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山塔頂再疊舊韻原文
塔巳山尖又塔尖,竿頭進步那辭兼。
寧惟縱望目眸豁,真是入微情性恬。
窣堵饒他劫火閱,江波照我鬢霜添。
便教險韻賡千度,不外如來一朵拈。
詩詞問答
問:登金山塔頂再疊舊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登金山塔頂再疊舊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登金山塔頂再疊舊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鹽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二十
參考注釋
山尖
山頂。 唐 羅隱 《蜂》詩:“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天雨花》第一回:“試看那個山尖後,一枝斜露像槍纓。” 楊朔 《雪花飄飄》:“山神廟蓋在一座山尖上。”
進步
(1) 向上或向前發展
進步未可量。——清· 梁啓超《文集》
進步則國進步。
祝你學習進步
(2) 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的
進步力量
真是
確實;的確
真是鬆了一口氣
入微
指達到非常精細微妙的程度
表情細膩入微
情性
(1) 本性
情性殊異
(2) 性格
情性溫柔
(3) 情意
一時情性相感
窣堵
見“ 窣堵波 ”。
劫火
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1.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仁王經》:“劫火洞然,大千俱壞。” 唐 張喬 《興善寺貝多樹》詩:“永共 終南 在,應隨劫火燒。” 宋 李綱 《次韻丹霞錄示羅疇老唱和詩》:“刧火洞燒時,自有安身處。”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附錄《晉王大令保母帖》:“千年鬱鬱閟重泉,蹔出還隨刦火煙。” 清 龔自珍 《懺心》詩:“佛言刼火遇皆銷,何物千年怒若潮?”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一章:“釋子又常謂 東方朔 言及刧火,已知佛法。”
(2).借指兵火。 清 顧炎武 《恭謁天壽山十三陵》詩:“ 康 昭 二明樓,並遭劫火亡。” 清 納蘭性德 《南歌子·古戍》詞:“何年劫火賸殘灰,試看英雄碧血滿 龍堆 。”
江波
江水;江中波浪。《文選·左思<蜀都賦>》:“貝錦斐成,濯色江波。” 劉逵 注引 譙周 《益州志》:“ 成都 織錦既成,濯於江水。” 宋 朱熹 《次敬夫登定王台韻》:“山色愁無盡,江波去不回。”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虎戰龍爭二十秋,江波日夜自東流。” 王統照 《遺音》:“江邊的風,受了水氣的調和,雖是秋末冬初,尚不十分冷冽,有時吹了些樹葉子落到江波上,便隨著微細的波花,無蹤影的流去。”
鬢霜
形容鬢髮斑白如霜。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誠之淮上相遇》:“形槁已能同散木,鬢霜從聽著寒蓬。” 元 姚燧 《南鄉子·次馮雪厓韻》詞之二:“日覺鬢霜加,欲對清罇戀物華。” 清 查慎行 《秋感》詩:“幾見白頭翁,髩霜復如漆。”
險韻
韻字生僻難押的詩韻
及至輪到妹子,又是險韻,想了許多句子,再也壓不穩。——《鏡花緣》
千度
千回,千遍。極言次數多。 北周 庾信 《夢入堂內》詩:“畫眉千度拭,梳頭百遍撩。” 唐 白居易 《和春深》詩之十四:“山中一沉醉,千度日西斜。” 宋 柳永 《晝夜樂·憶別》詞:“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不外
不超出某種範圍以外。 明 張居正 《進世宗御筆疏》:“伏望皇上萬幾之暇,特加省閲,則致理之方,不外於法祖而得之矣。” 清 周中孚 《鄭堂札記》卷一:“然求其細意熨貼,亦不外此數語。” 毛 *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到 延安 參觀的人們,所以十分注意去看 抗大 ,我想也不外這個道理。”
如來
佛的別名。梵語意譯。“如”,謂如實。“如來”即從如實之道而來,開示真理的人。又為 釋迦牟尼 的十種法號之一。《金剛經·威儀寂靜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南朝 宋 謝靈運 《廬山慧遠法師誄》:“仰弘如來,宣揚法雨;俯授法師,威儀允舉。”《西遊記》第七回:“眾神隨至 寳蓮臺 下啟知, 如來 召請。” 清 趙翼 《大石佛歌》:“是誰鑿破山骨裂,幻出如來身半截。”
詩詞推薦
賦得冬日可愛(一作張正元詩)
陳諷〔唐代〕寒日臨清晝,寥天一望時。未消埋徑雪,先暖讀書帷。屬思光難駐,舒情影若遺。晉臣曾比德,謝客昔言詩。散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