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霞原文

塞山易雨晴亦速,金風西北吹林麓。

殢雲滿空去何方,幾縷惟餘繞峰矗。

夕暉返照成落霞,色雜丹楓紅蔌蔌。

翻壁何須待入江,齊飛或見來孤鶩。

晶熒晃朗蒸赤城,不火而逢陸渾谷。

詩詞問答

問:霞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霞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屋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十二

參考注釋

金風

指秋風

金風浦上吹黃葉,一夜紛紛滿客舟。——戎昱《宿湘江》

金風送爽

西北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林麓

猶山林。《周禮·地官·林衡》:“林衡掌巡林麓之禁令,而平其守,以時計林麓而賞罰之。”《文選·張衡<西京賦>》:“林麓之饒,於何不有。” 薛綜 註:“木叢生曰林。” 李善 註:“《穀梁傳》曰:‘林屬於山曰麓。’”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或結罝罘於林麓之中,合重圍於山澤之表。” 唐 杜甫 《客堂》詩:“舍舟復深山,窅窕一林麓。” 清 周安 《游道場山》詩:“逶迤步崇岡,奔迫下林麓。”

夕暉

日暮前餘輝映照;夕陽的光輝。 唐 韋應物 《送別河南李功曹》詩:“雲霞未改色,山川猶夕暉。” 前蜀 韋莊 《婺州和陸諫議將赴闕懷陽羨山居》詩:“故國饒芳草,他山掛夕暉。” 宋 秦觀 《晚出左掖》詩:“金爵觚稜轉夕暉,翩翩宮葉墮秋衣。” 陳毅 《淮河晚眺》詩:“柳岸沙明對夕暉,長天 淮 水鶩爭飛。”

返照

亦作“ 返炤 ”。 1.夕陽,落日。 唐 駱賓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詩:“返照下層岑,物外狎招尋。” 宋 林逋 《孤山後寫望》詩:“返照未沉僧獨往,長煙如淡鳥橫飛。”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蓮花公主》:“忽然醒寤,則返照已殘。”

(2).夕照;傍晚的陽光。 唐 劉長卿 《碧澗別墅喜皇甫侍御相訪》詩:“荒村帶返照,落葉亂紛紛。”《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陽落了下去,返照照著幾千根桅桿半截通紅。” 曹禺 《日出》第二幕:“黃昏了,室內一片夕陽的返照。”

(3).反射;照射。 清 蒲松齡 《夏客稷門僦居湖樓》詩:“湖光返炤青連屋,荷氣隨風香入樓。” 郁達夫 《沉淪》七:“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陽光的返照,同金魚的魚鱗似的在那裡微動。”《花城》1981年第1期:“由於陽光返照,她白淨的臉上煥發著柔和的光彩。”

(4).猶反映。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二章:“藝術儘管和實用世界隔著一種距離,可是從來也沒有一個真正的大藝術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潛 《文藝心理學》第三章:“無論如何,神都是人創造的,都是他自己的返照。”

(5).佛教指用佛性對照檢查自己。《壇經·行由品》:“與汝説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五燈會元·六祖大鑒禪師法嗣·章敬懷暉禪師》:“若能返照,無第二人。”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禪宗·禪和生活》:“有僧人問 洞山 如何是佛,他答道:‘麻三斤。’這當然不是叫問者在這句話上用心,只是把他的心思擋了回去,引起返照。”

落霞

(1).晚霞。 南朝 梁簡文帝 《登城》詩:“落霞乍續斷,晚浪時迴復。” 唐 王勃 《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明 文徵明 《丁亥元日次才伯韻》之二:“即須作伴還鄉去,滄海東頭看落霞。” 沉從文 《菜園》:“可想不起誰曾寫下形容晚天如落霞孤鶩一類好詩句。”

(2).琴名。舊題 漢 郭憲 《洞冥記》卷三:“握鳳管之簫,撫落霞之琴。” 唐 陸龜蒙 《夜會問答》詩之三:“落霞琴,寥寥山水揚清音。”

丹楓

經霜泛紅的楓葉。 唐 李商隱 《訪秋》詩:“殷勤報秋意,只是有丹楓。” 宋 陸游 《秋晚雜興》詩:“漠漠漁村煙雨中,參差蒼檜映丹楓。” 清 吳梅村 《九峰詩·橫雲山》:“赤壁豈經新戰伐,丹楓須記舊遊蹤。” 阿英 《流離》四:“丹楓點綴各處,有如繪畫。”

蔌蔌

(1).猥瑣醜陋貌。《詩·小雅·正月》:“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穀。” 毛 傳:“蔌蔌,陋也。” 林紓 《讀<小雅>》:“於是佌佌蔌蔌者布滿朝列,國豈有不卒斬者耶!”

(2).風勁烈貌。《文選·鮑照<蕪城賦>》:“稜稜霜氣,蔌蔌風威。” 李善 註:“蔌蔌,風聲勁疾之貌。” 唐 韓愈 《雨》詩:“坐來蔌蔌山風疾,山雨隨風暗原隰。”

(3).飄落貌。 五代 和凝 《天仙子》詞之二:“洞口春紅飛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緑。” 宋 蘇軾 《浣溪沙·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詞:“蔌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 明 高啟 《梅花》詩之八:“枝頭誰見花驚處,嫋嫋微風蔌蔌霜。”

(4).涓流貌。 宋 蘇軾 《食甘》詩:“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 宋 蘇軾 《賀新郎·夏景》詞:“共粉淚,兩蔌蔌。”

(5).象聲詞。輕微之聲。《南史·王晏傳》:“見屋桷子悉是大蛇,就視之,猶木也。 晏 惡之,乃以紙裹桷子,猶紙內搖動,蔌蔌有聲。”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經文》:“會夜,大霧晦黑,乃設伏。縱羊山中走,齕草,蔌蔌有聲。”

何須

猶何必,何用。 三國 魏 曹植 《野田黃雀行》:“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宰相曰:‘七千可為多矣,何須萬?’” 宋 賀鑄 《臨江仙》詞:“何須繡被,來伴擁蓑眠?” 魯迅 《華蓋集·導師》:“青年又何須尋那掛著金字招牌的導師呢?”

見來

猶真的,真箇。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視園樹》詩:“鎖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見來枯。” 宋 歐陽修 《阮郎歸》詞之五:“見來無事去還思,而今花又飛。” 明 王衡 《郁輪袍》第三折:“你見 關大王 賣荳腐來?[眾:]見來人硬貨不硬哩!”《說郛》卷八十引 聶奉先 《續本事詩·市語》:“今時市語答人真實事,則稱見來。此語蓋已久矣, 坡 贈 黃山人 詩云:‘面頰照人元自白,眉毛覆眼見來烏。’以此。”

孤鶩

孤單的野鴨。 唐 王勃 《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宋 張元乾 《念奴嬌》詞:“舊遊何處,落霞空映孤鶩。” 元 錢惟善 《南江夕照》詩:“孤鶩倒飛天上下,長虹高臥水中央。”

晶熒

(1).明亮閃光。 唐 王起 《濁水求珠》詩:“的皪終難掩,晶熒願見收。”《紅樓夢》第六六回:“三姐兒看時,上面龍吞夔護,珠寶晶熒。”

(2).指光亮。 元 周砥 《夜坐懷孝常》詩:“天高玉露瀉,草木流晶熒。”

晃朗

明亮貌。 晉 潘岳 《秋興賦》:“天晃朗以彌高兮,日悠陽而浸微。” 清 曹寅 《黃河看月示子猷》詩:“陰森浚九地,晃朗排三垣。”

赤城

(1).指帝王宮城,因城牆紅色,故稱。 唐 王勃 《臨高台》詩:“赤城映朝日,緑樹搖春風。”

(2).山名。多以稱土石色赤而狀如城堞的山。在 浙江省 天台縣 北,為 天台山 南門。《文選·孫綽〈游天台山賦〉》:“ 赤城 霞舉而建標。” 李善 註:“ 支遁 《天台山銘序》曰:‘往 天台 ,當由 赤城山 為道徑。’ 孔靈符 《會稽記》曰:‘ 赤城 ,山名,色皆赤,狀似雲霞。’”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天姥 連天向天橫,勢撥五嶽掩 赤城 。” 王琦 註:“《太平廣記》:‘ 章安縣 西有 赤城山 ,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餘丈。’《海録碎事》:‘ 顧野王 《輿地誌》云: 赤城山 有赤石羅列,長里餘,遙望似赤城。’” 清 朱彝尊 《羅浮屈五過訪》詩:“況今天地多戰爭, 赤城 華頂 風煙驚。”(2)在 四川省 灌縣 西南。又名 青城山 。 宋 陸游 《將之榮州取道青城》詩:“倚天山作海濤傾,看遍人間兩 赤城 。”自註:“ 青城山 ,一名 赤城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四川一·山川險要》:“﹝ 青城山 ﹞一名 赤城山 , 杜光庭 記:‘山高三千六百丈,周匝一百五十里, 蜀 山之望也。’”

(3).傳說中的仙境。 北周 庾信 《奉答賜酒》詩:“仙童下 赤城 ,仙酒餉 王平 。” 倪璠 注引《神仙傳》:“ 茅蒙 ,字 初成 ,乃於 華山 之中乘雲駕龍,向日昇天,歌曰:‘神仙得者 茅初成 ,駕龍上昇入泰清,時下玄洲戲 赤城 。’” 唐 陳子昂 《修竹篇》:“攜手登白日,遠遊戲 赤城 。”

陸渾

古地名。也稱 瓜州 ,原指今 甘肅 敦煌 一帶。 春秋 時 秦 晉 二國使居於其地之“ 允 姓之 戎 ”遷居 伊川 ,以 陸渾 名之。 漢 置縣。 五代 廢。故城在今 河南省 嵩縣 東北。《史記·匈奴列傳》:“於是戎狄或居於 陸渾 ,東至於 衛 ,侵盜暴虐中國。”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一為‘陸邑’。” 司馬貞 索隱:“《春秋左氏》:‘ 秦 晉 遷 陸渾 之 戎 於 伊川 。’ 杜預 以為‘ 允 姓之 戎 居 陸渾 ,在 秦 晉 之間,二國誘而徙之 伊川 ,遂從 戎 號,今 陸渾縣 ’是也。”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 陸渾 桃花間,有湯沸如烝。”

詩詞推薦

霞原文_霞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