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游兗海

作者:張方平 朝代:宋代

送客游兗海原文

寒飆慄冽響吹空,雪意沈沈歲向窮。

正是兼衣御醇酎,如何孤蹇逐飛蓬。

杉松古色泰山廟,絲竹遺音夫子1~1宮。

訪舊自堪寬旅瑣,賢侯況似蜀文翁。

詩詞問答

問:送客游兗海的作者是誰?答:張方平
問:送客游兗海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送客游兗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張方平的名句有哪些?答:張方平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東韻

參考注釋

寒飆

寒冷的大風。 晉 袁山松 《菊》詩:“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飈。” 明 許承欽 《風行至南陽湖》詩:“寒飈作意送征航,蘆荻森森叫鴰鶬。” 劉大白 《春雪》詩:“讓寒飈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慄冽

寒冷。 宋 歐陽修 《秋聲賦》:“蓋夫秋之為狀也……其氣慄冽,砭人肌骨。”

雪意

(1).將欲下雪的景象。 宋 王安石 《欲雪》詩:“天上雲驕未肯同,晚來雪意已填空。” 清 鄭燮 《浪淘沙·江天暮雪》詞:“雪意滿 瀟 湘 ,天淡雲黃。” 瞿秋白 《餓鄉紀程》六:“天色陰沉沉的竟有雪意。”

(2).猶寒意。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惟有酒能欺雪意,增豪氣,直教耳熱笙歌沸。”

(3).指高潔的情致。 宋 侯寘 《醉落魄》詞:“夜闌火冷孤燈滅,雪意梅情,分付 漆園 蝶。”

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訓》:“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謂大治。” 高誘 註:“茫茫沉沉,盛貌。”《文選·謝朓<始出尚書省>詩》:“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註:“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鹹用 《題王處士山居》詩:“雲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隱几經年。” 宋 范成大 《桔園》詩:“沉沉剪綵山,垂垂萬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沉沉隱隱,砰磅訇礚。” 李善 註:“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鮑照 《觀漏賦》:“波沉沉而東注,日滔滔而西屬。” 唐 何希堯 《柳枝詞》:“大堤楊柳雨沉沉,萬縷千條惹恨深。”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五:“銀燭秋堂獨聽心,隔簾誰報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鮑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聲未發已知心。” 唐 羅隱 《秋夜寄進士顧榮》詩:“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盡到心。” 宋 司馬光 《又即事上呈》詩之二:“近來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鄉。”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二:“余甫飲一勺……血氣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蘇曼殊 《東居雜詩》之六:“碧欄乾外夜沉沉,斜倚雲屏燭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將歸故山留別杜侍御》詩:“沉沉百憂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樓晚眺》詩:“履運適如此,憂端苦沉沉。” 清 龔自珍 《夜坐》詩:“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空。” 冰心 《寄小讀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覺得廓然。”

5.形容物體沉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 程生 ﹞自外歸,緩其束帶,覺帶端沉沉,若有物墮。”《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臨行, 肇受 取個沉沉的包裹,納入 仲池 袖裡。”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黃的繐子仍舊沉沉地垂下來,但顏色已不十分鮮明,蜘蛛在上面結了網。”

6.形容寂靜無聲或聲音悠遠隱約。 唐 柳宗元 《游黃溪記》:“﹝溪水﹞黛蓄膏渟,來若白虹,沉沉無聲,有魚數百尾,方來會石下。” 唐 李商隱 《河內》詩:“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絲不上蠻絲絶。” 宋 蘇舜欽 《演化琴德素高因為作歌以寫其意》:“風吹仙籟下虛空,滿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陳鐸 《醉羅歌·閨怨》曲之四:“漏點沉沉響銅壺,好難把長更度。” 清 龔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書作》詩:“餳簫咽窮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無。 唐 杜牧 《月》詩:“三十六宮秋夜深, 昭陽 歌斷信沉沉。” 宋 張先 《清平樂》詞之一:“ 隴 上《梅花落》盡, 江 南訊息沉沉。” 明 湯顯祖 《紫簫記·下定》:“ 鮑四娘 為何音信沉沉,沒些定奪。”

亦作“沉沉”。宮室深邃貌。《史記·陳涉世家》:“入宮,見殿屋帷帳,客曰:‘伙頤! 涉 之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應劭 曰:“沉沉,宮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懷》詩:“沉沉 蓬萊閣 ,日久鄉思多。”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張敦夢醫》:“﹝ 張敦 ﹞嘗僑寓 潮州 ,夢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門左,吏導之使入。” 清 龔自珍 《水龍吟·題家繡山<停琴聽簫圖>》詞:“紅樓一角沉沉,那廂燈火秋娘院。” 朱錫梁 《白門詠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後主 詞場亦霸才。”

正是

(1).就是。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誰?’ 劉 曰:‘正是我輩耳!’”《二刻拍案驚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後,我問鄰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馮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倉皇中他看清了一個,正是 張阿新 。”

(2).恰是。 唐 溫庭筠 《楊柳枝》詞之一:“正是玉人腸絶處,一渠春水赤欄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滅亡》第十八章:“正是黃昏時候,天色漸漸陰沉起來。”

(3).確實是。對客觀存在的真實性表示肯定。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龍鳳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趙閻王》第一幕:“這城內便有萬千居民,正是人煙稠密,市場熱鬧。”

(4).確實是。用於表示同意別人意見時加重語氣。《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衛先生 道:‘近來的選事益發壞了!’ 隨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兩人該選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們怎么都發昏了!還不快些攙扶 雙喜 到裡面去。”

(5).應諾之詞。猶言好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九:“ 龍香 對媒婆道:‘老娘你先進去,我在門外張一張罷。’媒婆道:‘正是。’”

(6).舊小說、戲曲里的套語。目的在於引出詩詞、熟語。《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正是:麥穗兩歧,農人難辨。” 元 鄭廷玉 《看錢奴》第一折:“正是:虧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正是:福無雙至猶難信,禍不單行果是真。”

兼衣

(1).比較厚的衣服。《淮南子·俶真訓》:“是故凍者假兼衣於春,而暍者望冷風於秋。”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酌 湘 吳 之醇酎,御狐狢之兼衣。”

(2).指多重衣服。《梁書·周捨傳》:“歷掌機密,清貞自居。食不重味,身靡兼衣。”

醇酎

味厚的美酒。《初學記》卷二六引 漢 鄒陽 《酒賦》:“凝醳醇酎,千日一醒。”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陰注陽受》:“復置醇酎數斗於側,其人以巨杯引滿而飲。” 清 勒方錡 《金縷曲·凝芬閣席上有懷雲儀》詞序:“促席燕談,醇酎累斟。”

如何

(1)

(2) 用什麼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貼的問題

(3) 方式、方法怎樣

接下去的問題是如何表明我們的意思

(4) 在什麼情況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會

(5) 怎么,怎么樣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後如何。——《水滸傳》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樣”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湯問》

孤蹇

(1).單人獨騎。謂獨自在外旅行。 唐 薛能 《邊城寓題》詩:“孤蹇復飄零,天涯若墮螢。” 宋 曾鞏 《代太平州知州謝到任表》:“江湖孤蹇之跡,道路賓士之勞,甫茲即安,敢忘盡瘁。”

(2).指孤單。 明 陸采 《懷香記·問卜決疑》:“衡門老寡晝垂簾,孤蹇;無是無非盡日閒,清淡。”

飛蓬

(1).指枯後根斷遇風飛旋的蓬草。《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商君書·禁使》:“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乘風之勢也。”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總論》:“或骨橫朔野,或魂逐飛蓬。” 明 劉基 《旅興》詩之三五:“遊子如飛蓬,佳人曠千里。”

(2).比喻輕微的事物。《管子·形勢》:“飛蓬之問,不在所賓。” 許維遹 案:“飛蓬,言其輕微也。‘問’應作‘間’,‘間’與‘諫’通。諫而不聽者謂之輕微之諫。”

(3).比喻蓬亂的頭髮。 晉 左思 《白髮賦》:“髮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 明 陸采 《明珠記·會內》:“孤身何幸脫樊籠,兩鬢飛蓬,半世漂蓬。” 清 唐孫華 《夏重談金陵舊事》詩:“復有故宮妃,飛蓬亂雙髲。”

(4).比喻行蹤飄泊不定。《北齊書·文苑傳·顏之推》:“嗟飛蓬之日永,恨流梗之無還。” 唐 李白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杉松

(1).杉樹與松樹。 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四:“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唐 韋應物 《對春雪》詩:“蕭屑杉松聲,寂寥寒夜慮。”

(2).樹名。常綠喬木,高可達30米,葉線型,先端尖或鈍,球果圓柱形。分布於 長白山 及 吉林 山區,為 東北 主要用材樹種之一。也稱沙松、東北杉松。

古色

古雅的意趣、色調。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悲風生微綃,萬里起古色。” 宋 王安石 《崑山慧聚寺次孟郊韻》:“掃石出古色,洗松納空光。” 明 胡應麟 《詩藪·古體上》:“余謂擬 魏 晉 樂府,盡仍其誤不妨,乃反有古色。”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絲竹

(1) 弦樂器和管樂器(簫笛等)

金石絲竹,樂之器也。——《禮記·樂記》

(2) 泛指音樂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遺音

(1).謂留下聲音。 宋 蘇軾 《雷州》詩之三:“終日數椽間,但聞鳥遺音。” 宋 陳師道 《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並涉穎》之二:“路暗鳥遺音,江清魚弄姿。”

(2).指留下的聲音。 宋 秦觀 《韓樞密夫人輓詞》之一:“舊像瞻揄闕,遺音想佩環。” 清 塗大酉 《雜詩》:“飛鴻遲遲來,掉入青煙路。遺音落風中,適與歌聲過。”

(3).不絕之餘音。形容音樂或詩歌極其美好。《禮記·樂記》:“《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三十:“簫管有遺音, 梁王 安在哉。” 宋 蘇軾 《送俞節推》詩:“ 吳興 有君子,淡如朱絲琴。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明 唐龍 《<大復集>序》:“凡得若干首,洋洋纚纚,一唱一嘆而有遺音焉。”

(4).前代留傳下來的音樂。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情舒放而遠覽,接 軒轅 之遺音。” 戴明揚 注引 梁章鉅 曰:“ 黃帝 使 伶倫 截竹,樂律起於 黃帝 ,故云‘接 軒轅 之遺音’。” 唐 陳季 《湘靈鼓瑟》詩:“遺音如可賞,試奏為君聽。” 郭沫若 《今昔集· * 訪古》:“ 翰笙 ( 陽翰笙 )言: 花苗 人甚憂抑,其音樂亦甚淒涼……我聽了這話,聯想到《楚辭》,《楚辭》的悲抑或不無 苗 民的遺音吧?”

(5).哀聲。《易·小過》“飛鳥遺之音” 唐 孔穎達 疏:“遺,失也。鳥之失聲,必是窮迫未得安處。《論語》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故知遺音即哀聲也。” 唐 李商隱 《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遺音和 蜀 魄,易簀對 巴 猿。”

(6).死者生前所說的話。《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二》:“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 李善 註:“《左氏傳》: 晉 穆嬴 曰:今君雖終,言猶在耳。”《文選·盧諶<贈劉琨一首並書>詩》:“疇曩伊何,逝者彌踈,溫溫恭人,慎終如初。覽彼遺音,恤此窮孤。” 李善 註:“遺音,謂 諶 父之言也。” 明 李東陽 《明故資政大夫諡文僖董公墓志銘》:“比有哭子之戚,公屢致弔慰,訃至之後,蓋猶有遺音焉。”

(7).留下音信。 唐 劉禹錫 《傷往賦》:“ 龍門 風霜苦,別鶴哀鳴夜銜羽; 吳江 波浪深,雌劍一去無遺音。”

夫子

(1) 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2) 舊時稱呼學者或老師

公輸盤曰:“夫子何命焉為?”——《墨子·公輸》

願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孟子·梁惠王上》

(3) 舊時稱自己的丈夫

夫子積學,當“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後漢書·列女傳》

(4) 稱呼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含譏諷意)

(5) 孔門的學生對孔子的稱呼

訪舊

探望老朋友。 唐 杜甫 《贈衛八處士》詩:“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清 屈大均 《秣稜》詩:“訪舊烏衣少,聽歌玉樹空。如何亡國恨,盡在 大江 東。” 柯靈 《向拓荒者致敬》:“三年後他因訪書去 浙江 ,還順道到 澉浦 訪舊。”

自堪

自己能勝任,能忍受。《晉書·隱逸傳·譙秀》:“吾氣力猶足自堪,豈以垂朽之年累諸君也。” 唐 黃滔 《旅懷》詩:“蕭颯聞風葉,驚時不自堪。”《新五代史·唐臣傳·劉延朗》:“每帝遣使者勞軍,即陽為羸疾不自堪,因數求解總管以探帝心。” 宋 文天祥 《議糾合兩淮復興》詩序:“已而諸將校諸幕皆來,俱憤北不自堪。”

旅瑣

旅居困頓。語出《易·旅》:“旅瑣瑣,斯其所取災。” 王弼 註:“寄旅不得所安,而為斯賤之役,所取致災,志窮且困。” 宋 張方平 《送客游兗海》詩:“訪舊自堪寬旅瑣,賢侯況似 蜀 文翁 。”《宋史·度宗紀》:“以文武官在選困於部吏,隆寒旅瑣可閔,詔吏部長貳、郎官日趣銓注,小有未備,特與放行。” 清 顧炎武 《答王茂衍》:“乃荷千里賜書,勤勤懇懇,且為之謀其旅瑣而助其躋陵,所謂情同金石,義薄雲天,非時流之可企矣。”

賢侯

對有德位者的敬稱。 三國 魏 邯鄲淳 《贈吳處玄詩》:“見養賢侯,於今四祀。” 唐 權德輿 《武公神道碑銘》:“中朝名卿大夫,四方賢侯通人,多與公為道義之交。”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驛里相逢》:“盛德感賢侯,相逢信非偶。” 清 全祖望 《新會張明府惕庵以予將去粵有諸生無福之嘆》詩:“孤負賢侯屬望奢,幾時帶草盡開花。”

文翁

漢 廬江 舒 人。 景帝 末,為 蜀 郡守,“仁愛好教化”,在 成都 市中起學官,入學者免除徭役,成績優者為郡縣吏,每出巡視,“益從學官諸生明經飭行者與俱,使傳教令”。 蜀 郡自是文風大振,教化大興。見《漢書·文翁傳》。後世用為稱頌循吏的典故。《隸釋·漢李翕析里橋郙閣頌》:“僉曰大平兮, 文翁 復存。” 唐 杜甫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詩:“但見 文翁 能化俗,焉知 李廣 不封侯。” 宋 范仲淹 《和并州鄭宣徽見寄》:“向此行春無限樂,卻慚何道繼 文翁 。” 清 姜埰 《雜詠》:“思 吳 失 張翰 ,化 蜀 愧 文翁 。”

詩詞推薦

送客游兗海原文_送客游兗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