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雨精舍口號原文
三時有雨冬無雨,夏潦秋霖強半愁。
有喜無愁祇春澤,今朝繪出渥而優。
詩詞問答
問:繪雨精舍口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繪雨精舍口號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繪雨精舍口號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尤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三十七
2. 上聲
參考注釋
三時
(1).指春、夏、秋三季農作之時。《左傳·桓公六年》:“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 杜預 註:“三時,春、夏、秋。” 唐 元稹 《茅舍》詩:“我欲他郡長,三時務耕稼。”《新唐書·劉蕡傳》:“願陛下廢百事之用,以廣三時之務,則播植不愆矣。”
(2).夏至後半個月。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應令》詩:“五月炎蒸氣,三時刻漏長。” 明 周之璵 《農圃六書·占候·五月占》:“夏至後半月為三時,頭時三日,中時五日,三時七日。”
(3).早、午、晚。 唐 高適 《燕歌行》:“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內規制紀略》:“各有佛堂以供香火,三時鐘磬,宛如梵宮。” 清 龔自珍 《尊隱》:“日有三時,一曰蚤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
(4). 印度 分一年為熱、雨、寒三時。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 如來 聖教,歲為三時: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熱時也;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雨時也;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寒時也。”
(5).佛教謂 釋迦牟尼佛 逝世後,佛法將經歷的 * 、像法和末法三大時期。一般認為 * 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見 南朝 陳 慧思 《立誓願文》。 唐 窺基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六:“佛滅度後,法有三時,謂正、像、末。具行教、行、證三,名為 * ;但有教、行,名為像法;有教無餘,名為末法。”
夏潦
夏季因久雨而形成的大水。《宋史·河渠志七》:“夏潦漲溢, 荊南 、 復州 千餘里,皆被其害。”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二章:“夏潦時至,山水奔迸。”
秋霖
秋日的淫雨。《管子·度地》:“冬作土功,發地藏,則夏多暴雨,秋霖不止。”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司馬裔碑》:“北風吹旐,秋霖泣軍。”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氣義》:“ 熊執易 赴舉,行次 潼關 ,秋霖月餘,滯於逆旅。”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解池神祠加號》:“ 唐 大曆 中, 河中 鹽池為秋霖所敗。” 沙汀 《在祠堂里》:“在院壩里,鴨群寂寞而懶散地鳴叫著,伸長頸項,踱過秋霖的積水。”
強半
過半;大半:去者強半|浮生滿百今強半|民強半餓死。有喜
懷孕
無愁
(1).沒有憂慮。 唐 杜甫 《題張氏隱居》詩之二:“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宋 范成大 《晚春》詩之二:“好事憐春老,無愁耐日長。” 清 錢謙益 《讀豫章仙音譜漫題》詩之五:“舞艷歌嬌爛不收, 南朝 從此果無愁。”
(2).古樂府雜曲歌名。傳為 北齊 後主 所倡作,至 唐 天寶 年間,改名《長歡》。《北齊書·幼主紀》:“﹝ 後主 ﹞乃益驕縱,盛為《無愁》之曲,帝自彈琵琶而唱之。”《隋書·音樂志中》:“﹝ 北齊 ﹞ 後主 亦自能度曲,親執樂器,悅玩無倦,倚絃而歌。別採新聲,為《無愁曲》……樂往哀來,竟以亡國。”參見“ 無愁天子 ”。
春澤
春雨。比喻恩澤。 晉 潘岳 《西征賦》:“弛秋霜之嚴威,流春澤之渥恩。”
今朝
(1) 今天
(2) 現在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