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張司馬至武陵莊作

作者:包大中 朝代:明代

同張司馬至武陵莊作原文

探幽直入武陵溪,樹密煙深白鳥啼。

拂棹野花人不識,穿林亂水路還迷。

雲山半繞芳亭外,茅屋偏多曲岸西。

風物尚餘秦代古,家家猶自飯蒸藜。

詩詞問答

問:同張司馬至武陵莊作的作者是誰?答:包大中
問:同張司馬至武陵莊作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同張司馬至武陵莊作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齊韻 出處:甬上耆舊詩卷十五

參考注釋

探幽

(1).探索深奧的事理。《後漢書·陳寵傳》:“陛下探幽析微,允執其中,革百載之失,建永年之功。” 晉 潘尼 《釋奠頌》:“探幽窮賾,溫故知新。”

(2).探尋幽境。 五代 齊己 《送僧游龍門香山寺》詩:“君到 香山寺 ,探幽莫損神。” 清 喬萊 《湘口》詩:“探幽更向 愚溪 去,野性偏宜鷗鷺羣。”

武陵溪

見“ 武陵源 ”。

白鳥

(1).白羽的鳥。鶴、鷺之類。《詩·大雅·靈台》:“麀鹿濯濯,白鳥翯翯。” 唐 劉長卿 《題魏萬成江亭》詩:“蒼山隱暮雪,白鳥沒寒流。”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禽一·鷺》:“鷺鷥、絲禽、雪客、舂鋤、白鳥。” 陳毅 《中秋》詩:“紅雲滾滾稻粱熟,白鳥翻翻荷柳愁。”

(2).蚊的別名。《大戴禮記·夏小正》:“﹝八月﹞丹鳥羞白鳥。丹鳥也者,謂丹良也。白鳥也者,謂蚊蚋也。”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上》:“白鳥,蚊也。 齊桓公 臥於 柏寢 ,謂 仲父 曰:‘吾國富民殷,無餘憂矣。一物失所,寡人猶為之悒悒,今白鳥營營,飢而未飽,寡人憂之。’因開翠紗之幬,進蚊子焉。” 清 曹寅 《西軒納涼口號》之六:“六月此間無白鳥,藤輪隨意入 華胥 。”

(3).比喻貪夫、贓吏。 唐 杜甫 《寄劉峽州伯華使君》詩:“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 仇兆鰲 註:“白鳥比貪夫,青蠅比讒人。” 宋 蘇舜欽 《答子履》詩:“蒼蠅休聚謗,白鳥已為羣。” 宋 黃庭堅 《衛南》詩:“白鳥自多人自少,污泥終濁水終清。”

野花

野生或不栽培植物的花;尤指一種野生或不栽培的植物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水路

水上航線

從煙臺去大連,水路比陸路便利

山半

山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三》:“呼山下人令上山半,與語溪中。” 唐 杜荀鶴 《登山寺》詩:“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何其芳 《憶昔》詩:“試登山半望田壟,麥色青青早吐芽。”

茅屋

用蘆葦、稻草等苫蓋屋頂的簡陋房子

風物

風景和物品。喻指大氣候

風物長宜放眼量

家家

每戶

猶自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蒸藜

(1).煮野菜。 唐 王維 《積雨輞川莊作》詩:“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2).古傳 孔子 弟子 曾參 因其妻蒸藜不熟而出之。見《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及 漢 班固 《 * 通·諫諍》。後人用以指代婦人的過失或作出妻的典故時多誤“藜”為“梨”。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義姤》:“妾方待歲,不止周星。弄管持觴,既免蒸梨之過;稱《詩》守《禮》,何來唾井之嫌。”

詩詞推薦

同張司馬至武陵莊作原文_同張司馬至武陵莊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