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

作者:彭汝礪 朝代:宋代

原文

最憶東林勝,花間舊種橙。

龍珠相照應,鵠殼未飛鳴。

香臭先民眾,龍光望太清。

良庖不遐棄,亦足效和羹。

詩詞問答

問:《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的作者是誰?答:彭汝礪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彭汝礪的名句有哪些?答:彭汝礪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庚韻

2. 嘉慶本作映

參考注釋

東林

(1).東邊的樹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詩》之一:“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唐 杜甫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卿示此詩》:“東林竹影薄,臘月更須栽。”

(2).指 廬山 東林寺 。 唐 張喬 《送僧鸞歸蜀寧親》詩:“高名徹西國,舊跡寄 東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慶寺華社主省常上人》詩:“任夸西掖吟紅藥,何似 東林 種白蓮。”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閒園即事寄暕公》詩:“欲就東林寄一身,尚憐兒女未成人。”參見“ 東林寺 ”。

(3).指 明 末東林黨。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公暇時,時共 攀龍 講學, 魏廣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東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聽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樹‘東林’之幟。”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但是,‘疾惡太嚴’,‘操之過急’, 漢 的清流和 明 的“東林”,卻正以這一點傾敗。”參見“ 東林黨 ”。

(4).指東林書院。 清 趙翼 《寄題同年項任田青士居祠堂》詩:“ 東林 威標榜, 鄒 顧 屹山斗。” 清 黃遵憲 《己亥續懷人詩》:“尋遍 東林 南北部,一家鉤黨古無人。”參見“ 東林書院 ”。

龍珠

珍貴的寶珠。傳說得自龍頷下或龍口中,故名。也稱夜明珠。語出《莊子·列禦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凡珠有:龍珠,龍所吐者…… 越 人諺云:‘種千畝木奴,不如一龍珠。’” 明 吳承恩 《賀周蘭墩升都督障詞引》:“七略九流,照龍珠於學海;五車三篋,鳴鳳管於詞林。”

照應

(1) 照顧;照料

照應行李

(2) 配合;對照呼應

相互照應

鵠殼

即鵠。

飛鳴

(1).邊飛邊鳴。 晉 潘岳 《射雉賦》:“越壑凌岑,飛鳴薄廩。” 宋 蘇軾 《後赤壁賦》:“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 魯迅 《南腔北調集·上海的兒童》:“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2).比喻顯身揚名。語本《韓非子·喻老》:“﹝鳥﹞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 唐 韓愈 《贈別元十八協律》詩之五:“嗟我擯 南海 ,無由助飛鳴。” 宋 曾鞏 《雜詩》之一:“三季已千載,古道久荒榛,紛紛 東漢 士,飛鳴不當辰。”

香臭

氣味。《靈樞經·脈度》:“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詩·大雅·文王》“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漢 鄭玄 箋:“天之道難知也,耳不聞聲音,鼻不聞香臭。”

(1).芳香與腐臭。 唐 張九齡 《雜詩》之五:“生性苟不夭,香臭誰為中。”

(2).比喻好壞。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十七:“朝聞道夕死可矣,夫輔人以篡奪,而分其富貴,是果何道哉?末世之士,不知世間香臭至於如此,亦可哀矣。”

民眾

(1)

(2) 泛指人民大眾

(3) 指沒有加入中國 * 或共青團的人

龍光

(1).龍身上的光。喻指不同尋常的光輝。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二》:“峨峨 南嶽 ,烈烈離明,寔敷儁乂,君子似生,惟此君子,作 漢 之英,德為龍光,聲化鶴鳴。” 唐 皮日休 《吳中苦雨》詩:“龍光倏閃照,虯角搊琤觸。”

(2).指發生不同尋常的光輝。《梁書·陸倕傳》:“還伊人而世載,並三駿而龍光。”

(3).天子氣,瑞氣。 蔡東藩 《南北史通俗演義》第一回:“ 裕 ( 劉裕 )微笑道:‘此刻龍光尚在否?’”

(4).非凡的風采,神采。《後漢書·文苑傳下·高彪》:“﹝ 高彪 ﹞乃遺 融 ( 馬融 )書曰:‘承服風問,從來有年,故不待介者而謁大君子之門,冀一見龍光,以敍腹心之願。’” 明 吳承恩 《賀金秋泉翁媼障詞引》:“日近靈椿,接龍光於瑞桂;露指慈竹,籍鳳采於崇蘭。”

(5).特指皇帝的風采。 清 唐孫華 《伏聞上從學士》詩之三:“憶從便殿覲龍光,咫尺青蒲近御牀。”

(6).指才華。《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惟 博陵 崔州平 , 潁川 徐庶 元直 ,與 亮 友善”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若使游步中華,騁其龍光,豈夫多士所能沉翳哉!”《隋書·文學傳序》:“ 范陽 盧思道 、 安平 李德林 、 河東 薛道衡 ……或鷹揚 河 朔,或獨步 漢 南,俱騁龍光,並驅雲路。”

(7).喻指有才華者。《北史·文苑傳序》:“於時 陳郡 袁翻 、 翻 弟 躍 、 河東 裴敬憲 、弟 莊伯 ……雕琢瓊瑤,刻削杞梓,並為龍光,俱稱鴻翼。”

(8).寶劍的光芒。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蕭蕭永夜悲鳴也,怕龍光漸爾消滅。”亦借指寶劍。 明 何景明 《贈別孟望之》詩之四:“龍光久未試,姑以持贈君。”

(9).皇帝給予的恩寵,榮光。龍,通“ 寵 ”。語本《詩·小雅·蓼蕭》:“既見君子,為龍為光。” 毛 傳:“龍,寵也。” 鄭玄 箋:“‘為寵為光’,言天子恩澤光耀被及己也。”《初學記》卷二一引 南朝 梁 劉孝綽 《謝為東宮奉經啟》:“推擇而舉,尚多髦俊,龍光曲被,獨在選中。”按,《藝文類聚》引作“寵光”。 唐 顏真卿 《中散大夫京兆尹鮮于公神道碑銘》:“ 嘉陵 淼淼, 雲臺 矯矯,降生京兆,為龍光兮。” 明 唐順之 《左編附序》:“隱士不事王侯而志可則,深處巖壑而龍光於朝,英主亦往往尊禮其人以風世。”

太清

(1).天空。《鶡冠子·度萬》:“唯聖人能正其音,調其聲,故其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靈。” 陸佃 註:“太清,天也。”《楚辭·劉向<九嘆·遠遊>》:“譬若 王僑 之乘雲兮,載赤霄而凌太清。” 王逸 註:“上凌太清,游天庭也。” 唐 高適 《登積石軍多福七級浮圖》詩:“七級凌太清,千崖列蒼翠。” 清 薛福成 《寧波府學記》:“聖人之道之在天下,猶日月之懸於太清也。”

(2).天道,自然。《莊子·天運》:“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太清。” 成玄英 疏:“太清,天道也。”《淮南子·精神訓》:“抱其太清之本而無所容與,而物無能營。”

(3).引申指太古無為而治之時。《淮南子·本經訓》:“太清之始也,和順以寂漠。” 高誘 註:“清,淨也。太清無為之始者,謂三皇之時。” 漢 班固 《東都賦》:“今將語子以 建武 之治, 永平 之事,監於太清,以變子之惑志。”

(4).古人指元氣之清者。《淮南子·道應訓》:“太清問於無窮曰:‘子知道乎。’” 高誘 註:“太清,元氣之清者也。”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體雲氣之逌暢兮,服太清之俶真。”

(5).三清之一。道教謂 元始天尊 所化法身 道德天尊 所居之地,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唯成仙方能入此,故亦泛指仙境。 晉 葛洪 《抱朴子·雜應》:“上昇四十里,名為太清,太清之中,其氣甚剛,能勝人也。”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或藥成,相與期於太清也。” 明 宋濂 《調息解》:“儲思乎玄玄之域,游神乎太清之庭。”

遐棄

(1).遠相拋撇;遠相離棄。《詩·周南·汝墳》:“既見君子,不我遐棄。” 唐 元稹 《鶯鶯傳》:“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棄。命也如此,知復何言?” 宋 范質 《誡兒侄八百字》詩:“天子未遐棄,日益素飡憂。” 明 方孝孺 《與蘇先生》之一:“師友遐棄,忽踰六年。緒言閎論,久絶心耳。”

(2).指皇帝歸天。 元 揭傒斯 《故中憲大夫嶺北行省左右司郎中蘇公志道哀詞》詩:“ 忠獻 一朝沒, 武皇 亦遐棄。”

和羹

(1).配以不同調味品而製成的羹湯。《書·說命下》:“若作和羹,爾惟鹽梅。” 孔 傳:“鹽,鹹;梅,醋。羹須鹹醋以和之。”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陽書》:“貝錦以繁采發華;和羹以鹽梅致旨。”後用以比喻大臣輔助君主綜理國政。 唐 錢起 《陪郭令公東亭宴集》詩:“不愁懽樂盡,積慶在和羹。” 清 錢謙益 《吳門送福清公還閩》詩之二:“舉朝水火和羹苦,於野玄黃戰血重。”

(2).喻宰輔之職。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制》:“弄印之名已著,和羹之命爰行。”

詩詞推薦

  • 擊鼓行

    汪莘宋代〕柳塘有狂士,酒闌好擊鼓。殷出黃金骨裹淚,摻出白玉心中苦。此苦知為何人家,寒宵心事亂如麻。岑牟肯戴紅槿
  • 戒得堂志愧

    乾隆清代〕了識去年如昨日,倏看今歲似前辰。率成新句鄰舊句,那免今人慚古人。盼捷依然千里外,飛章亟待一朝臻。今誠
  • 高宗郊前朝獻景靈宮二十一首

    真宗宋代〕我後臨靈,奠幣攸畢。式旋其趙,榘度有式。禮容齊莊,孝思純實。天休滋至,時萬時億。
  • 金縷曲(丙戌九日)

    劉辰翁宋代〕風雨東籬晚。渺人間、南北東西,平蕪煙遠。舊日攜壺吹帽處,一色沈冥何限。天不遣、魂銷腸斷。不是苦無看山
  • 與王伯芻

    楊願宋代〕只今侍讀周夫子,屢說君詩似杜詩。速把冠塵盡彈卻,玉堂宵直伴王維。
    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原文_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寒食離白沙

    張耒宋代〕莫驚客路已經年,尚有青春一半妍。試上芳堤望春野,萬絲楊柳拂晴天。
  • 踏莎行(寄姊妹)

    蘇氏宋代〕孤館深沈,曉寒天氣。解鞍獨自闌乾倚。暗香浮動月黃昏,落梅風送沾衣袂。待寫紅箋,憑誰與寄。先教覓取嬉遊
    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原文_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點絳唇

    周邦彥宋代〕台上披襟,快風一瞬收。殘雨柳絲輕舉,蛛網黏飛絮。極目平蕪,應是春歸處。愁凝佇,楚歌聲苦,村落黃昏鼓。
  • 送蕭郎中方厓奉使安南

    董文用元代〕烏台空發行台封,司農一載歸鰲封。十常八九不如意,人生處處歡伯逢。帝膺天命念赤子,樓船未忍征蠻賨。古來
  • 鋤草怨

    司馬扎唐代〕種田望雨多,雨多長蓬蒿。亦念官賦急,寧知荷鋤勞。亭午霽日明,鄰翁醉陶陶。鄉吏不到門,禾黍苗自高。獨有
  • 駐蹕新衙門行宮作

    乾隆清代〕行宮向平楚,駐蹕頗稱便。獨坐斯幾暇,相違忽四年。梅茶新景物,風月舊詩篇。結習原思去,笑惟此未蠲。
  • 荔枝歌

    陳襄宋代〕番禺地僻嵐煙鎖,萬樹累累產嘉果。漢宮墜落金莖露,秦城散起驪山火。炎炎六月朱明天,映日仙枝紅欲燃。自古
  • 點絳唇(詠春十首)

    張掄宋代〕何處春來,惠風初自東郊至。柳條花蕊。迤邐爭明媚。造化難窮,誰曉幽微理。都來是。自然天地。一點沖和氣。
    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原文_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題清舒山館

    乾隆清代〕綠陰喜清遠,夏日正舒長。遂與尋新徑,依然得古堂。泥融留鹿篆,樹爽奏蟬簧。原是常來處,會心每異常。
  • 送黃考功赴廣東運判分韻得漢字

    魏了翁宋代〕涼風厲蕭辰,秋事已一半。同舍多望郎,萍聚復雲散。得士良苦艱,引去何浩瀚。日日送行人,青衫浹流汗。其間
  • 題小畫四首·其二

    石寶明代〕四壁岧嶢列翠屏,取涼還上望湖亭。醉來翻笑荷衣色,不及村南酒幔青。
  • 壽張守

    趙彥端宋代〕鵷班新謁紫宸回,魚佩初迎幕府開。百里故鄉同晝錦,一年和氣自春台。甘棠政美無留頌,泮水功成有異才。他日
  • 宴集

    程祁宋代〕九老當年樂有餘,於今五老更歡娛。喬松百尺倚天外,也許蒿萊入畫圖。
  • 白衣人簡淨人呈度牒

    釋居簡宋代〕袖出天書喜動容,從來汗馬不言功。長鞭未舉追風去,回首相尋異類中。
  • 唐多令

    沈受先明代〕貼上:錦繡華堂喜氣濃。爭看佳婿近乘龍。鼉鼓振[⿰口逢][⿰口逢]。朱履滿堂聲鬨。
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原文_試諸葛生筆因書所懷寄諸弟·其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