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祠

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大忠祠原文

斷港風煙駐帝舟,汴杭城闕隔中州。

手扶赤日雄心在,血灑滄溟正氣收。

九死未消吞虜恨,千年不共戴天仇。

大忠祠下東流水,潮落潮生春復秋。

詩詞問答

問:大忠祠的作者是誰?答:江源
問:大忠祠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大忠祠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尤韻

2. 明黃淳《厓山志》卷五

參考注釋

斷港

同別的水流不相通的港汊。 唐 韓愈 《送王秀才序》:“道於 楊 、 墨 、 老 、 莊 、佛之學,而欲之聖人之道,猶航斷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宋 周必大 《吳郡諸山錄》:“登 上方教院 ,在山之巔,即 楞伽墖 也。望 太湖 瀰漫, 石湖 如斷港。” 元 馬臻 《述懷五十韻》:“艤舟臨斷港,散策陟層巔。”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地十二·出河之泲》:“自 天寳 之後, 汴水 湮廢, 泲渠 亦無所受, 菏澤 以西,竟成斷港。” 姚瑩 《論詩絕句》之二九:“妙語天成偶得之, 眉山 絶趣苦難追。紛紛力薄爭 唐 宋 ,斷港橫流也未知。”

風煙

風塵、煙霧;雲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城闕

(1) 城門兩旁的瞭望閣樓

(2) 宮殿

(3) 城市,特指京城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州

舊指居全國中心的今河南省一帶;中原

赤日

(1).紅日;烈日。 唐 杜甫 《晚晴》詩:“南天三旬苦霧開,赤日照耀從西來。” 宋 王安石 《元豐行示德逢》:“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龜兆出。”《水滸傳》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

(2).比喻天子。 唐 杜甫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有時浴赤日,光抱空中樓。” 仇兆鰲 註:“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

雄心

壯志;求勝之心

雄心勃勃

滄溟

(1).大海。《漢武帝內傳》:“諸仙玉女,聚居滄溟。” 唐 元稹 《俠客行》:“此客此心師海鯨,海鯨露背橫滄溟。”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一泛滄溟,即暈眩嘔噦,不能行立。” 趙朴初 《憶江南》詞之八:“ 青 藏 雪,到此出滄溟。”

(2).蒼天,高遠幽深的天空。 元 鄭光祖 《周公攝政》第一折:“天地為盟,上有滄溟。” 明 無名氏 《鳴鳳記·二相爭朝》:“邊城塵土暗滄溟,勒石 燕然 未有人。” 清 陳夢雷 《登屴崱峰》詩之二:“泉歸洞壑聲聞靜,天入滄溟法界空。”

正氣

(1)

(2) 同真氣。生命機能的總稱,但通常與病邪相對來說,指人體的抗病能力

(3) 四季正常氣候,即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等

正氣者,正風也。——《靈樞·刺節真邪》

(4) 正常氣色

(5) 光明正大的風氣

正氣上升、邪氣下降

(6) 剛正的氣節

正氣凜然

九死

猶萬死。《文選·<楚辭·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劉良 註:“九,數之極也,言……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後漢書·馮衍傳下》:“雖九死而不眠兮,恐餘殃之有再。”《宋史·趙鼎傳》:“白首何歸,悵餘生之無幾;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

未消

不用,不要。《朱子語類》卷六五:“向前便是陽,纔收退便是陰;意思纔動便是陽,纔靜便是陰。未消別看,只是一動一靜便是陰陽。”《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只聽得林子內大喊一聲,叫道:‘ 紫金山 三百個好漢且未消出來,恐怕諕了小員外共小娘子!’”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不共戴天

不願與仇人共生世間,比喻仇恨極深

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你我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之仇

大忠祠

祠名。祀 宋 末 文天祥 、 陸秀夫 、 張世傑 三忠臣。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大忠祠》:“ 廣東 省城有 大忠祠 ,祀 宋 文天祥 、 陸秀夫 、 張世傑 。而 新會 之 厓山 ,亦有 大忠祠 ,祀此三人。”

東流水

(1).東逝的流水。 漢 劉楨 《贈從弟》詩之一:“汎汎東流水,磷磷水中石。”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潕水》:“ 南陽 葉 方城 邑西……有東流水,則 子路 問津處。”

(2).比喻事物消逝,不可復返。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別》:“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唐 高適 《封丘作》詩:“生事應須南畝田,世情付與東流水。”

落潮

(1) 退潮;潮汐的倒流

(2) 指從落潮到漲潮或從漲潮到落潮的轉變

你應該在落潮前半個小時出航

詩詞推薦

大忠祠原文_大忠祠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