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八詠·其七·神運石原文
運以神功誠有無,卓然立不借傍扶。
方圓庵是米顛跋,對此曾經下拜乎。
詩詞問答
問:龍井八詠·其七·神運石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龍井八詠·其七·神運石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龍井八詠·其七·神運石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虞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七
參考注釋
神功
(1).神一般的功績。舊時多用以頌揚帝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鴻績侔於天地,神功邁於造化。”《文選·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箋>》:“神功無紀,作物何稱。” 呂延濟 註:“謂 高祖 神妙之功無能記述。”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竊仰鴻施,有如神功。”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聖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清史稿·禮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聖德,纂述成書,光華萬世。”
(2).神靈的功力。《南史·謝惠連傳》:“﹝ 靈運 ﹞忽夢見 惠連 ,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為工。常云:‘此語有神功,非吾語也。’” 唐 黃滔 《大唐福州報恩定光多寶塔碑記》:“ 仲氏 司徒自 清源 聞而感,鑄而資,雖從人力,悉類神功。”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紫府真人,黑頭元宰,收斂神功寂似無。”《水滸傳》第一○五回:“ 宋江 以下眾人,十分歡喜,稱謝 公孫勝 神功道德。”
有無
亦作“ 有亡 ”。1.有或無。《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游於後園,覽於有無,然猶未能徧覩也。” 李善 註:“覽於有無,謂或有所見,或復無也。” 漢 揚雄 《羽獵賦》:“馳弋乎神明之囿,覽觀乎羣臣之有亡。” 唐 賈島 《送僧》詩:“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水滸傳》第三九回:“這個不難,只取牢城營文冊一查,便見有無。”
(2).指家計的豐或薄。《禮記·檀弓上》:“ 子游 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惡乎齊?’” 陸德明 釋文:“有亡……一音無。” 孔穎達 疏:“亡,無也。言各隨其家計豐薄有無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張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與宗族同其有亡。”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無,到天王廟去殺豬,宰羊,磔狗,獻雞,獻魚,求神保佑五穀的繁殖,六畜的興旺,兒女的長成,以及作疾病婚喪的禳解。”
(3).指有餘與不足。《書·益稷》:“懋遷有無化居,烝民乃粒,萬邦作乂。” 孫星衍 疏:“有為有餘,無為不足也。”按,《文選·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韓愈 《原道》:“為之賈以通其有無。” 宋 蘇軾 《過雲龍山人張天驥》詩:“墟里通有無,垣牆任摧倒。” 沉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商人各負擔了花紗同貨物,灑脫的向深山中村莊走去,同平民作有無交易,謀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韓愈 《處士盧君墓志銘》:“其弟 渾 ,以家有無,葬以車一乘於 龍門山 先人兆。” 宋 曾鞏 《故太常博士吳君墓碣》:“其喪父也,以家之有無葬,故葬不緩。”
(5).古代哲學範疇。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實有”等義;無,指事物的不存在,有“無形、無名、虛無”等義。《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論說》:“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幾神之區;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無之域:並獨步當時,流聲後代。”
卓然
卓越;突出
不借
草鞋。絲製者稱履,麻制者稱不借。《急就篇》卷二:“裳韋不借為牧人。” 顏師古 註:“不借者,小屨也,以麻為之,其賤易得,人各自有,不須假借,因為名也。”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及其後,則綦下不借。”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七:“操二三量不借,掛屋後楮上。” 宋 王安石 《獨飯》詩:“窗明兩不借,榻浄一籧篨。”參閱《方言》第四、《釋名·釋衣服》。
方圓
(1) 指定半徑範圍內的面積
20公里方圓之內的40個內湖
(2) 圍繞;在…周圍地
這個湖方圓一里,寬半里
米顛
北宋 書畫家 米芾 的別號。 米芾 字 元章 ,以其行止違世脫俗,倜儻不羈,人稱“米顛”。 宋 文天祥 《周蒼崖入吾山作圖詩贈之》:“三生石上結因緣,袍笏橫斜學 米顛 。” 清 陳維崧 《滿庭芳》詞:“空歸去,數聲暝磬,行過 米顛 墳。” 清 趙翼 《游獅子林題壁》詩:“大或 朱勔 綱上餘,小或 米顛 手中出。”
曾經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某種動作、行為或情況是以前某段時間存在或發生過的,動詞後面往往有助詞“過”
我曾經做過國小教師
我曾經到過北京
下拜
《左傳·僖公九年》:“王使 宰孔 賜 齊侯 胙,曰:‘天子有事於 文 、 武 ,使 孔 賜伯舅胙。’ 齊侯 將下拜。” 楊伯峻 註:“下拜者,降於兩階之間,北面再拜稽首……此為當時臣對君之禮。”後指跪下而拜。《史記·孟嘗君列傳》:“ 馮驩 結轡下拜。” 唐 宋之問 《扈從登封告成頌》:“萬方俱下拜,相與樂昇平。”《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 王伯丹 見是先生來了,倒也知道敬重,親自迎了出來,先行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