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原文
明朝蓬島去,白雪滿頭飛尊師祖葬於此,每歲上元必來省墓。去墓十里有大悲寺,元豐初有客姓葉宿於寺,因口占詩八句,僧但記其斷章云云。)。
詩詞問答
問:句的作者是誰?答:葉某
問:句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注釋
1. 押微韻
2. 《輿地紀勝》卷一○七《廣南西路·昭州》 《輿地紀勝》:恭城縣西水島之平山,古傳(葉靖
參考注釋
明朝
〈方〉∶明天
蓬島
即 蓬萊山 。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八:“但求 蓬島 藥,豈思農鳸春?”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溪之勝》詩:“ 桃源 與 蓬島 ,仙界疑未遙。”參見“ 蓬萊 ”。
白雪
(1).潔白的雪。《孟子·告子上》:“白雪之白,猶白玉之白與?”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唐 岑參 《熱海行送崔侍御還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遙旋滅。”《紅樓夢》第四九回回目:“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陳毅 《延安寶塔歌》:“紅日照白雪,萬眾齊仰望。”
(2).比喻白色物。 唐 張鷟 《遊仙窟》:“黑雲裁兩鬢,白雪分雙齒。” 宋 蘇舜欽 《次韻和師黯》:“青雲失路初心遠,白雪盈簪壯志閒。”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詩說·白雪黃雲》:“詩人喜 荊公 ‘繰成白雪桑重緑,割盡黃雲稻正青’之句,莫不極口稱誦,而不知其有斧鑿痕。竊謂雪不成繰,雲不可割,請易繰為捲,易割為收,則絲麥自見。” 元 盧摯 《沉醉東風·春情》曲:“白雪柳絮飛,紅雨桃花墜。”
(3).古琴曲名。傳為 春秋 晉 師曠 所作。 戰國 楚 宋玉 《諷賦》:“中有鳴琴焉,臣援而鼓之,為《幽蘭》、《白雪》之曲。”《淮南子·覽冥訓》:“昔者 師曠 奏《白雪》之音,而神物為之下降。”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揚《白雪》,發清角,理正聲,奏妙曲。” 唐 李白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詩:“《白雪》亂縴手,《緑水》清虛心。” 清 曹寅 《冬蘭》詩:“此即希聲曲,應和《白雪》彈。”
(4).喻指高雅的詩詞。 唐 羅隱 《秋日有酬》詩:“腰間印佩黃金重,卷里詩裁白雪高。” 前蜀 韋莊 《對酒》詩:“白雪篇篇麗,清酤盞盞深。” 宋 王禹偁 《次韻和仲鹹送池秀才西遊》:“青霄路在何難到,白雪才高豈易酬。” 清 陳維崧 《沁園春·同遠公和友人贈答之作》詞:“況白雪連箱,讀之氣盡;紅牙一曲,聞者心灰。”
(5).詞調名。 宋 楊無咎 創作。雙調九十五字。《詞譜》卷二四:“《白雪》,調見《逃禪集》, 楊無咎 自製曲題,本賦雪,故即以‘白雪’名調。”
(6).道教語。指水銀。一說指唾液。 唐 呂岩 《敲爻歌》:“拔取天根並地髓,白雪黃芽自長成。” 宋 蘇軾 《辨道歌》:“離南為室坎為家,先凝白雪生黃芽。”《西遊記》第十七回:“原來是三個妖魔,席地而坐……都在那裡高談闊論。講的是立鼎安爐,摶砂鍊汞,白雪黃芽,傍門外道。”
師祖
(1).師承;效法。《宋書·謝靈運傳論》:“ 王褒 、 劉向 、 揚 、 班 、 崔 、 蔡 之徒,異軌同奔,遞相師祖。”
(2).即祖師。 宋 曾鞏 《上歐陽學士第一書》:“真六經之羽翼,道義之師祖也。”
(3).稱老師的父親或師父的老師。《西遊記》第十六回:“眾僧道:‘師祖來了。’ 三藏 躬身施禮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師之父·師祖》:“ 魏叔子 《師友行輩議》:德業之師,以父道事之,師之父尊其稱曰祖,師之妻尊其稱曰母,此名之不可殺者也。”《禪林寶訓》卷一:“﹝ 演祖 曰﹞山門執事,知因識果,若師翁輔 慈明 師祖乎。”
於此
(1).在此。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順天道以殺伐,時休息於此。”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依世尚同,詭時則異。有一於此,兩非默置。”
(2).如此。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思計此變,無傷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還之。”
(3).至此;至今。 宋 蘇軾 《潮州修韓文公廟碑》:“獨 韓文公 起布衣,談笑而麾之。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
上元
(1).節日名。俗以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也叫元宵節。《舊唐書·中宗紀》:“﹝ 景龍 四年﹞丙寅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觀燈。”《水滸傳》第六六回:“次日,正是正月十五日,上元佳節,好生晴明,黃昏月上,六街三市,各處坊隅巷陌,點放花燈,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登高》:“歲上元夜,寺僧燃燈遶塔奏樂,金光明空,樂作天上矣。”
(2).古代曆法名稱之一。《史記·天官書》:“其紀上元。” 司馬貞 索隱:“上元是古歷之名。”《新五代史·司天考》:“布算積分,上求數千萬歲之前,必得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而日、月、五星皆會於子,謂之上元,以為曆始。”
(3).舊以六十年為一甲子,講陰陽五行的人以三個甲子共一百八十年為一周,稱其中的第一個甲子為“上元”。
(4).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仙女名,即“上元夫人”。 唐 王勃 《七夕賦》:“ 上元 錦書傳寶字, 王母 瓊箱薦金約。” 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三:“西海宴 王母 ,北宮邀 上元 。”
(5).指上天、太空。 唐 《南至日隔仗望含元殿香爐》詩:“抗殿疏元首,高高接上元。”
(6).指帝王。 明 張居正 《壽嚴少師三十韻》:“握斗調元化,持衡佐上元。”
省墓
祭掃墳墓。《南齊書·沉文季傳》:“ 休祐 被殺,雖用薨禮,僚佐多不敢至。 文季 獨往省墓展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孝經庶人章》:“公一日省墓至寺中,有父老五六輩上謁,進脫粟飯。”
大悲
(1).極悲哀。《呂氏春秋·明理》:“夫有天賞得為主,而未嘗得主之實,此之謂大悲。”
(2).佛教語。救人苦難之心,謂之悲;佛菩薩悲心廣大,故稱大悲。《大般涅槃經》卷十一:“三世諸世尊,大悲為根本……若無大悲者,是則不名佛。” 唐 楊炯 《盂蘭盆賦》:“上妙之座,取於 燈王 之國;大悲之飯,出於 香積 之天。” 傅尃 《感秋》詩之四:“誓願眾生終度盡,幾時穩放大悲船。”
元豐
宋神宗趙頊年號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齊安舟行適 臨汝。(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 宋· 蘇軾《石鐘山記》
客姓
在一姓聚族而居的村莊中稱外來戶的姓
口占
(1).謂口授其辭。《漢書·遊俠傳·陳遵》:“ 遵 馮幾,口占書吏,且省官事,書數百封,親疏各有意, 河南 大驚。” 宋 陸游 《南唐書·盧郢傳》:“ 郢 忽顧筆吏,口占使書,不竄易一字。 鉉 服其工。”
(2).謂作詩文不起草稿,隨口而成。《漢書·朱博傳》:“閤下書佐入, 博 口占檄文。”《資治通鑑·齊明帝建武二年》:“﹝帝﹞善屬文,多於馬上口占,既成,不更一字。” 朱自清 《冬天》:“ S君 口占兩句詩道:‘數星燈火認漁村,淡墨輕描遠黛痕。’”
斷章
(1).截取詩文中的一章一段。《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杜預 註:“譬如賦詩取其一章而已。”
(2).詩文的一章一段。 唐 元稹 《善歌如貫珠賦》:“吟斷章而離離若間,引妙囀而一一皆圓。”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樂府一》:“ 韓子蒼 在 海陵 ,送 葛亞卿 詩斷章云:‘今日一盃愁送春,明日一盃愁送君。君應萬里隨春去,若到 桃源 問歸路。’”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一》:“作詩者未必有意於是, 孔子 取其有會於吾心耳。 孔子 之於詩有斷章之取也。”
(3).劃分章節。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斷章有檢,積句不恆。”
(4).詩文的結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若夫絶筆斷章,譬乘舟之振楫;會詞切理,如引轡以揮鞭。克終底績,寄深寫遠。”
(5).指斷代史。對通史而言。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上》:“《漢書》斷章,事終 新 室。”
云云
如此,這樣
他來信說讀了不少新書,很有心得云云
鳥具對所得詩句云云。——明· 魏禧《大鐵椎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