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遊原文
君之出矣,游如之何?朝覽冀野,夜浮滹沱。帝子不逢,中流揚歌。
高鳥墮雲,游鱗溯波。
曷發崑崙?曷濯洧盤?禾黍蔽野,童欣耄歡。
新聲在梁,清酒在尊。
聊以永日,以抒憂煩。
詩詞問答
問:遠遊的作者是誰?答:石珝
問:遠遊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石珝的名句有哪些?答:石珝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如之何
(1).怎么;為什麼。《詩·王風·君子於役》:“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孟子·梁惠王上》:“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禮記·檀弓上》:“ 子柳 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
(2).怎么樣;怎么辦。《詩·齊風·南山》:“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 唐 柳宗元 《師友箴》:“不師如之何?吾何以成?不友如之何?吾何以增?”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如若此子至,其事將如之何?”
冀野
唐 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伯樂 一過 冀 北之野,而馬羣遂空。”因以“冀野”指人材聚積之地。 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適當視事之初,願效 孫陽 ,相神駒於 冀 野;竊希 雷煥 ,辨寳鍔於 豐城 。”按, 孫陽 字 伯樂 。參見“ 冀北 ”。
滹沱
亦作“ 滹沲 ”。水名。即 滹沱河 。在 河北省 西部。出 山西省 繁峙縣 東之 泰戲山 ,穿割 太行山 ,東流入 河北平原 ,在 獻縣 和 滏陽河 匯合為 子牙河 。至 天津市 ,會 北運河 入海。 唐 李頎 《欲之新鄉答崔顥綦毋潛》詩:“寒風卷葉渡 滹沱 ,飛雪覆地悲峨峨。” 宋 沉括 《夢溪筆談·雜誌一》:“凡 大河 、 漳水 、 滹沲 ……悉是濁流。”
帝子
帝王的子女
中流
(1) 水流的中央;渡程中間
大石當中流。——宋· 蘇軾《石鐘山記》
使船保持在中流駛行
(2) 江河的中段
長江中流
(3) 中等
揚歌
高聲歌唱。《藝文類聚》卷六三引 晉 孫楚 《登樓賦》:“牧竪吟嘯於行陌,舟人鼓枻而揚歌。”
高鳥
(1).高飛的鳥。 晉 陶潛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詩:“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 唐 杜甫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詩之一:“霄漢愁高鳥,泥沙困老龍。” 章炳麟 《獄中聞湘人某被捕有感》詩:“神狐善埋搰,高鳥喜迴翔。”
(2).比喻信使。 唐 張九齡 《感遇》詩之二:“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游鱗
(1).游魚。 晉 潘岳 《閒居賦》:“游鱗瀺灂,菡萏敷披。” 唐 王維 《戲贈張五弟諲》詩之三:“設罝守毚兔,垂釣伺游鱗。” 元 廼賢 《賦環波亭送楊校勘歸豫章》詩:“天空夕陰斂,川迴游鱗躍。” 郭沫若 《女神·登臨》:“喔,死水一池!幾匹游鱗,喁喁地向我私語。”
(2).指龍。《文選·潘尼<贈侍御史王元貺>詩》:“游鱗萃靈沼,撫翼希天階。” 李善 註:“游鱗,龍也。”
指游魚。 晉 左思 《吳都賦》:“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游鱗。” 唐 方乾 《陪胡中丞泛湖》詩:“綺繡峰前聞野鶴,旌旗影里見游鱗。” 清 吳嘉洤 《行感》詩之四:“官吏潛蹤同伏鼠,商民逐貨似游鱗。”
崑崙
亦作“崐侖2”。1.古代亦寫作“崑崙”。 崑崙山 。在 新疆 西藏 之間,西接 帕米爾 高原,東延入 青海 境內。勢極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達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話傳說, 崑崙山 上有 瑤池 、 閬苑 、 增城 、 縣圃 等仙境。《莊子·天地》:“ 黃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楚辭·離騷》:“邅吾道夫 崑崙 兮,路修遠以周流。” 唐 韓愈 《雜詩》之三:“ 崑崙 高萬里,歲盡道苦邅。” 宋 張元乾 《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詞:“底事 崑崙 傾 砥柱 ,九地 黃 流亂注?”
(2).古代西方國名。《書·禹貢》:“織皮, 崐崘 、 析支 、 渠 、 搜 ,西戎即敘。” 孔 傳:“織皮,毛布。有此四國,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一說此指 崑崙山 。 孔穎達 疏引 鄭玄 曰:“衣皮之民,居此 崑崙 、 析支 、 渠搜 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3).古代泛指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各國或其國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闇中大戰, 謙之 手射 陽邁 柁工,船敗縱橫, 崑崙 單舸接得 陽邁 。” 唐 張籍 《崑崙兒》詩:“ 崑崙 家住海中洲,蠻客將來 漢 地游。”《舊唐書·南蠻傳·林邑》:“自 林邑 以南,皆卷髮黑身,通號為 崑崙 。”
(4).“ 崑崙奴 ”的省稱。 唐 王維 《賀神兵助取石堡城表》:“龕中有尊像一,左右真人六,並師子、崑崙各二。”
(5).泛指奴僕。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余德》:“向暮,有兩崑崙捉馬挑燈,迎導以去。”參見“ 崑崙奴 ”。
(6).特指 崑崙 奴 磨勒 。 明 王錂 《春蕪記·說劍》:“你看他乘雲駕霧憑虛走,早把那 崑崙 秘術來傳受。” 清 顧彩 《髯樵傳》:“女泣如雨,訴失身狀,願公為 崑崙 。”參見“ 崑崙奴 ”。
(7).古代稱皮膚黑色的人。《晉書·后妃傳下·孝武文李太后傳》:“時後為宮人,在織坊中,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崐崘。”《舊五代史·慕容彥超傳》:“嘗冒姓 閻 氏,體黑麻面,故謂之 閻崑崙 。”
(8).指玉制酒器。 唐 李商隱 《魏侯第東北樓堂書所見成篇》:“鎖香金屈戌,帶酒玉崑崙。”
(9).酒名。“ 崑崙觴 ”的省稱。 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贈魏處士五貺詩·訶陵樽》:“外堪欺玳瑁,中可酌崑崙。”原註:“酒名。”參見“ 崑崙觴 ”。
(10).道教語。指頭腦。《雲笈七籤》卷十二引《太上黃庭外景經》:“子欲不死修崑崙。”《雲笈七籤》卷十七:“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
(11).臍之別名。《黃庭內景經·治生》“兼行形中八景神” 梁丘子 注引《玉緯經》:“臍中為太一君,主人之命也,一名中極,一名太淵,一名崑崙,一名特樞。”
(1).山名。在 西藏 、 新疆 和 青海 之間。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淮南子·原道訓》:“經紀山川,蹈騰 崑崙 ,排閶闔,淪天門。” 高誘 註:“ 崑崙 ,山名也。在西北,其高萬九千里。” 陳毅 《崑崙山頌》詩:“ 崑崙 魄力何偉大,不以丘壑博盛名。”
(2).指 漢 代 汶上 明堂的通道。《史記·封禪書》:“ 濟南 人 公玊帶 上 黃帝 時明堂圖。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 崑崙 ,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參見“ 崑崙道 ”。
(3).古障塞名、一名 崑崙障 。 西漢 置。在今 甘肅省 安西縣 南。為宜禾都尉治所。
(4). 東晉 南朝 時指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其膚色較黑。《南齊書·王琨傳》:“父 懌 不慧,侍婢生 琨 ,名為 崑崙 。”按,崑崙,同“ 崑崙 ”。參閱 周一良 《魏晉南北朝史札記·崑崙》。
(5).我國古代泛稱今 中印半島 南部及 南洋 諸島以至 東非 之人為崑崙。參閱《太平御覽》卷七八六引 三國 吳萬震 《南州異物志》、卷七八八引 竺芝 《扶南記》、 唐 義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6).古島嶼名。亦譯 軍屯山 。即今 越南 南部 湄公河 口外的 崑崙島 。為古代海舶往來東西洋必經之地。《島夷志略》和《星槎勝覽》有專條記述,《鄭和航海圖》亦有此島。
(7).針灸穴位名。位於足部外踝尖與跟腱水平連線之中點凹陷處。《醫宗金鑒·針灸心法要訣·足三陽經總穴名》:“足太陽膀胱經,行足股後凡十九穴,左右同:至陰……崑崙,跗陽。”
廣大無垠貌。昆,通“ 渾 ”。 漢 揚雄 《太玄·中》:“崑崙旁薄,思之貞也。” 司馬光 集註:“昆,音魂;侖,盧昆切。”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元氣崑崙,充滿天地。”
洧盤
古代神話中的水名。據說發源於 崦嵫山 。《楚辭·離騷》:“夕歸次於 窮石 兮,朝濯髮乎 洧盤 。” 王逸 註:“ 洧盤 ,水名。《禹大傳》曰:‘ 洧盤 之水出 崦嵫之山 。’”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丹木》:“爰有丹木,生彼 洧盤 。”
禾黍
(1).禾與黍。泛指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後漢書·承宮傳》:“後與妻子之 蒙陰山 ,肆力耕種,禾黍將孰,人有認之者, 宮 不與計,推之而去,由是顯名。” 宋 曾鞏 《送程公闢使江西》詩:“袴襦優足徧里巷,禾黍豐穰罄郊野。”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一篇第一章第二節:“由草料的恐慌,發生了芻秣的栽培;由芻秣的栽培,更發明了禾黍的種植。”
(2).《詩·王風·黍離序》:“《黍離》,閔 宗周 也。 周 大夫行役至於 宗周 ,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 宗周 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後以“禾黍”為悲憫故國破敗或勝地廢圮之典。 唐 許渾 《金陵懷古》詩:“楸梧遠近千官塚,禾黍高低 六代 宮。” 宋 蘇軾 《南都妙峰亭》詩:“池臺半禾黍,桃李餘榛菅。” 明 梁辰魚 《浣紗記·擒嚭》:“千載 吳 宮皆禾黍。嘆故國已無望。” 清 周實 《重九偕吹萬天梅亞希哲夫石子平子諸子過明故宮謁孝陵有作》詩之一:“松楸抱恨依殘日,禾黍傷心賦變風。”
蔽野
遮蓋原野。形容數量眾多。 漢 王充 《論衡·超奇》:“廬宅始成,桑麻纔有,居之歷歲,子孫相續,桃李杏梅,菴丘蔽野。”《宋書·謝靈運傳》:“澄流引源,桑麻蔽野,強富之實,昭然可知。”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旌旗蔽野,勢張甚。”
新聲
(1).新作的樂曲;新穎美妙的樂音。《國語·晉語八》:“ 平公 説新聲。” 晉 陶潛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詩:“清歌散新聲,緑酒開芳顏。” 唐 孟郊 《楚竹吟酬盧虔端公見和湘弦怨》:“握中有新聲, 楚 竹人未聞。” 元 王士熙 《李宮人琵琶引》:“新聲不用黃金撥,玉指蕭蕭弄晚涼。” 章炳麟 《辨詩》:“ 李延年 復依西域《摩訶兜勒》之曲,以造新聲二十八解。”
(2).指新樂府辭或其他不能入樂的詩歌。 姚華 《論文後編》:“詩本樂章,自古辭不入今樂,則變為新聲,及其遞變,新聲又不入樂, 宋 元 而後,悉為徒詩矣。” 康有為 《與菽園論詩》詩:“新世瑰奇異境生,更搜 歐 亞 造新聲。”
清酒
(1) 古代指祭祀用的陳酒
(2) 清醇的酒;美酒
(3) 醒酒
食之可以清酒。——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永日
(1).長日,漫長的白天。《梁書·王規傳》:“玄冬脩夜,朱明永日。” 唐 李鹹用 《宿隱者居》詩:“永日連清夜,因君識躁君。” 宋 陸游 《閒居書事》詩:“玩《易》焚香消永日,聽琴煮茗送殘春。”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阮中丞被圍》:“ 阮中丞 始出視事,時方盛夏……偃臥時,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 清 錢謙益 《讀杜小箋上》:“歸田多暇,時誦 杜 詩,以消永日。”
(2).從早到晚;整天。 漢 劉楨 《公讌》詩:“永日行遊戲,歡樂猶未央。” 前蜀 韋莊 《丙辰鄜州遇寒食》詩之五:“永日迢迢無一事,隔街聞築氣毬聲。”《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倘然是一種名花,家中沒有的,或雖有,已開過了,便將正事撇在半邊,依依不捨,永日忘歸。” 清 陳夢雷 《生年不滿百》詩:“永日恣揮觴,沉醉勿復醒。”
(3).多日;長久。 南朝 陳 徐陵 《文帝登祚尊皇太后詔》:“皇嗣元良,藐在 崤 渭 。二臣奉迎,川途靡從。六傳還朝,淹留永日。”
(4).謂消磨時日。《詩·唐風·山有樞》:“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後漢書·崔駰傳》:“聊優遊以永日兮,守性命以盡齒。” 唐 張九齡 《登郡城南樓》詩:“閉閣幸無事,登樓聊永日。”
憂煩
憂愁煩悶
無需為那些閒言碎語憂煩
詩文賞析
【注釋】:(成、弘之間,長沙李文正公繼金華、廬陵之後,雍容台
閣,執化權,操文柄,弘獎風流,長養善類,昭代之人文
為之再盛。百年以來,士大夫學知本原,詞尚體要,彬彬
焉,彧彧焉,未有不出於長沙之門者也。藁城以下六公,
其蘇門六君子之選乎?南城枋國獻規請削門生之籍,其稱
壽之詞曰:“白頭王孝逸,北面敢徐徐?”則其非背負師
門可知已矣。文詞崛奇,自出手眼;橫從百變,不失指授
。韓門之有持正,蘇門之有魯直,所謂惟古於詞必已出,
非苟為同異也。錄六公之詩,用以彰一代之盛事,俯仰嘆
息,蓋不勝高曾規矩之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