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豈止千絲與萬絲,女郎徐自引伸之。
可知事在挈端要,諸緒從心無不宜。
詩詞問答
問:《方觀承進棉花圖十六事各題其十四·上機》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絕句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
參考注釋
豈止
何止;不僅
豈止曝光,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責任
女郎
指年輕女子
不知木蘭是女郎。——《樂府詩集·木蘭詩》
大類女郎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引伸
亦作“ 引申 ”。延展推廣。謂由一事一義推延而及他事他義。語本《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三:“且 羅貫中 大半引申於 陳壽 ,非盡鑿空。” 清 江沅 《<說文解字注>後敘》:“本義明而後餘義明,引申之義亦明。”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三節:“大體甲倡一説,而乙則引伸之。” 丁玲 《阿毛姑娘》:“每一個聯想都是緊接在事物上的,而由聯想引伸的那生活,又都變成仙似的美境。”
可知
見“ 可知道 ”。
端要
首要;關鍵。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法天奉本,執端要以統天下、朝諸侯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丘真人》:“誠望先生既著大道之端要,善無不應,亦豈違眾生之願哉!”
從心
(1).順從意願。 唐 顧況 《大茅嶺東新居憶亡子從真》詩:“真靜一時變,坐起唯從心。”
(2).見“ 從心所欲 ”。
(3).由衷;發自內心。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三幕:“始終憂鬱和苦悶著的他,此時方從心的發出了爽朗的笑聲。” 應修人 《歡愉引》:“有些人會剛象我所要地幫助我,也會從心地、不禁地顧我而美笑。”
任心。《列子·楊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知死之暫往,故從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 楊伯峻 集釋引 殷敬順 釋文云:“從音縱,下同。”
無不
沒有不;全是。《禮記·中庸》:“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 唐 韓愈 《元和聖德詩》序:“風雨晦明,無不從順。”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序》:“凡六經 孔子 之書,無不牽合其論,而上下其詞也。” 魯迅 《朝花夕拾·<狗·貓·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雖然還不很久,學術文藝卻已經很可觀,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