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其三

作者:許景衡 朝代:宋代

即事·其三原文

城外黃河四面流,此中真箇是瀛洲。

雞豚散處看漁市,蘆葦叢中認馬頭。

子美淒涼聊遣興,賈生卑濕不無憂。

相過喜得田郎子,時有新詩與唱酬。

詩詞問答

問:即事·其三的作者是誰?答:許景衡
問:即事·其三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即事·其三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許景衡的名句有哪些?答:許景衡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參考注釋

黃河

中國第二長河,發源於青海,流入渤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公里。流經黃土高原、夾帶大量泥沙,每年達16億噸,除12億噸入海外,有4億多噸沉積在下遊河床上,有些地段河底竟高出地面5—10米,成為有名的“地上河”

四面

東、南、西、北四個方面,泛指周圍

四面受敵

真箇

〈方〉∶的確;真的

他真箇生氣了

瀛洲

亦作“ 瀛州 ”。1.傳說中的仙山。《列子·湯問》:“ 渤海 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 岱輿 ,二曰 員嶠 ,三曰 方壺 ,四曰 瀛洲 ,五曰 蓬萊 ……所居之人,皆仙聖之種。”《史記·秦始皇本紀》:“ 齊 人 徐市 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 蓬萊 、 方丈 、 瀛洲 ,僊人居之。”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海客談 瀛洲 ,煙濤微茫信難求。”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鄒林遊學》:“ 瀛洲 同泛濟川船,伊吾共仗屠龍劍。”

(2).借指 日本 。 章炳麟 《獄中贈鄒容》詩:“ 鄒容 吾小弟,被髮下 瀛洲 。” 魯迅 《集外集·<題三義塔>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 瀛洲 。”

(3). 唐太宗 為網羅人才,設定文學館,任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等十八名文官為學士,輪流宿於館中,暇日,訪以政事,討論典籍。又命 閻立本 畫像, 褚亮 作贊,題名字爵里,號“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事見《新唐書·褚亮傳》。後來的詩文中常用“登瀛洲”、“瀛洲”比喻士人獲得殊榮,如入仙境。 宋 王禹偁 《病起歸思》詩之二:“四十為郎非不偶,況曾提筆直 瀛州 。” 明 沉鯨 《雙珠記·廷對及第》:“朝登 瀛洲 ,暮賜蓮炬。”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見“ 登瀛洲 ”。

雞豚

(1).雞和豬。古時農家所養禽畜。《孟子·梁惠王上》:“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唐 劉禹錫 《武陵書懷五十韻》:“來憂御魑魅,歸願牧雞豚。” 明 謝讜 《四喜記·尋樂江村》:“雞豚早秋斂,盆醪自酣。”

(2).指平民之家的微賤瑣事。語出《禮記·大學》:“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鄭玄 註:“畜馬乘,謂以士初試為大夫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雞豚牛羊,民之所畜養以為利者也。” 明 唐寅 《上吳天官書》:“ 寅 夙遭哀閔,室無強親,計鹽米,圖婚嫁,察雞豚,持門戶。” 清 龔自珍 《明良論一》:“其講官學士,左經右史,鮮有志溫飽,察雞豚。”

散處

分散居住。 明 文徵明 《<陳氏家乘>序》:“子孫散處,莫詳所終。” 清 彭紹升 《<南畇先生遺書>後序》:“譬如父子兄弟,散處異國,倉卒遇於疆場之間,以音聲面貌之不相識,奮力鬭爭,而不知其本一祖之系也。”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六章第二節:“那時,在 吳 境內居住著許多 越 人,他們散處在今 江蘇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福建 等省的山嶺地區。”

漁市

(1).買賣魚類的場所。 前蜀 李珣 《南鄉子》詞:“漁市散,渡船稀, 越 南雲樹望中微。” 宋 陸游 《長相思》詞:“側船蓬,使江風,蟹舍參差漁市東。”

(2).謂用不正當的手段購買。《續資治通鑑·宋仁宗至和元年》:“前使者多漁市南方物,因奏計京師,持遺權貴。”

蘆葦

一種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狀莖,葉寬而扁平,大型刷子狀圓錐花序,廣布潮濕地帶,用作編制蓆子、帘子、格子

馬頭

(1).馬的頭。《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元封 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馬頭。”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2).船隻停泊處。即碼頭。《資治通鑑·唐穆宗長慶二年》:“又於 黎陽 築馬頭,為度河之勢。” 胡三省 註:“附河岸築土植木夾之至水次,以便兵馬入船,謂之馬頭。”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馬都官宛溪浮橋》:“馬頭分朱欄,水底裁碧天。”《儒林外史》第六回:“少刻,船攏了馬頭。”

(3).指商業城市;都會。《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我今做主,將你嫁與這個官人為妾,即今便過 喬官人 船上去。 寧海郡 大馬頭去處,快活過了生世。”《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興哥 久聞得‘上説天堂,下説 蘇 杭 ’,好個大馬頭所在,有心要去走一遍。”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水陸商賈聚集之所曰馬頭。”

(4).馬夫頭目。《六部成語註解·兵部》:“馬頭:馬夫之頭目。”

(5).舊時迎神賽會,讓孩子們裝扮著戲裡的角色,騎馬遊行,叫“馬頭”。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其次是所謂‘高蹺’、‘抬閣’、‘馬頭’了。”

淒涼

(1) 孤寂冷落

夜景淒涼

(2) 悲涼

字字淒涼

遣興

抒 * 懷,解悶散心。 唐 杜甫 《可惜》詩:“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 元 曾瑞 《喜春來·尋樂》曲:“湖山遣興還詩債,杖履尋芳釋悶懷。”《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偶爾遣興之作,頗不足觀。” 袁鷹 《不滅的詩魂》:“他一生寫了那么多詩,卻很少單純消閒遣興的筆墨。”

賈生

指 漢 賈誼 。 漢 桓寬 《鹽鐵論·箴石》:“ 賈生 有言曰:‘懇言則辭淺而不入,深言則逆耳而失指。’” 唐 杜甫 《久客》詩:“去國哀 王粲 ,傷時哭 賈生 。” 呂志伊 《過黔楚界喜晴》詩:“既倒狂瀾難遽挽,上書徒抱 賈生 憂。”

卑濕

(1).地勢低下潮濕。《史記·貨殖列傳》:“ 江南 卑溼,丈夫早夭。” 唐 白居易 《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獨直對月憶元九》詩:“猶恐清光不同見, 江陵 卑濕足秋陰。”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蜚蠦即臭蟲》:“﹝臭蟲﹞大抵生於湫隘卑溼之地。” 郭沫若 《羽書集·長沙喲,再見》:“古人說: 長沙 乃卑濕之地。不錯,從 嶽麓山 俯瞰的時候, 長沙 的確是卑。在街上沒有太陽而且下雨的時候, 長沙 的確是濕。”

(2).謂意志低下消沉。《荀子·修身》:“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溼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 楊倞 註:“卑謂謙下,溼亦謂自卑下如地之下溼然也。《方言》:‘溼,憂也。自關而西,凡志而不得,欲而獲,高而有墜,行而中止,皆謂之溼。’”

無憂

(1).沒有憂患;不用擔心。《左傳·昭公三十二年》:“ 范獻子 謂 魏獻子 曰:‘……從王命以紓諸侯, 晉國 無憂。’”《史記·張儀列傳》:“為大王計,莫如事 秦 。事 秦 則 楚 韓 必不敢動;無 楚 韓 之患,則大王高枕而臥,國必無憂矣。” 唐 羅鄴 《上東川顧尚書》詩:“龍節坐持兵十萬,可憐 三蜀 盡無憂。” 宋 朱熹 《次瑞泉詩韻》:“終待寒泉食,無憂水鏡昏。”

(2).佛教語。參見“ 無憂王 ”、“ 無憂樹 ”。

相過

(1).謂太陽過赤道內外各二十三度半。《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過也。” 杜預 註:“二分日夜等,故言同道。二至長短極,故相過。” 楊伯峻 註:“ 談遷 《國榷》引 明 李天經 曰:‘太陽行黃道中線,迨二分而黃道與赤道相交,是為同道。二至則過赤道內外各二十三度,是謂相過。’”

(2).互相超越。《管子·治國》:“故先王使農、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終歲之利,無道相過也,是以民作一而得均。”《文子·自然》:“如此即萬物一齊無由相過。” 宋 蘇軾 《儒者可與守成論》:“德既無以相過,則智勝而已矣。”

(3).互相往來。《商君書·兵守》:“故曰慎使三軍無相過,此盛力之道。” 漢 張衡 《西京賦》:“若夫 翁伯 、 濁 、 質 、 張里 之家,擊鐘鼎食,連騎相過, 東京 公侯,壯何能加!” 唐 韓愈 《長安交遊者贈孟郊》詩:“親朋相過時,亦各有以娛。”

喜得

猶幸虧,幸喜。《古今小說·沉小霞相會出師表》:“喜得堂上官是個有主意的人。”《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喜得先從 褚大娘子 口裡得了那 鄧九公 的性情,因此順著他的性情,一見面便合他歡飲雄談。”

郎子

對他人之子或英俊少年的美稱。《南史·虞寄傳》:“ 寄 字 次安 ,少聰敏。年數歲,客有造其父,遇 寄 於門,嘲曰:‘郎子姓 虞 ,必當無智。’ 寄 應聲曰:‘文字不辨,豈得非愚!’”《北史·暴顯傳》:“ 顯 幼時,見一沙門指之曰:‘此郎子好相表,大必為良將,貴極人臣。’語終而失之。”

新詩

(1).新的詩作。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 唐 杜甫 《解悶》詩之七:“陶冶性靈存底物?新詩改罷自長吟。” 清 黃遵憲 《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詩:“海外偏留文字緣,新詩脫口每爭傳。”

(2).指“五四”以來的白話詩。 毛 * 《關於詩的一封信》:“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 李一氓 《<阿英文集>序》:“你寫新詩,我填舊詞,也是個詩人高唱的時代。”

唱酬

亦作“唱酧”。亦作“ 唱詶 ”。以詩詞相酬答。 唐 白居易 《<因繼集>重序》:“足下雖少我六七年,然俱已白頭矣……而又未忘少年時心,每因唱酬,或相侮謔。” 金 元好問 《論詩》詩之二一:“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醻無復見前賢。” 明 唐寅 《送行》詩:“此日傷離別,還家足唱詶。” 清 吳偉業 《送山東耿中丞青藜》詩:“幕中壯士爭超距, 稷下 高賢共唱酬。” 葉聖陶 《倪煥之》十七:“吟詩填詞,那是所謂唱酬,也算很了不起。”

詩詞推薦

即事·其三原文_即事·其三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