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隱詩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招隱詩原文

招隱有成例,束帛蒲輪徵。

其實多難副,欲隱乃炫名。

吁嘻更甚者,復以充隱稱。

世變風愈下,矯托非人情。

所以安車求,不聞在虞廷。

股肱佐元首,喜起歌載賡。

我欲辟四門,天衢坦蕩平。

拒人曷其可,曲已有不能。

庶幾兩不失,冀得真俊英。

錯薪之子思,肥遁幽人貞。

富貴圖誠小,致澤量應宏。

待賈韞櫝答,末難荷蕢征。

苟其有耽心,朝野何殊程。

詩詞問答

問:招隱詩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招隱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十一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九

2. 昔人此作欲招隱者而去予是什欲招隱者而來且以崇實去文亦可謂之反招隱而非同康琚寓意云爾

參考注釋

招隱

(1).徵召隱居者出仕。 唐 高適 《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詩:“幸逢明盛多招隱,高山大澤徵求盡。” 明 楊慎 《春興》詩:“難教遲暮從招隱,擬把生涯學醉歌。” 清 周亮工 《與王啟伯總戎》詩:“ 小山 有賦人招隱,大樹無心世任看。”

(2).招人歸隱。 唐 駱賓王 《酬思玄上人林泉》詩:“聞君招隱地,髣髴 武陵 春。” 明 薛蕙 《草堂》詩:“珍重故人招隱意,草堂南郭可淹留。” 清 楊承憲 《三姝媚》詞:“拂拂空香,引訪秋騷客,來歌招隱。”

成例

成形的做法;常規;先例

還按成例辦

束帛

捆為一束的五匹帛。古代用為聘問、饋贈的禮物。《易·賁》:“束帛戔戔。”《周禮·春官·大宗伯》“孤執皮帛” 漢 鄭玄 註:“皮帛者,束帛而表以皮為之。” 賈公彥 疏:“束者十端,每端丈八尺,皆兩端合卷,總為五匹,故云束帛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欽士》:“是以明主旅束帛於窮巷……而以致賢為首務,得士為重寳。” 唐 元稹 《陽城驛》詩:“何以持為聘?束帛藉琳球。”《資治通鑑·後晉齊王開運二年》:“今優人一談一笑稱旨,往往賜束帛、萬錢、錦袍、銀帶,彼戰士見之,能不觖望?”

蒲輪

指用蒲草裹輪的車子。轉動時震動較小。古時常用於封禪或迎接賢士,以示禮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始以蒲輪迎 枚生 ,見 主父 而嘆息。”《漢書·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 魯 申公 。” 顏師古 註:“以蒲裹輪取其安也。” 唐 羅鄴 《費拾遺書堂》詩:“自憐葦帶同 巢 許 ,不駕蒲輪佐 禹 湯 。” 王闓運 《<衡陽縣誌>序》:“ 汪洋 為 楚 大儒,名久愈章,蒲輪寂寞,蘭佩芬芳。”

其實

(1) 承上文轉折,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

畫家其實並非不懂世故

(2) 確實;的確

其實不是她說的那個意思

多難

眾多難成之事;很多困難。《詩·周頌·訪落》:“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多,眾也。我小子耳,未任統理國家眾難成之事……難成之事,謂諸政有業未平者。”《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猶多故;多患難。《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我又會於辛苦,遇三監及 淮 夷之難也。”《左傳·昭公四年》:“ 晉 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 齊 楚 多難。” 杜預 註:“多篡弒之難。”《禮記·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 孔穎達 疏:“國家多有危難。”《三國志·吳志·劉繇傳》“ 繇 長子 基 ,字 敬輿 ,年十四,居 繇 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基 遭多難,嬰丁困苦,潛處味道,不以為戚。” 唐 杜甫 《登樓》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先鞭爭躍馬,多難患張鴟。”

炫名

(1).惑於聲名。《東觀漢記·承宮傳》:“時單于遣使求欲得見 宮 ,詔敕 宮 自整飭,對曰:‘彼徒炫名,非實識也。’”

(2).誇耀聲名。炫,通“ 衒 ”。 明 張居正 《答薊鎮督撫計邊鎮台工書》:“不識事者,未覩利言之所在,而喜為款言臆説以炫名。”

吁嘻

感嘆。 宋 歐陽修 《獲麟贈姚闢先輩》詩:“戒我以勉子,臨文但吁嘻。”

甚者

指情況比較嚴重或突出的人或事。《墨子·號令》:“傷甚者令歸治病家,善養,予醫給藥。”《漢書·宣帝紀》:“大旱,郡國傷旱甚者,民毋出租賦。” 魯迅 《書信集·致宮竹心》:“其甚者且騙取別人的文章作自己的生活費。”

充隱

冒充的隱士。《晉書·桓玄傳》:“ 玄 以歷代鹹有肥遁之士,而己世獨無,乃徵 皇甫謐 六世孫 希之 為著作,並給其資用,皆令讓而不受,號曰高士。時人名為‘充隱’。” 清 褚人穫 《堅瓠廣集·隱說》:“他如 晉 皇甫希之 ,人稱充隱, 梁 何點 人稱通隱。”

世變

時代的變遷;世事的變化。《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方無虞。” 宋 陸游 《月下小酌》詩:“世變浩無窮,成敗翻覆手。” 清 惲敬 《乙瑛碑跋》:“蓋 東漢 之末,其風氣漸及 六朝 ,可以觀世變也。” 朱自清 《<文集>二自序》:“中間相隔五年,看過了多少世變;寫到這裡,不由得要停筆吟味起來。”

矯托

1.假託;詐稱。

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說新語·自新》

(2) 情面;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

(3) 恩惠,情誼

做個人情

(4) 贈品、禮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見賈母,將人情土物各種酬獻了。——《紅樓夢》

所以

(1) 表示因果關係,常與“因為”連用

因為刻苦訓練,所以成績提高很快

(2) 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4) 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安車

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車。古車立乘,此為坐乘,故稱安車。供年老的高級官員及貴婦人乘用。高官告老還鄉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賜乘安車。安車多用一馬,禮尊者則用四馬。《周禮·春官·巾車》:“安車,彫面鷖總,皆有容蓋。” 鄭玄 註:“安車,坐乘車。凡婦人車皆坐乘。”《漢書·張禹傳》:“為相六歲, 鴻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優再三乃聽許。賜安車駟馬,黃金百斤,罷就第。” 晉 皇甫謐 《高士傳·韓康》:“ 桓帝 時,乃備元纁安車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 , 康 不得已,乃佯許諾,辭安車,自乘柴車冒晨先發。” 宋 司馬光 《王侍郎輓辭》詩之二:“清朝解鳴玉,舊里掛安車。” 明 無名氏 《運甓記·帥閫賓賢》:“安車遠聘,筐篚將誠,玉帛為媒。” 清 黃遵憲 《和鍾西耘感懷》:“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虞廷

亦作“ 虞庭 ”。指 虞舜 的朝廷。相傳 虞舜 為古代的聖明之主,故亦以“虞廷”為“聖朝”的代稱。 明 李東陽 《揭曉後次韻答何穆之等》:“極知君命如山重,親向 虞 廷拜往哉。” 明 唐順之 《跋李懷琳書<絕交書>後》:“大則 虞 庭、 禹 水、 稷 穡、 皋 刑以至 夔 石、 益 獸,各致其能而相資以成治。” 明 何景明 《寄贈張方伯》詩:“行見 虞 廷咨岳典,共看 商 室濟川材。” 清 陳確 《柬同志》:“今學者相聚言格致之學,窮極微妙,雖 虞 廷精一之旨,幾無以過之。” 朱彭壽 《安樂康平室隨筆》卷三:“禮部之設,肇端於 虞 廷之秩宗,至 成周 設為春官,職掌始備,厥後時有因革。”

股肱

(1) 大腿和胳膊。均為軀體的重要部分。引申為輔佐君主的大臣。又比喻左右輔助得力的人

君之卿佐,是謂股肱;股肱或虧,何痛如之!——《左傳·昭公九年》

(2) 又如:股肱之臣

(3) 輔佐,捍衛

昔周公大公股肱 周室,夾輔 成王。——《左傳·僖公二十六年》

元首

(1) 頭

元首股肱

(2) 君主

凡昔元首。——唐·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當承元首之明。——宋· 司馬光《謝門下侍郎表》

(3) 國家的最高領導人

喜起

語出《書·益稷》:“﹝帝﹞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孔 傳:“股肱之臣喜樂盡忠,君之治功乃起。”後以“喜起”謂君臣協和,政治美盛。 清 黃宗羲 《子劉子形狀》:“方且為內降,為留中不報,又何以追喜起之盛乎。”

四門

(1).指明堂四方的門。《書·舜典》:“賓於四門,四門穆穆。”《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闢四門而開四聰。”

(2).學校名,即四門學。《舊唐書·歸崇敬傳》:“其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詳“ 四門學 ”。

(3).佛經有 釋迦牟尼 ( 淨飯王 太子)出四門受天帝感化而出家修道的傳說。《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 殷 鑒四門,幽求六歲。” 李善 注引《瑞應經》曰:“太子至十四,啟王出遊,始出城東門,天帝化作病人,即迴車,悲念人生俱有此患。太子出城南門,天帝化作老人,迴車而還,愍念人生丁壯不久。太子出城西門,天帝化作死人,迴車而還,愍念天下有此三苦。太子出城北門,天帝化作沙門,太子曰:‘善哉,唯是為快。’即迴車還,念道清浄,不宜在家。”

(4).武術名詞。使刀弄棍或打拳的一種架勢。《負曝閒談》第二回:“因他四門開得好,蒙本處提標營營官的少爺賞識了,替他補了一分糧,又給了他一道八品軍功的奬札。”參見“ 四門斗里 ”。

天衢

(1).天空廣闊,任意通行,如世之廣衢,故稱天衢。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馭飛龍於天衢,駕騏驥於萬里。” 唐 皎然 《奉陪鄭使君諤游太湖至洞庭山登真觀卻望湖水》詩:“突兀盤水府,參差沓天衢。” 清 黃遵憲 《病中紀夢述梁任父》詩:“道逢兩神人,排雲上天衢。”

(2).京都。《文選·張衡<西京賦>》:“豈伊不虔思於天衢,豈伊不懷歸於枌榆。” 劉良 註:“天衢, 洛陽 也。”《三國志·吳志·胡綜傳》:“遠處 河朔 ,天衢隔絶。” 唐 陳子昂 《申宗人寃獄書》:“天衢得以清泰,萬國得以歡寧。”

(3).指京都的大路。 唐 李賀 《漢唐姬飲酒歌》:“御服沾霜露,天衢長蓁棘。”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無官受黜》:“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衢,時秋風正厲,黃葉可掃。 島 ( 賈島 )忽吟曰:‘落葉滿 長安 。’” 宋 梅堯臣 《送張著作孟侯宰上元》詩:“天衢車馬跡,急若機上梭。”

(4).天之庇蔭、福佑。衢,通“ 庥 ”。語出《易·大畜》:“上九,何天之衢,亨。” 高亨 註:“衢讀為‘庥’,庇蔭。”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又為四表,中間為天衢,為天關,黃道之所經也。”

蕩平

(1).掃蕩平定。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 宋 蘇轍 《論渠陽蠻事札子》:“蓋 沅州 等處,昔皆用兵誅鋤首領,或徙置內地,蕩平巢穴,故所置州縣,久遠得安。” 清 李漁 《奈何天·攢羊》:“到此方知邊塞苦,悔仗才猷事遠征,何時奏蕩平?”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第二場:“國王根據 蘇成 回來的報告, 山 東已經蕩平。”

(2).平坦。 明 李贄 《答鄧石陽書》:“世間蕩平大路,千人共由,萬人共履。” 明 高攀龍 《講義·絕四章》:“吾性蕩平正直,合下與天地同體。”《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來到街頭,只見……一條無偏無倚的蕩平大路。” 章炳麟 《代議然否論》:“如是而王道蕩平,大圜停水之中無少有坎窞矣。”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庶幾

(1) 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寡人以為善,庶幾息兵革。——《史記·秦始皇本紀》

(2) 差不多;近似

全我社稷口,可以庶幾乎!

(3) 指賢者或可以成才的人

不失

(1).不偏離;不失誤。《易·隨》:“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孔穎達 疏:“以所隨之處不失正道,故出門即有功也。”《論衡·量知》:“御史之遇文書,不失分銖。” 劉盼遂 集解:“不失分銖,不出一點差錯。”

(2).不遺漏;不喪失。《老子》:“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魏源 本義:“恢恢疎闊而自無漏網之人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真,翫華而不墜其實。”

(3).還算得上;不愧。 明 胡應麟 《詩藪·外編·元》:“故蹈 元 之轍,不失為小乘;入 宋 之門,多流於外道也。” 茅盾 《子夜》十七:“ 吳蓀甫 乾笑著說:‘能進能退,不失為英雄。’”

俊英

(1).才能出眾的人。 三國 魏 曹丕 《弟蒼舒誄》:“猗歟公子,終然允臧。宜逢介祉,以永無疆。如何昊天,彫斯俊英?” 宋 范成大 《但能之提刑相別十年自曲江遠寄二詩敘舊良厚次韻為謝》之一:“憶昔驂鸞識俊英,朱旛繡斧盡能名。” 清 陳夢雷 《贈秘書黨道弘五十韻》:“廟略資神武,軍諮待俊英。”

(2).才能傑出。 元 張漢卿 《紅梨花》第二折:“早是他內性兒聰明,才調兒清正,這兩般消的人欽敬,不枉了風流俊英。” 清 唐孫華 《挽張覲文》詩之一:“兄弟推時譽,馳驅並俊英。”

錯薪

雜亂叢生的柴草。《詩·周南·漢廣》:“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毛 傳:“錯,雜也。”

之子

這個人。《詩·周南·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鄭玄 箋:“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 晉 潘岳 《悼亡詩》:“之子歸窮泉,重壤永休隔。” 金 元好問 《寄贈龐漢》詩:“之子貧居久,詩文日有功。” 清 方文 《李臨淮玄素招集松筠閣》詩:“之子蓄奇懷,中宵肆良讌。”

肥遁

同“ 肥遯 ”。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知足者則能肥遁勿用,頣光山林。”《魏書·逸士傳序》:“而肥遁不及,代有人矣。” 唐 牟融 《登環翠樓》詩:“我亦人間肥遁客,也將蹤跡寄林丘。”《舊唐書·隱逸傳序》:“退無肥遁之貞,進乏濟時之具。” 宋 王禹偁 《送晁監丞赴婺州關市之役》詩:“又不見 張生 狂醉戀 揚州 ,冬瓜堰下甘肥遁。” 明 唐順之 《書<秦風·蒹葭>三章後》:“抑亦以 秦 之不足與而優遊肥遁,若後來鑿壞羊裘之徒者在當時固已有人歟!”

幽人

(1).幽隱之人;隱士。《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孔穎達 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後漢書·逸民傳序》:“ 光武 側席幽人,求之若不及。” 清 顧炎武 《與胡處士庭訪北齊碑》詩:“策杖向郊坰,幽人在巖戶。”

(2).指幽居之士。 宋 蘇軾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幽人無事不出門,偶逐東風轉良夜。”

富貴

富裕而又有顯貴的地位

公子為人…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史記·魏公子列傳》

汗牛塞屋,富貴家之書,然富貴家人讀書有幾?——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待賈

謂等待善價出售。詳“ 待賈而沽 ”。

韞櫝

見“ 韞匵 ”。

荷蕢

語本《論語·憲問》:“子擊磬於 衛 ,有荷蕢而過 孔氏 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硜硜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 朱熹 集註:“此荷蕢者亦隱士也。”後用為隱士之典。 漢 焦贛 《易林·蹇之井》:“荷蕢隱名,以避亂傾。終身不仕,遂其潔清。” 清 孫枝蔚 《三磨蝎圖詩》:“ 韓 為吏部 蘇 翰林,我一布衣嘗荷蕢。”

耽心

同“擔心”

朝野

朝廷和民間,現指政府方面和非政府方面

何殊

猶何異。 毛 * 《向 * 的十點要求》:“以此制憲,何殊官樣文章。”

詩詞推薦

  • 送憲副暢公調浙東

    錢震孫元代〕萬里綸音至,三秋玉節遷。江山粵王國,書畫米家船。慣飲雙溪水,行登尺五天。道山清絕地,重見賜金蓮。
  • 寄史允叟

    袁桷元代〕故國王孫佩碧蘭,春去涼月倚朱闌。玉簫曲趁鶯聲轉,金鼎香隨蝶夢殘。碧沚波清堪把釣,黃塵風急倦彈冠。外家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白帝城懷古

    陳子昂唐代〕日落滄江晚。停橈問土風。城臨巴子國。台沒漢王宮。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古木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投食山家

    釋正覺宋代〕霜晨藜杖起孤禪,乞食山家圖省緣。斜徑順風鳴竹火,飛甍迷眼映松煙。秋羹木鱉有真味,午飯樹雞無俗羶。誰謂
  • 新隱四首荷池

    王洋宋代〕香分淨社色專城,冠蓋如雲照乘明。曉露一妝秋艷曳,涼風吹月夜經營。戲荷魚小波紋近,戛玉船低笑響輕。聞說
  • 詩品二十四則清奇

    司空圖唐代〕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滿汀,隔溪漁舟。可人如玉,步屟尋幽。載行載止,空碧悠悠。神出古異,淡不可收。
  • 時當末伏暑氣愈隆老者殊不能堪而舊業荒殘清

    釋文珦宋代〕踽踽復睘睘,誰知遠客情。衰齡餘六甲,酷暑畏三庚。舊業今何有,秋衣亦未成。東鄰弄羌管,休作斷腸聲。
  • 含青齋

    乾隆清代〕含青與敞晴,相隔一谷耳。秋晚尚餘閒,可能孤尺咫。千林已失青,萬嶂惟標紫。將謂青意無,少坐悟其旨。芳菲
  • 牡丹十六韻

    王禹偁宋代〕艷絕百花慚,花中合面南。賦詩情莫倦,中酒病先甘。國色渾無對,天香亦不堪。遮須施錦障,戴好上瑤簪。苞拆
  • 五位頌

    釋慧暉宋代〕正中偏,混沌初分半夜天。轉側木人驚夢破,雪蘆滿眼不成眠。
  • 留別許廷惠

    折彥質宋代〕架空作屋才容膝,中有道人能湛然。門外紅塵雖擾擾,枕邊清夢自翩翩。君如海燕時須到,我似江鷗日又遷。回首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錦堂春(壽許宰)

    傅大詢宋代〕梅要疏開,雪教遲下,怕他寒入江天。有月橋仙客,相伴嬋娟。巷陌昇平氣象,一時都在鳴弦。望東家錦里,雁到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貴溪道中四絕

    鄭剛中宋代〕竹邊小徑跨寒溪,息念臨流萬慮非。山鳥不知幽客意,背人相顧卻驚飛。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送客有感

    釋行海宋代〕幾年不上越王台,獨立津亭送客回。風卷潮聲歸海去,雲排雨勢隔江來。山藏南渡諸陵樹,沙漲西興一岸苔。秋後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酬海宗二侍者

    釋重顯宋代〕蓀之得蘭,其道匪難。扶吾病起,如珠在盤。一兮二兮,自看誰看。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雪浪石疊蘇軾韻

    乾隆清代〕行或使之止或屯,內相外牧何卑尊。賈誼明時乃可惜,屈原澤畔時原昏。牛刀不妨一小試,況茲百里聯鄉村。前年
  • 奉和別魯王

    楊思玄唐代〕元王詩傳博,文後寵靈優。鶴蓋動宸眷,龍章送遠遊。函關疏別道,灞岸引行舟。北林分苑樹,東流溢御溝。鳥聲
  • 熙寧望祭岳鎮海瀆十七首

    佚名宋代〕嵩稽衡霍,暨厥海江。時維長養,惠我南邦。肆嚴牲幣,神式來降。以侑以妥,百福是龐。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聲甘州 秋日西湖泛舟,午後遇雨

    張翥元代〕向芙蓉湖上駐蘭舟,淒涼勝游稀。但西泠橋外,北山堤畔,殘柳依依。追憶鶯花舊夢,回首冷煙霏。惟有盟鷗好,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
  • 又寄徐徑畈吏部

    劉黻宋代〕元陽詔墨動天霞,喜到東都處士家。世路幾年滋艾草,道山今日聚梅花。作舟濟國看商傅,鍊石補天過女媧。珍重
招隱詩原文_招隱詩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