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三賢詩·其二·理寒石

作者:王士禎 朝代:清代

蘇門三賢詩·其二·理寒石原文

魯連蹈東海,其志恥帝秦。

龔生夭天年,詎知有美新。

陶公懷晉室,聊存頭上巾。

嗟哉均垍流,乃愧青岩甄。

西華理寒石,為儒甘賤貧。

奉母蓬藋中,歸潔恐辱身。

梟鏡交蹄跡,神州日沉淪。

靈氛久上天,呼號竟無因。

感激變姓名,下士良苦辛。

何人傳節義,誦言聊一申。

詩詞問答

問:蘇門三賢詩·其二·理寒石的作者是誰?答:王士禎
問:蘇門三賢詩·其二·理寒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王士禎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真韻 出處:漁洋山人精華錄卷三

2. 破鏡與獍同

參考注釋

魯連

指 魯仲連 。 戰國 時 齊國 人。有計謀,但不肯做官。常週遊各國,排難解紛。 秦 軍圍 趙 都 邯鄲 , 魯連 以利害進說 趙 魏 大臣,勸阻尊 秦 為帝,曾說:“彼( 秦昭王 )即肆然稱帝, 連 有蹈 東海 而死耳!” 齊國 要收復被 燕國 占據的 聊城 時,又寫信勸說 燕 將撤守。 齊王 打算給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是一個兼有隱士、俠客和政治家特點的人。事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後因被視為奇偉高蹈、不慕榮利的代表人物。 南朝 梁 江淹 《詣建平王上書》:“夫 魯連 之智,辭祿而不返。” 唐 李白 《古風》之十:“ 齊 有倜儻生, 魯連 特高妙。” 清 方文 《夜泊東昌》詩:“紛紛來往者,猶有 魯連 無?” 陳毅 《冬夜雜詠·含羞草》:“ 魯連 不帝 秦 , 田橫 刎頸死。”亦稱“ 魯連子 ”。 宋 岳珂 《桯史·晦庵感興詩》:“世無 魯連子 ,千載徒悲傷。” 明 高啟 《送沉徵士鉉歸海上》詩:“倘見 魯連子 ,殷勤煩寄聲。”

東海

(1) 亞洲東部邊緣海,西接中國大陸,北連黃海,南接南海,面積77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370米,廣闊的東海大陸架是良好的漁場

(2) 泛指東方的大海

帝秦

尊奉 秦王 為帝。 戰國 時 秦 軍圍 趙 都 邯鄲 , 魏王 使客將軍 辛垣衍 說 趙 奉 秦王 為帝,以解 邯鄲 之圍。 齊 魯仲連 曉以利害,終使 趙 魏 同息此議。事見《戰國策·趙策三》。後以屈奉暴君或異族統治者為“帝秦”。 陳去病 《有懷劉三純苦念西狩無畏》詩:“其二有 漸離 ,生來恥帝 秦 。” 傅尃 《感懷》詩:“枉勞奔走十年身,興 漢 誰知竟帝 秦 。”

天年

(1) 自然的壽數

盡其天年。——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方〉∶年成

今年天年不好,糧食收成少

(3) 〈方〉∶時期;時代

這種打仗的天年,家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美新

王莽 簒 漢 稱帝,國號 新 , 揚雄 作《劇秦美新》一文,稱頌 新 朝之美,以取悅於王莽。後因以“美新”為阿諛諂媚之典。 清 黃宗羲 《明儒學案·東林學案總論》:“清議熄,而後有美 新 之上言,媚奄之紅本。” 胡懷琛 《乙卯雜詩》:“千古美 新 留話柄, 西京 才子説 揚 劉 。”

陶公

(1).指 晉 陶侃 。《晉書·陶侃傳》:“尚書 梅陶 與親人 曹識 書曰:‘ 陶公 機神明鑑似 魏武 ,忠順勤勞似 孔明 , 陸抗 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 唐 李商隱 《潭州》詩:“ 陶公 戰艦空灘雨, 賈傅 承塵破廟風。”

(2).指 陶安公 。傳說中的神仙。 漢 劉向 《列仙傳·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鑄冶師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 陶公 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

(3).指 唐 陶沔 。 唐 開元 末, 陶沔 與 李白 、 孔巢父 、 韓準 、 裴政 、 張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徠山 下之 竹溪 ,日縱酒酣歌,時號“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詩:“ 陶公 有逸興,不與常人俱。築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題註:“《山東通志》: 半月臺 ,在舊 單縣 城東北隅,相傳 陶沔 所築。”

(4).指 晉 陶潛 。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南呂八月》:“既傳 蘇子 之書,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詩:“恭陪竹林宴,留醉與 陶公 。” 明 高啟 《因病不飲》詩:“斯味 禹 所惡,攝生笑無功。從此便可止,賦詩繼 陶公 。”按, 陶潛 有《止酒》詩。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後,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託,不獨《詠荊軻》一章也。”

頭上

(1).頭的上方;頭頂。 五代 齊己 《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二:“春殘相憶 荊江 岸,一隻杜鵑頭上啼。” 許傑 《慘霧》下:“村上的婦人們……恐怕惡魔在他們的頭上迴旋著,正如強悍的老鷹一般,轉瞬間把他們的生命如打小雞一般的啄去。”

(2).指時候,時間的某一點。《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巫娘子 取一塊來喫,又輭又甜,況是飢餓頭上,不覺一連喫了幾塊。”《紅樓夢》第八十回:“ 香菱 説到熱鬧頭上,忘了忌諱。” 高延昌 《我的朋友》一:“到第五天頭上,老師就叫 靳秀蘭 去看車。”

(3).先,前頭。《 * 詞話》第六九回:“説在頭上,就是爹賞的這銀子,小媳婦也不敢領去,寧可領了爹言語,對太太説就是了。”

(4).方位詞。用在名詞後,表示在某種事物的範圍以內。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我向這筵席頭上整扮,做一箇縫了口的撮合山。” 王西彥 《一個小人物的憤怒》:“現在,同樣神聖的義務輪到自己頭上來了。” 汪曾祺 《七里茶坊》:“為什麼找到我頭上呢?說是以前去了兩撥人,都鬧了意見回來了。”

嗟哉

嘆詞。 漢 馬援 《武溪深行》:“滔滔 武溪 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 五溪 兮多毒淫。”《後漢書·耿弇傳論》:“嗟哉,義重於生,以至是乎!” 唐 韓愈 《嗟哉董生行》:“嗟哉 董生 朝出耕,夜歸讀古人書,盡日不得息。”

青岩

亦作“ 青嵓 ”。青山。 南朝 梁 沉約 《赤松澗》詩:“ 松子 排煙去,英靈渺難測……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唐 孟浩然 《尋白鶴嵓張子容隱居》詩:“白鶴青嵓畔,幽人有隱居。” 清 厲鶚 《小吳軒曉望用清遠道士韻》:“豈知青嵓端,有客早揮翰。”

西華

道教仙宮名。對 東華 而言。 東華 為男仙所居,以 東王公 領; 西華 為女仙所居,以 西王母 領。故女仙名籍稱《西華仙籙》。《雲笈七籤》卷七:“《八素經》云: 西華宮 有琅簡蕊書,當為真人者,乃得此文。”

寒石

(1).寒冷的岩石。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七:“驅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逕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

(2).即鹵鹼。入中藥,味苦,性寒。主治大熱消渴等。 漢 嚴遵 《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陽之至也,煎砂爛石,飛鳥絶,水蟲疾,萬物枯槁,江湖消竭。當此之時,入沉清泉,出衣絺綌,燕高臺,服寒石,猶不能任也。”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五·鹵鹼》。

賤貧

(1).卑賤貧困。《楚辭·九章·惜誦》:“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賤貧。”《梁書·儒林傳·范縝》:“ 子良 問曰:‘君不信因果,世間何得有富貴,何得有賤貧?’”《新唐書·魏元忠傳》:“志士在富貴與賤貧,皆思立功名以傳於後,然知己難而所遇罕。”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宮恕堂》:“素志安賤貧,心計鄙鑽核。”

(2).指卑賤貧困的人。 唐 盧綸 《過司空曙村居》詩:“遂性在耕稼,所交唯賤貧。” 元 揭傒斯 《送袁先輩之旴江》詩:“賤貧戀知己,親愛畏離別。” 清 方文 《送陳子垣游上谷兼寄從子奕於司理》詩:“主是賤貧交不薄,文因山水助非虛。”

蓬藋

(1).蓬草和藋草。泛指草叢;草莽。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披東郊之寥廓,入蓬藋之荒茫。”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初夏遊楞伽精舍次韻》:“伊余採樵者,蓬藋方索寞。” 清 唐孫華 《冬日書懷》詩:“思欲逃蓬藋,棲彼林谷幽。”

(2).指代草舍,貧者所居。 宋 陸游 《老馬》詩:“馬固忘華廄,士亦安蓬藋。” 元 王禎 《農書》卷一:“﹝農者﹞飯麄糲,居蓬藋。” 清 錢謙益 《祭王二溟方伯文》:“我困蓬藋,黨禍未了。”

辱身

謂屈辱自己的身份。語本《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伯夷 叔齊 與!”《史記·刺客列傳》:“ 聶政 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養老母。’” 司馬貞 索隱:“言其心志與身本應高絜,今乃卑下其志,屈辱其身。” 晉 葛洪 《抱朴子·交際》:“以違時為清高,以救世為辱身。”

梟鏡

見“ 梟獍 ”。

神州

(1) 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毛 * 《送瘟神》

靈氛

(1).古代善占吉凶者。《楚辭·離騷》:“索藑茅以筳篿兮,命 靈氛 為余占之。” 王逸 註:“ 靈氛 ,古明占吉凶者。” 清 顧炎武 《前詩意有未盡再賦四章》之二:“順時諏日卜 靈氛 ,寶炬名香手 * 。” 清 方文 《喜彭燕又至自雲間兼訂午日之游》詩:“明發橫江招 正則 ,筳篿重與問 靈氛 。”

(2).見“ 靈芬 ”。

上天

(1) 進入天空,進入太空

飛機早已上天多時

(2) 婉辭,指人死亡

(3) 古時指天上主宰萬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呼號

(1) 通信台 之間互相聯絡時使用的稱呼。分為通報呼號和通話呼號

(2) 權威機構給無線電台和電視台規定的識別字母,有時包括數字

無因

(1).無所憑藉;沒有機緣。《楚辭·遠遊》:“質菲薄而無因兮,焉託乘而上浮?”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怨年歲之易暮,傷後會之無因。”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金剛經鳩異》:“夢至荒野,遇大河,欲渡無因。” 清 吳偉業 《梅花庵同林若撫話雨聯句》:“有待聞乾鵲,無因見皎蟾。”

(2).無故,無端。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臣聞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路,眾莫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世說新語·雅量》“ 宣武 與 簡文 太宰共載” 劉孝標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鸞 《續晉陽秋》:“﹝帝﹞雅有局鎮。嘗與 桓溫 、太宰 武陵王 晞 同乘,至板橋, 溫 密勑令無因鳴角鼓譟,部伍並驚馳……帝舉止自若。” 唐 王昌齡 《送韋十二兵曹》詩:“對坐論歲暮,絃悲豈無因。”

(3).猶無須。 唐 元稹 《酬友封話舊敘懷十二韻》:“人欺翻省事,官冷易藏威。但擬馴鷗鳥,無因用弩機。” 唐 羅虬 《比紅兒》詩:“輕小休夸似燕身,生來占斷紫宮春。 漢 皇若遇 紅兒 貌,掌上無因著別人。”

感激

(1) 因為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有好感

感激不盡

我把電話打通了,他感激地謝了我。——《小桔燈》

(2) 對於施恩者懷有熱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報答恩情

感激施捨

(3) 感動奮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下士

(1) 低於中士而高於一等兵的軍士

(2) 下士的官職或職位;下士軍銜

苦辛

(1).猶辛苦。勞苦艱辛。《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後漢書·孔奮傳》:“ 奮 力行清絜,為眾人所笑,或以為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苦辛耳。” 元 羅志仁 《絕句》:“囓雪 蘇郎 受苦辛, 庾公 老作北朝臣。” 清 顧炎武 《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詩:“出營甘旨入奉母,崎嶇州里良苦辛。” 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男的捨不得女的再擔負母親的苦辛,所以情願把新生的孩子送掉。”

(2).草名。《山海經·中山經》:“又西九十里,曰 陽華之山 ,其陽多金玉,其陰多青雄黃,其草多藷藇,多苦辛。”一本作“ 苦莘 ”。

傳節

古代的通行憑證。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官一》:“夜退以明簡,夜敬以傳節。”

誦言

(1).指誦讀經書之言。《詩·大雅·桑柔》:“大風有隧,貪人敗類,聽言則對,誦言如醉。” 鄭玄 箋:“貪惡之人,見道聽之言則應答之,見誦《詩》《書》之言,則冥臥如醉。”

(2).猶誦讀。 宋 沉作喆 《<寓簡>序》:“予屏居山中,無與晤語,有所記憶,輒寓諸簡牘……已而誦言之,則欣然如見平生故人抵掌劇談,一笑相樂也。”

(3).公開聲稱;明說。誦,通“ 訟 ”。《漢書·高后紀》:“ 平陽侯 馳語太尉 勃 , 勃 尚恐不勝,未敢誦言誅之。”《史記》作“訟言”。《續資治通鑑·宋徽宗政和元年》:“然意廣才疏,凡所當為,先於公座誦言,故不便者得預為計。”

(4).稱頌之言。 明 范景文 《張蓬元<撫畿疏草>序》:“余於上之知公用公,以卜太平,而未暇誦公,公亦非一二誦言所可既也。”

詩詞推薦

蘇門三賢詩·其二·理寒石原文_蘇門三賢詩·其二·理寒石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