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方西樵(時西樵以召還京)·其二

作者:王漸逵 朝代:明代

原文

西周圮王跡,吾道嗟淪幽。

管晏自成書,桓文復攘脩。

至今功利波,浸潤不可收。

達士耀以夸,愚者竊其流。

寥寥二千載,世儒事搜求。

未探東魯津,已陟齊晉丘。

迷錮既已深,和扁無良謀。

燕石自珍媚,但見識者羞。

詩詞問答

問:《贈方西樵(時西樵以召還京)·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押尤韻

2. 時西樵以召還京

參考注釋

西周

(1).朝代名。 周 自 武王 至 幽王 都 鎬京 , 平王 遷都 洛邑 ,以 鎬京 在 洛邑 之西,故稱 幽王 以前之 周 朝為 西周 。 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 西周 之美可尋, 文 武 之跡不墜。”《通志·三王紀下》:“自 武王 元年己卯,至 厲王 四十年己未,二百八十一年;自 共和 元年庚申,至 幽王 十一年庚午,七十一年,共三百五十二年為 西周 。”

(2).指 周 都 鎬京 。在今 陝西省 西安市 西南。《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漢 鄭玄 箋:“ 宗周 , 鎬京 也,謂之 西周 。”《國語·周語上》:“ 幽王 二年, 西周 三川皆震。” 韋昭 註:“ 西周 , 鎬京 也。” 晉 潘岳 《西征賦》:“秣馬 皋門 ,稅駕 西周 。”

王跡

見“ 王跡 ”。

亦作“ 王跡 ”。帝王之功業。《書·武成》:“至於 大王 ,肇基王跡。” 孔 傳:“ 大王 修德,以翦齊 商 人,始王業之肇跡。”《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然王跡之興,起於閭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禪》:“及 齊桓 之霸,爰窺王跡。” 宋 宇文虛中 《古劍行為劉善長作》:“公家祖皇提三尺,素靈中斷開王跡。”

吾道

我的學說或主張。《論語·里仁》:“子曰:‘ 參 乎!吾道一以貫之。’” 唐 杜甫 《屏跡》詩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宋史·道學傳二·楊時》:“ 顥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書》:“聞 孫逸仙 亦倡是説,竊幸吾道不孤。”

管晏

亦作“筦晏”。 管仲 和 晏嬰 的並稱。皆 春秋 時 齊國 名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子之稱 淳于先生 , 管 晏 不及,及見寡人,寡人未有得也。”《漢書·董仲舒傳贊》:“ 劉向 稱‘ 董仲舒 有王佐之材,雖 伊 呂 亡以加, 筦 晏 之屬,伯者之佐,殆不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諸子》:“ 管 晏 屬篇,事覈而言練。” 元 冉琇 《海州》詩:“ 管 晏 非王佐, 田 韓 有霸圖。” 清 戴名世 《岳薦傳贊》:“世謂 管 晏 有用而無體,佛 老 有體而無用者,不知聖賢之體用者也。”

成書

(1).完整的書。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八:“ 子容 又圖其形制,著為成書,上之,詔藏於祕閣。”

(2).成為一部書。 魯迅 《<南腔北調集>題記》:“便名之曰《南腔北調集》,準備和還未成書的將來的《五講三噓集》配對。”

桓文

春秋 五霸中 齊桓公 與 晉文公 的並稱。《孟子·梁惠王上》:“ 仲尼 之徒,無道 桓 文 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後漢書·皇甫嵩傳》:“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 桓 文 之事也。” 唐 李白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詩:“節制非 桓 文 ,軍師擁熊虎。”

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直到今天

功利

(1) 功名利祿。多含貶義

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莊子·天地》

(2) 功業所帶來的利益

民知誅罰之皆起於身也,故疾功利於業,而不受賜於君。——《韓非子·難三》

浸潤

(1) 液體漸漸滲入或附著在固體表面

春雨浸潤著田野

(2) 也指讒言

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決不能,必須不

而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達士

明智達理之士

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呂氏春秋·知分》

寥寥

(1).空虛貌。《呂氏春秋· * 》:“俗主虧情,故每動為亡敗,耳不可贍,目不可厭,口不可滿,身盡府種,筋骨沉滯,血脈壅塞,九竅寥寥,曲失其宜。” 高誘 註:“極三關之欲以病其身,故九竅皆寥寥然虛。”《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混《遊覽》>》:“淒淒節序高,寥寥心悟永。” 李善 註:“《莊子》曰:‘寥已吾志。’ 郭象 曰:‘寥然空虛也。’” 宋 曾鞏 《將之江淛遂書懷別》詩:“功名竟安在,富貴空寥寥。”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中:“自從辭君親,久不為是役。落落無為鄉,寥寥不齊邑。伊誰與為禮,見此孤立石。”

(2).寂寞;孤單。 唐 宋之問 《溫泉莊臥疾寄楊七炯》詩:“移疾臥茲嶺,寥寥倦幽獨。” 明 梁辰魚 《瓦盆兒·立秋夜悼亡》套曲:“聽落葉,小窗敲,怎禁他雲房獨掩夜寥寥。空贏得淚痕濃,黯淡了鮫綃。” 清 唐孫華 《題張漢昭小像》詩:“寥寥 蔣生 徑,賴有 羊 與 求 。聞君妙方術,久疾應手瘳。”

(3).形容數量少。 唐 權德輿 《舟行見月》詩:“月入孤舟夜半晴,寥寥霜雁兩三聲。”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古今當其任者,蓋寥寥可數。” 清 趙翼 《舟行》詩:“知有煙村緣水灣,寥寥一犬吠柴關。” 巴金 《利娜》:“無垠的荒野,稀落的城市,寥寥的人口,稀少的村莊。”

(4).廣闊;空曠。 三國 魏 曹操 《善哉行》之三:“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魏書·術藝傳·張淵》:“恢恢太虛,寥寥帝庭,五座並設,爰集神靈。”註:“恢恢、寥寥,皆廣大清虛之貌。” 金 王若虛 《哀雁詞》:“鳥之遠害,宜莫如鴻,浩浩長風,寥寥遠空,邈乎冥濛,去萬里而無窮。” 清 周亮工 《與黃濟叔論印章書》:“寥寥寰宇,罕有合作,三十年來,其 朱修能 乎?”

(5).雄勁;清越。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雄渾》:“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唐 姚合 《過無可上人院》詩:“寥寥聽不盡,孤磬與疏鍾。” 唐 鄭綮 《開天傳信記》:“ 力士 再拜賀曰:‘非常之事也,願陛下為臣一奏之。’其聲寥寥然,不可名言也。”

千載

千年。形容歲月長久。《漢書·王莽傳上》:“於是羣臣乃盛陳‘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載同符’。” 唐 韓愈 《歧山下》詩:“自從 公旦 死,千載閟其光。” 清 昭槤 《嘯亭雜錄·三年喪》:“惟我 純皇 孝摯性成,力阻浮議,使千載之陋,更於一旦。”

世儒

(1).俗儒。《史記·律書》:“豈與世儒闇於大較,不權輕重,猥雲德化……遂執不移等哉!” 三國 魏 曹植 《贈丁廙》詩:“君子通大道,無願為世儒。” 宋 陸游 《唐虞》詩:“大道豈容私學裂,專門常怪世儒非。” 清 惲敬 《崇仁學案書後》:“至與弟訟祭田一事,世儒多為先生設辭以解者,此未得先生之意也。”

(2).指經師。 漢 王充 《論衡·問孔》:“世儒學者,好信師而是古,以為賢聖所言皆無非,專精講習,不知難問。” 漢 王充 《論衡·書解》:“著作者為文儒,説經者為世儒。”

(3).當代的學者。 唐 柳宗元 《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門人世儒,是以增慟。”

搜求

尋求

搜求驗方

東魯

(1).原指 春秋 魯國 。後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諤》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聖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和扁

古代良醫 和 與 扁鵲 的合稱。《漢書·藝文志》:“太古有 岐伯 、 俞拊 ,中世有 扁鵲 、 秦和 。” 顏師古 註:“ 和 秦 醫名也。” 唐 劉禹錫 《謝賜廣利方表》:“長驅 和 扁 ,高視 農 軒 。” 宋 范成大 《問天醫賦》:“訪 和 扁 以制度,招 桐 雷 使炮炙。” 清 金農 《橫山田廬獨吟》:“松下百骸輕,清風勝 和 扁 。”

良謀

見“ 良謨 ”。

燕石

(1). 燕山 所產的一種類似玉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嬰石” 晉 郭璞 註:“言石似玉,有符彩嬰帶,所謂 燕 石者。”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聖水》:“ 聖水 又東,逕 玉石山 ,謂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談遷 《故宮賦》:“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覽》卷五一引《闕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東,歸西藏之,以為大寳。 周 客聞而觀焉,主人端冕玄服以發寳,華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盧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與瓦甓不異。’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後以“燕石”喻不足珍貴之物。 晉 葛洪 《抱朴子·吳失》:“樂天任命,混一榮辱,進無悅色,退無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進趨,揭其不貲之寳,以競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贈範金鄉》詩之一:“我有結緑珍,久藏濁水泥。時人棄此物,乃與 燕 石齊。”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鳳丹 《重刻<日損齋筆記>序》:“以視碔砆 燕 石,車載斗量,無所短長輕重者,其貴與賤之相去何如也。”

(3).用為自謙凡庸之詞。 晉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訓,旁味《方言》,復為之解。觸事廣之,演其未及,摘其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補琬琰之瑕,俾後之瞻涉者,可以廣寤多聞爾。” 唐 包佶 《酬於侍郎湖南見寄十四韻》:“ 楚 材欣有適, 燕 石愧無功。” 宋 蘇軾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漫遣鯉魚傳尺素,卻將 燕 石報瓊華。”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隱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詩:“早勒勛庸 燕 石上,佇光綸綍 漢 庭中。” 馮浩 箋註:“《後漢書》: 竇憲 大破北單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銘。” 唐 霍總 《塞下曲》:“豈要銘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參見“ 燕然石 ”。

自珍

自愛;珍惜己體。《漢書·賈誼傳》:“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淵潛以自珍。”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詩之三:“一失不足傷,念子孰自珍。” 宋 陸游 《草書歌》:“小兒勸我當自珍,勿為門生書棐幾。”

識者

有見識的人。《漢書·師丹傳》:“京師識者鹹以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請,四方所瞻卬也。” 顏師古 註:“識者,謂有識之人也。”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誰。”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談小品文》:“這一層,卻要讀者有選擇的眼光,也希望識者給相當的指點的。”

詩詞推薦

贈方西樵(時西樵以召還京)·其二原文_贈方西樵(時西樵以召還京)·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