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劉景南原文
卜鄰長傍舊山村,水滿新塘月滿門。
嗜學不須營利祿,藏書何用廣田園。
人生已過八旬壽,祖訓無慚九世孫。
明日黃花秋寂寞,露叢猶自泣吟魂。
詩詞問答
問:挽劉景南的作者是誰?答:貢士浚
問:挽劉景南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挽劉景南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元韻 出處:宛陵群英集卷八
2. 原注侍御九世孫
參考注釋
鄰長
(1).《周禮》官名。掌理一鄰中互相糾舉及收容安置之事。《周禮·地官·鄰長》:“鄰長掌相糾相受。” 賈公彥 疏:“鄰長,不命之士為之,各領五家。使五家有過,各相糾察;宅舍有故,又相容受也。”《漢書·食貨志上》:“鄰長位下士,自此以上,稍登一級,至鄉而為卿也。” 唐 元稹 《田中種樹判》:“乙於田中種樹,鄰長責其妨五穀,乙乃不伏。”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周官》:鄉大夫之屬,比長、閭胥、族師、黨正,鄉官也;遂大夫之屬,鄰長、里長、酇長、鄙師,遂官也。”
(2).鄰居之間的負責人。 趙樹理 《催糧差》:“ 紅沙嶺 這個山莊,只有七家人--三家姓 孫 的,四家姓 劉 的,都是前兩輩子從 河南 來的開荒地的。老鄰長六十多了,姓 劉 。”
舊山
(1).故鄉;故居。《文選·謝靈運<過始寧墅>詩》:“剖竹守滄海,枉帆過舊山。” 呂延濟 註:“謂枉曲船帆,來過舊居。” 唐 高適 《封丘作》詩:“夢想舊山安在哉?為銜君命且遲迴。” 唐 賈島 《寄宋州田中丞》詩:“舊山期已久,門掩數畦蔬。”
(2).舊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終制》:“先君先夫人皆未還 建鄴 舊山,旅葬 江陵 東郭。”按,《漢書·地理志下》“非獨為奉山園”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黃圖》謂陵冢為山。”
滿門
全家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營利
(1).謀求私利;謀求利潤。《東觀漢記·杜林傳》:“邑里無營利之家,野澤無兼併之民。” 明 方孝孺 《祭趙希顏》:“彼憸狡之蚩蚩,急營利而自殘,始穰奪於毫毛,卒顛隮於穽淵。”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此地的新書坊,大都以營利(而且要速的)為目的。”
(2).贏利。《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賢弟在外日久,營利甚多,皆是賢弟辛苦得來。”
藏書
收藏的圖書
這個圖書館的藏書很多
何用
(1).為什麼。《詩·小雅·節南山》:“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孔穎達 疏:“何以不監察之而令相伐也?”《穀梁傳·莊公六年》:“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絶之也。”
(2).憑什麼;用什麼。《穀梁傳·僖公元年》:“是 齊侯 與? 齊侯 也。何用見其是 齊侯 也?” 漢 王充 《論衡·骨相》:“人曰命難知。命甚易知。知之何用?用之骨體。” 唐 韓愈 《食曲河驛》詩:“殺身諒無補,何用答生成?”
(3).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用、不須。《後漢書·孔融傳》:“ 文舉 舍我死,吾何用生為?” 唐 王泠然 《題河邊枯柳》詩:“今日摧殘何用道!數里曾無一株好。”《續資治通鑑·帝顯德元年》:“今皆國家臣子也,何用致疑!”《二刻拍案驚奇》第十七卷:“﹝ 景小姐 ﹞遂也回他一首,和其末韻雲……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如果那時不去射殺它,留到現在,足可以吃半年,又何用天天愁飯菜?”
田園
(1) 田地與園圃
(2) 農村;鄉下
(3) 描繪或表現村民生活的,尤其是以理想化和習俗化的手法
田園詩
田園文學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祖訓
(1).祖先的遺訓。語本《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 孔 傳:“皇,君也。君祖 禹 有訓戒。” 明 劉基 《次韻和石末公開讀有感》:“廟謨可使歸權倖,祖訓由來重變更。” 蔡東藩 《清史通俗演義》第六三回:“ 順治 後頗謹遵祖訓,傳到 鹹豐 時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訓漸漸忘懷。”
(2).祖父的訓戒。 清 曾國藩 《日記·問學》:“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頗能謹遵祖訓父訓,而不能不信藥。”《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到了孫述祖訓,筆之於書,想要垂教萬世。”
無慚
亦作“ 無慙 ”。 1.無所慚愧。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神之來格,所貴無慚。”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舅氏多人物,無慚困翮垂。”
(2).引申指不遜於或當得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於斧斤,事美而制於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二刻拍案驚奇》卷二:“枰中舉國莫爭先,女將馳名善戰。玉手無慙國手,秋波合喚秋仙。高居師席把棋傳,石作門生也眩。”
(3).不知羞愧。 明 陳繼儒 《讀書鏡》卷六:“惟孜孜以安閒不擾為務,而不肯斯須就勞者,故聖人斥之為無慚人。”
世孫
嫡孫。《資治通鑑·晉武帝泰康三年》:“四月,庚午, 充 薨,世子 黎民 早卒,無嗣,妻 郭槐 欲以 充 外孫 韓謐 為世孫。” 胡三省 註:“世孫,謂嫡孫承祖父之世者。”《清史稿·高宗紀三》:“甲子,封 朝鮮國王 孫 李祘 為世孫。”
明日黃花
指過了重陽賞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過境遷,則徒然感慨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九日和王鞏》
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自緣今日人心別,未別秋霜一夜衰。——唐· 鄭谷《十日菊》
寂寞
(1) 冷清孤單;清靜
寂寞難耐
(2) 靜寂無聲
猶自
尚,尚自
現在提起那件事,猶自叫人心驚肉跳
吟魂
(1).詩人的靈魂。 五代 齊己 《經賈島舊居》詩:“若有吟魂在,應隨夜魄迴。” 宋 蔣捷 《探芳信·菊》詞:“料應 陶令 吟魂在,凝此秋香妙。”
(2).指詩人的夢魂。 元 馬臻 《旅夜》詩:“睡薄吟魂冷,西風亦屢驚。”
(3).詩情;詩思。 唐 李鹹用 《雪》詩:“高樓四望吟魂斂,卻憶 明皇 月殿歸。” 宋 蘇舜欽 《師黯以彭甘五子為寄》詩:“枕畔冷香通醉夢,齒邊餘味滌吟魂。” 元 葉顒 《日暮江村雜興》詩:“孤舟中夜笛,感慨動吟魂。”《水滸傳》第三九回:“消磨醉眼,倚青天萬疊雲山;勾惹吟魂,翻瑞雪一江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