” 宋 朱熹 《再用韻題翠壁》:“孤亭一目盡天涯,俯瞰煙村八九家。” 金 元好問 《橫波亭》詩:“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 元龍 百尺樓。”
風流
(1) 風采特異,業績突出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 才華出眾,自成一派,不拘泥於禮教
是真名士自風流
(3) 放蕩不羈
如此風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響的婚禮
(4) 具有 * 特點或 * 上得到滿足
風流小說
(5) 風俗教化
風流篤厚,禁罔疏闊。——《漢書·刑法志》
(6) 遺風,流風餘韻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 風度;儀表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唐· 杜甫《詠懷古蹟》
(8) 風韻,多指好儀態
身體面龐雖怯弱不勝,卻有一段自然的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紅樓夢》
白社
(1).地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東。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 洛陽 有道士 董威輦 常止 白社 中,了不食, 陳子敍 共守事之,從學道。”亦見《晉書·隱逸傳》。 唐 吳筠 《高士詠·董威輦》:“ 董京 依 白社 ,散髮詠玄風。”
(2).地名。在 湖北省 荊門市 南。《清一統志·湖北·荊門州》:“ 白社 ,在 荊門州 南一百二十里。《名勝志》:古隱士之居,以白茅為屋,因名。 唐 都官 鄭谷 常居此。”
(3).借指隱士或隱士所居之處。 南朝 梁 蕭統 《錦帶書十二月啟·林鐘六月》:“但某白社狂人,青緗末學。” 唐 白居易 《長安送柳大東歸》詩:“白社羈遊伴, 青門 遠別離。” 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華車有寒苦之述,白社為驕奢之語。”
(4).特指某些社團。 清 吳偉業 《茂苑相公謝政遄歸招邀燕賞》詩之二:“蟲鶴變餘存白社,刼灰飛盡表青山。”此指復社。 沉礪 《感懷》詩之八:“忘機白社閒揮麈,息影 青門 學種瓜。” 汪文溥 《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仍世築壇盟白社,一朝避地驅黃犢。”以上指南社。 郁達夫 《胡邁來詩會有所感步韻以答》:“歡聯白社居千日,淚灑 新亭 酒一杯。”此指白燕社。
(5).白蓮社的省稱。 唐 賈島 《巴興作》詩:“寒暑氣均思白社,星辰正別憶皇都。” 明 何景明 《游賢隱寺》詩:“自能來白社,不用 遠公 ( 慧遠 )求。” 清 吳偉業 《靈岩觀設戒》詩:“不信 黃池 會,今看白社開。”參見“ 白蓮社 ”。
(6).特指 隋 末農民起義的一個團體。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四節:“ 李密 大破自 洛陽 出擊的 隋 軍,聲威大振…… 譙郡 黑社、白社、 濟北 張青特 、 上 洛 周比洮 、 胡驢賊 等都來歸附。”
鬥氣
對別人有意見或鬧情緒
青萍
(1).亦作“ 青蓱 ”。古寶劍名。《文選·陳琳<答東阿王箋>》:“君侯體高世之才,秉青蓱、干將之器。” 呂延濟 註:“青蓱、干將,皆劍名也。” 晉 葛洪 《抱朴子·博喻》:“青萍、豪曹,剡鋒之精絶也。” 唐 李白 《與韓荊州書》:“庶青萍、結緑,長價於 薛 卞 之門。”
(2).又泛指劍。 明 沉鯨 《雙珠記·刑逼成招》:“偶見他獨行身酩酊,青萍觸傷其頸。” 陳世宜 《贈孟碩》詩:“眼底青萍三尺短,酒酣賸有氣崚嶒。”
(3).喻指兵柄,軍權。 唐 杜甫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察與二子有故遠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仰思調玉燭,誰定握青萍。” 仇兆鰲 註:“憤激涕零,為宦官監兵,王師喪敗也。上將元勛,見功臣可仗。欲調玉燭,青萍誰屬,言當專任 李 郭 ,以致太平。”
(4).水生植物。浮萍的別稱。 宋 陸游 《初夏閒步村落間》詩:“緑葉忽低知鳥立,青萍微動覺魚行。” 清 厲鶚 《台城路·蠶》詞:“青萍葉大桐花落,村村又鳴鳩婦。”參見“ 青苹 ”。
秋深
深秋。指晚秋時節。 南朝 陳 陳叔齊 《籟紀》:“擣衣者,秋深治衣之聲也。” 唐 劉長卿 《九日登李明府北樓》詩:“霜降鴻聲切,秋深客思迷。” 唐 李紳 《重別西湖》詩:“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台館
(1).樓台館閣。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 伊 穀 絶津濟,臺館無尺椽。” 隋 江總 《攝山棲霞寺碑》:“嘗於山舍講《無量壽經》,中夜忽見金光照室,光中如有臺館形像。” 唐 姚合 《寄汴州令狐楚相公》詩:“ 梁園 臺館 關 東少,相府旌旗天下尊。”
(2).泛指朝廷官署。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九:“ 韓師朴 元祐 末自 大名 入相,其所引正人端士,徧滿臺館,然不能去一 曾布 。” 明 高明 《琵琶記·書館悲逢》:“比似我做個負義虧心臺館客,到不如守義終身田舍郎。”
江城
臨江之城市、城郭。 唐 崔湜 《襄陽早秋寄岑侍郎》詩:“江城秋氣早,旭旦坐南闈。” 元 黃庚 《西州即事》詩:“一雨洗空碧,江城獨倚樓。” 明 王錂 《春蕪記·候約》:“只聽得江城吹角,疎鐘下翠微。” 清 黃景仁 《舟中再迭前韻》:“江城雁帶邊聲苦,澤國秋蒸海氣腥。”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從人
(1).隨從;僕從。《墨子·備城門》:“從人非亓故人。” 孫詒讓 間詁:“言非其故所屬吏卒。” 唐 杜甫 《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詩:“從人雖獲多,天笑不為新。”《水滸傳》第五二回:“ 李逵 在外面聽得堂里哭泣,自己磨拳擦掌價氣,問從人都不肯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顧東橋》:“ 東橋 顧從人,賞銀五錢遣之。”
(2).指投靠他人。《漢書·韓信傳》:“ 韓信 , 淮陰 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為商賈,常從人寄食。”
(3).指嫁人。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定情篇》:“右 漢 繁欽 所作也,言婦人不能以禮從人,而自相悅媚。”
主張合縱的人。《史記·張儀列傳》:“夫從人飾辯虛辭,高主之節,言其利不言其害,卒有 秦 禍,無及為已。”《文選·班固<答賓戲>》:“從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騁辭。” 李善 注引 韋昭 曰:“從人合之,助六國者;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不解
(1).不能解開;不能分開。《楚辭·九章·哀郢》:“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漢 枚乘 《七發》:“ 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 明 李贄 《過桃園謁三義祠》詩:“誰識 桃園 三結義,黃金不解結同心。”
(2).不能解救;不能和解。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向使 郭隗 倒懸而王不解,臨難而王不拯,則士亦將高翔遠引。” 柳青 《狠透鐵》:“有時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惡痛絕,好象結了不解之仇。”
(3).不止;不罷休。《漢書·五行志上》:“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水寒, * 。”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謂釋有罪之人而歸無辜者也。解,止也。追非,遂非也。”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男家送去一床嗶嘰被,女家不要,非得麻花被不解。”
(4).不懂,不理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聲。” 唐 李白 《月下獨酌》詩之一:“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李筌 注《陰符經》,至‘禽獸之制在氣’經年不解,夢烏衣人教之,遂通其義。” 余開選 《獅子》:“‘你要幹啥?’ 王天明 不解地問。”
不懈怠。《詩·大雅·假樂》:“不解於位,民之攸塈。”《禮記·雜記下》:“三日不怠,三月不解。”
太玄
深奧玄妙的道理。 三國 魏 嵇康 《贈兄秀才入軍》詩之十五:“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張昭漢 《甲寅春西湖小麥嶺吊吳子一粟墓》詩:“神與太玄合,浩氣搖江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