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二首·其二原文
至人非無夢,夢醒夢亦無。
我今覺有夢,試問醒否乎。
未醒而雲醒,非智乃自誣。
但恐醒亦幻,忘眠以嗟吁。
詩詞問答
問:夢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夢二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五
參考注釋
至人
(1).道家指超凡脫俗,達到無我境界的人。《莊子·齊物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 漢 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風振海而不能驚。”《莊子·外物》:“唯至人乃能游於世而不僻,順人而不失己。”
(2).舊指思想或道德修養最高超的人。《荀子·天論》:“故明於天人之分,則可謂至人矣。”《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 司馬貞 索隱引 張機 曰:“體盡於聖,德美之極,謂之至人。” 三國 魏 嵇康 《聲無哀樂論》:“若夫 鄭 聲,是音聲之至妙。妙音感人,猶美 * 志,耽槃荒酒,易以喪業,自非至人,孰能御之!”
試問
(1).試著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晉書·孫綽傳》:“沙門 支遁 試問 綽 :‘君何如許?’” 唐 牛僧孺 《玄怪錄·張左》:“ 左 甚異之,試問所從來,叟但笑而不答。” 清 王夫之 《上蔡威函先生》詩:“白苹秋色里,試問採蓮津。”
(2).試著提出問題。用於質問對方或者表示不同意對方的意見。 宋 蘇軾 《又和劉景文韻》:“試問壁間題字客,幾人不為看花來?”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試問當年作者,有一不肖之人、輕薄之子厠於其間乎?” 許地山 《危巢墜簡》:“試問亘古以來這第一流人物究竟有多少?”
(3).考問。《新唐書·文藝傳中·李邕》:“未幾辭去, 嶠 驚,試問奧篇隱帙,了辯如響, 嶠 嘆曰:‘子且名家!’”《宋史·選舉志三》:“諸正名學生有試問《景祐新書》者,諸判局闕而合差,諸秤漏官五年而轉資者,無不屬於祕書。”《元史·選舉志一》:“以《通鑑節要》用 蒙古 語言譯寫教之,俟生員習學成效,出題試問,觀其所對精通者,量授官職。”
自誣
(1).自行承認妄加於己的不實之詞。《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有囚實不 * 而被考自誣。”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 龐企 ﹞坐事繫獄,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誣服之。”《資治通鑑·秦二世皇帝二年》:“ 趙高 治 斯 ,榜掠千餘,不勝痛,自誣服。”
(2).自欺。《韓詩外傳》卷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內不自誣,外不誣人,以是尊賢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儒者也。”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峽久居夔府將適江陵漂泊有詩凡四十韻》:“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誣。” 宋 張載 《正蒙·乾稱》:“失於聲,繆迷其四體,謂己當然,自誣也。”
(3).輕視自己。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必謂天下人心皆不正,又何其過尊西人而自誣之甚也。”
嗟吁
傷感長嘆。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一百韻》:“耽眠稀醒素,憑醉少嗟吁。” 元 張可久 《一半兒·落花》曲:“枝上翠陰啼鷓鴣。謾嗟吁,一半兒因風,一半兒雨。” 清 秋瑾 《精衛石》彈詞:“婚姻已定難更改,空自嗟吁氣惱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