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李白古風·其一

作者:李堅(貞夫) 朝代:明代

擬李白古風·其一原文

邃古何洪荒,庖犧辟乾坤。

卦畫始文字,器象森昭陳。

猗歟逮姬孔,經制完以淳。

一朝罹陽九,亡秦恣凶嚚。

百王經世彝,塗地為埃坌。

卑卑漢君相,不學奚足論。

賤儒取希世,綿蕞專襲秦。

遂令末代下,盲識上古純。

杞人抱時憂,薄言為誰申。

詩詞問答

問:擬李白古風·其一的作者是誰?答:李堅(貞夫)
問:擬李白古風·其一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注釋

1. 出處:石倉歷代詩選卷四百六十二

參考注釋

邃古

遠古。《後漢書·班固傳下》:“伊考自邃古,乃降戾爰茲,作者七十有四人。” 唐 裴守真 《奉和太子納妃太平公主出降》之三:“太平超邃古,萬壽樂無疆。” 羅惇曧 《文學源流》:“徵其文詞疏暢,豈邃古之言?”

洪荒

混沌蒙昧的狀態,指遠古時代

詳觀記牒,洪荒莫傳。——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

遠及洪荒。——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庖犧

見“ 庖犧氏 ”。

乾坤

(1) 天地

扭轉乾坤

(2) 男女

文字

(1) 記錄語言的符號,如漢字、拉丁字母。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

(2) 文章;作文

文字通順

(3) 語言的書面形式,如漢文、俄文

(4) 文書;公文

行文字

(5) 密信

得此文字

器象

猶物象。 晉 道恆 《釋駁論》:“僕曾預聞佛法沖邃,非名教所議;道風玄遠,非器象所擬。”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若乃綜述性靈,敷寫器象,鏤心鳥跡之中,織辭魚網之上,其為彪炳,縟采名矣。”

猗歟

見“ 猗與 ”。

姬孔

周公姬旦 與 孔子 的並稱。 唐 黃滔 《司直陳公墓志銘》:“ 姬 孔 之教,與日月以懸天。” 宋 歐陽修 《回賀李待制柬之啟》:“伏惟某官懿文經國,敏識造微,學探 姬 孔 之淵源,世濟 皋 夔 之德業。” 明 高啟 《送張貢士祥會試京師》詩:“上談禮樂祖 姬 孔 ,下議制度輕讐玄。”

經制

(1).治國的制度。 漢 賈誼 《治安策》:“豈如今定經制,令君君臣臣,上下有差,父子六親,各得其宜,姦人亡所幾幸,而群臣眾信,上不疑惑!” 明 張居正 《請乞優禮耆碩以光聖治疏》:“﹝ 徐階 ﹞定經制以核邊費。” 清 馬建忠 《上李伯相覆議何學士如璋奏設水師說》:“伏查國家經制,凡一事關係數省者,則責成一人以督理之。”

(2).經理節制。《尉繚子·制談》:“經制十萬之眾。”《新唐書·裴度傳》:“憚 度 復當國,因經制軍事,數居中持梗,不使有功。” 宋 范仲淹 《泰州張侯祠堂頌》:“我公雄傑,經制 楚 越 。”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宣和 中﹞命 陳亨伯 以發運使經制東南七路財賦。”

一朝

一旦

一朝而天。——《國語·晉語》

陽九

(1).古代術數家的學說。其說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歲,內有旱災九年,謂之“陽九”。其餘尚有陰九、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等,陽為旱災,陰為水災。從入元至陽三,常歲四千五百六十年,災歲五十七年,共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為一元之氣終。舉其平均數則每八十年有一災年。《漢書·律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陽九;次三百七十四,陰九;次四百八十,陽九;次七百二十,陰七;次七百二十,陽七;次六百,陰五;次六百,陽五;次四百八十,陰三;次四百八十,陽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歲,與一元終。經歲四千五百六十,災歲五十七。” 宋 洪邁 《容齋續筆·百六陽九》:“史傳稱百六陽九為厄會,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陽九,次曰陰九;又有陰七、陽七、陰五、陽五、陰三、陽三,皆謂之災歲。大率經歲四千五百六十,而災歲五十七。以數計之,每及八十歲,則值其一。今人但知陽九之厄,雲經歲者,常歲也。”(2)太乙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以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七:“此外有所謂太乙數,能知運祚災祥,刀兵水火,陰晴風雨……蓋太乙數中,專考陽九,百六之數。以四百五十六年為一陽九,二百八十八年為一百六。陽九,奇數也,為陽數之窮。百六,偶數也,為陰數之窮。大抵歲運值之,終有厄會。 洪文敏 公《五筆》中,載陽九、百六之説,與此不同。”

(2).道家稱天厄為陽九,地虧為百六。三千三百年為小陽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為大陽九、大百六。 唐 黃滔 《融結為河嶽賦》:“則有龜負龍擎,文籍其陽九陰六; 共 觸 愚 移,傾缺其天樞地軸。”參閱《靈寶天地運度經》。

(3).指災荒年景和厄運。 三國 魏 曹植 《王仲宣誄》:“會遭陽九,炎光中矇。 世祖 撥亂,爰建時雍。”《舊唐書·代宗紀》:“而猶有 李靈耀 作梗, 田承嗣 負恩,命將出軍,勞師弊賦者,蓋陽九之未泰,豈君道之過歟!” 明 邵璨 《香囊記·問卜》:“中途自傷分鳳友,念他鄉戰骨誰收,奈何薄命遭陽九。” 清 錢謙益 《慈光寺》:“嗚呼!卅年來滄桑逼陽九。”

凶嚚

(1).兇惡愚頑。《宋書·明帝紀》:“ 子業 凶嚚自天,忍悖成性,人面獸心,見於齠日,反道敗德,著自比年。”

(2).指兇惡愚頑之人。 清 陳夢雷 《題寧海將軍白沙受降圖》詩:“韜鈐安反側,乾羽格凶嚚。”

百王

歷代帝王。《荀子·不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漢書·董仲舒傳》:“蓋聞五帝三王之道,改製作樂而天下洽和,百王同之。” 南朝 梁 沉約 《光宅寺剎下銘》:“濡足萬古,援手百王。” 唐 廣宣 《禁中法會應制》詩:“道場三教會,心地百王期。” 明 何景明 《郊觀》詩:“神祇二後配,禮樂百王殊。”

經世

(1) 治理國事

經世之才

(2) 閱歷世事

養生以經世

塗地

(1).謂塗抹、漫布於地。 漢 劉向 《說苑·善說》:“設使食肉者一旦失計於廟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寧得無肝膽塗地於中原之野與?”《晉書·虞譚傳》:“是時軍荒之後,百姓飢饉,死亡塗地, 譚 乃出倉米振救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寺塔記下》:“先寺如 朝來 者,常續明塗地,數十年不懈。”

(2).慘死;遭受殘害。《後漢書·申屠剛傳》:“如未蒙祐助,令小人受塗地之禍……眾賢破膽,可不慎哉!”《宋書·天文志二》:“ 王浚 起 燕 代 ,引 鮮卑 攻掠 鄴中 ,百姓塗地。” 元 郝經 《青城行》:“百年涵育盡塗地,死霧不散昏青冥。”

(3).謂徹底敗壞而不可收拾。 唐 溫庭筠 《馬嵬佛寺》詩:“才信傾城是真語,直教塗地始甘心。” 宋 蘇轍 《新論上》:“故三季之極,乘之以暴君,加之以虐政,則天下塗地而莫之救。” 章炳麟 《校文士》:“自 自珍 之文貴於世,而文學塗地垂盡,將漢種滅亡之妖邪?”

卑卑

(1).奮勉貌。《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贊》:“ 申子 卑卑,施之於名實。” 裴駰 集解:“自勉勵之意也。”

(2).平庸;微不足道。 唐 鮑溶 《子規》詩:“戚戚含至冤,卑卑忌羣勢。” 明 方孝孺 《蜀三守贊》:“俗吏卑卑,僅圖旦夕。孰能起之,俾輔邦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霍筠》:“江湖之深, 岱華 之高,不能阻兒飛越,卑卑重城,庸足限乎?” 清 李漁 《閒情偶寄·種植·草木》:“菜果至賤之物,花亦卑卑不數之花。” 陳去病 《論戲劇之有益》:“矧乎藪無才盜,巷無才俠,卑卑票布,徒以收拾亡命,不足鼓動平民。”

君相

(1).國君的上儐。《周禮·秋官·司儀》:“每門止一相。及廟,唯君相入。” 鄭玄 註:“惟君相入,客臣也;相不入矣。”

(2).國君與國相。《國語·晉語九》:“今主一宴而恥人之君相,又弗備,曰‘不敢興難’,無乃不可乎?” 韋昭 註:“君, 康子 ;相, 段規 。”

不學

(1).不學習;不求學。《論語·季氏》:“不學《詩》,無以言。”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誠知不學之弊,碩儒之貴。”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蓋以不學未成之材而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後,而治不教之民,嗚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賊盜刑罰之所以積,其不以此也歟?”

(2).謂沒有學問。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二》:“又以《文選》 李善 注在五臣後,其疏淺不學,幾於 王侍書 題閣帖矣!”《老殘遊記》第三回:“兄弟以不學之資,聖恩叫我做這封疆大吏。”

賤儒

低賤的儒者。泛指 * 的讀書人。 宋 陳亮 《乙巳春答朱元晦秘書熹書》之一:“學之不至,則 荀卿 有其某氏賤儒之説而不及其他。” 梁啓超 《飲冰室讀書記》:“而衣冠禽獸之賤儒,復緣飾所謂人倫,所謂道德,所謂經義,所謂史裁者,為之文其奸,而濟其惡。”

希世

(1) 世上少有

樂官傳視曰:“希世之珍也”。——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迎合世俗;迎合統治者的意志

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漢書·董仲舒傳》

綿蕞

亦作“ 綿蕝 ”。亦作“緜蕞”。亦作“緜蕝”。1.據《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載, 叔孫通 欲為 漢高祖 創立朝儀,使征 魯 諸生三十餘人, 叔孫通 “遂與所徵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緜蕞野外”,習肄月餘始成。按,引繩為“緜”,束茅以表位為“蕞”。後因謂制訂整頓朝儀典章為“綿蕞”或“綿蕝”。《舊唐書·杜鴻漸傳》:“ 鴻漸 素習帝王陳布之儀,君臣朝見之禮,遂採摭舊儀,綿蕝其事。” 宋 范仲淹 《奏乞兩府兼判》:“太常禮院,用歷代之禮,或不謹於典法,隨時綿蕝,綱紀寖壞,制度日隳。” 沉礪 《感懷》詩之七:“ 叔孫 綿蕝曾何補, 優孟 衣冠聊解嘲。”

(2).引申指經營創建。 宋 劉克莊 《念奴嬌·二和丙寅生日》詞:“草堂緜蕝,百年棲託於此。” 梁啓超 《復劉古愚山長書》:“海內志士,頗跂息輻集,謂庶有瘳,既為言者所阻,綿蕝未定,遽以輟散。” 湯一鶚 《論裁撤領事裁判權之預備》:“以綿蕞草創,而不求其備。”

(3).借指表率。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書》:“洸洸乎,洋洋乎,為諸生之蓍龜,作後來之綿蕝。”

末代

一個朝代的最後一代

末代皇帝

上古

較早的古代,中國多指商周秦漢這個時期

杞人

借指無端憂慮的人。 清 李漁 《玉搔頭·弄兵》:“難怪你為國驚,代主疑,俺這杞人也不住憂天墜。” 清 趙翼 《靜觀》詩之三:“思窮忽大笑,此憂真杞人。” 梁啓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論》:“持保教論者,勿以我為杞人也。”參見“ 杞人憂天 ”。

薄言

(1).急急忙忙。《詩·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高亨 註:“薄,急急忙忙。言,讀為焉或然。” 漢 王粲 《從軍詩》之一:“盡日處大朝,日暮薄言歸。” 唐 劉禹錫 《送李策秀才還湖南》詩:“忽被戒羸驂,薄言事南征。” 清 方文 《王雷臣待御招同沉仲連李叔則喜而作歌》:“我謁 王公 霜氣肅,適有三賢先在屋。薄言取酒御風寒,涓滴纔濡春滿腹。”一說為助詞。見 清 劉淇 《助字辨略》卷五。

(2).淺薄的話。多用作謙詞。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鬢髮班白,幸逢推薦,恩命垂至,自貽顛危,昏昏薄言,罔知攸處。” 宋 梅堯臣 《送王判官同提點坑冶》詩:“聊此陳薄言,忉怛不能重。”

詩詞推薦

  • 題鄒一桂杏花·其一

    乾隆清代〕春遲前歲未花放,節早今年卻見花。真者在前語誠有,小山此實不爭差。
  • 遣興

    釋文珦宋代〕吾方慕孤貞,俗苦尚馮附。一身天地間,瓠落如大瓠。短寄無百年,倏忽已遲暮。平生清淨禪,猶嫌被詩污。洗除
  • 山園書觸目

    陸游宋代〕山近雲生易,人稀鳥下頻。瘦篁穿石竅,古蔓絡松身。熟摘岩邊果,乾收澗底薪。經過不相識,喚作避秦人。
    擬李白古風·其一原文_擬李白古風·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馬靜學先生入直

    石寶明代〕林棲早借一枝安,梧桂氤氳夜不寒。吟對好山成故友,笑憐秋葉似微官。春雲過眼猶翻雨,野水無風自作瀾。多病
  • 靈岩雜詠用沈德潛韻八首·其七·采香徑

    乾隆清代〕采香勝采葛,采葛行野露。欣戚不同倫,誰知繪後素。倭墮籠春芳,甲煎蒸曉霧。坐看笠澤邊,越師來薄暮。
  • 有感三首

    項安世宋代〕運屬宣和本,干戈變故仍。倦勤修內禪,流澤啟中興。睢水千麾集,胡沙八駿騰。尺書傅諱日,寰宇淚如澠。
  • 送顧雲下第

    羅隱唐代〕行行杯酒莫辭頻,怨嘆勞歌兩未伸。漢帝後宮猶識字,楚王前殿更無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計貧。百歲
    擬李白古風·其一原文_擬李白古風·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送保定張員外

    宋祁宋代〕傾座仙風冠潁奇,枳鸞移調位猶卑。蘭薰夕膳三林案,草妬春袍一采絲。煙戍星殘低序雁,隴天雲斷送歌驪。報成
  • 知廣安軍勾侯輓詩

    魏了翁宋代〕突兀雙楠樹,翹枝照戶青。春風吹湑湑,秋雨立亭亭。蟻夢迷符竹,牛涔兀屏篂。但令根本在,有茁媚階庭。
  • 破山興福寺

    釋元肇宋代〕此山名最重,常建昔題來。大士講經處,老龍拿石開。庭前纓絡樹,池內白蓮台。幾載惟聞說,何當到一回。
  • 酬人偈

    釋宗振宋代〕我有一機,直下示伊。青天霹靂,電卷星馳。德山臨濟,棒喝徒施。不傳之妙,於汝何虧。
    擬李白古風·其一原文_擬李白古風·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蘇幕遮

    王哲元代〕女休猜,兒莫識。 * * ,盜髓*筋力。奉勸回頭尋歇息。認取身中,三個真端直。奼娘親,嬰子得。專委黃婆
  • 蘇幕遮 詠友人嘆身

    王哲元代〕省其身,鈐其口。贏得清閒,自在逍遙走。隨分為生應永久。不義之財,且縮拿雲手。少追陪,微飲酒。節色搜身
  • 秋殘

    翁宏唐代〕又是秋殘也,無聊意若何。客程江外遠,歸思夜深多。峴首飛黃葉,湘湄走白波。仍聞漢都護,今歲合休戈。
    擬李白古風·其一原文_擬李白古風·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答程慧父(名拭通政使)

    佘翔明代〕高齋尊酒見通家,投贈新詩曄蕣華。虛左偏迎公子駕,傾城初浣美人紗。濤生滄海三江近,雨遍荒村五柳斜。興到
  • 題吉州聶倅談風月軒

    曾豐宋代〕黃堂指顧了凡最,紅幕賓士了苛碎。更無可了別駕翁,贏得徜徉是非外。未有可偷風月天,崢嶸新起東偏廢。風含
  • 哭德和伯氏六首

    林景熙宋代〕風塵何處托清魂,家世梅花水月村。舊篋已無封禪稿,獨鄰渴病似文園。
    擬李白古風·其一原文_擬李白古風·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
  • 寄悼浦江吳縣令清翁

    連文鳳宋代〕曾於詩裹識清名,幾夜吟看婺女星。番令宅前花未盛,延陵暮上草先青。燈搖殘月佳人哭,碑立斜陽御史銘。一紙
  • 宴玉津園江樓七首

    任希夷宋代〕風光連北闕,景物傍西湖。禁籞濤江上,茲樓天下無。
  • 南歌子

    續雪谷宋代〕眼媚雙波溜,腰柔一搦纖。問伊何事放珠簾。笑道篆香銷盡、要重添。數日寬金釧,梳雲拂翠奩。梅妝依舊落虛檐
擬李白古風·其一原文_擬李白古風·其一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