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松江金文振同知原文
北州太守近新歸,湖海飄零興已違。
錦綬卻藏桃竹篋,烏巾自稱木棉衣。
鱸生浙水思張翰,鶴唳華亭嘆陸機。
書札頻頻勞問訊,白頭相見故人稀。
詩詞問答
問:寄松江金文振同知的作者是誰?答:葉蘭
問:寄松江金文振同知寫於哪個朝代?答:元代
問:寄松江金文振同知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出處:鄱陽五家集卷九
參考注釋
北州
(1).猶塞北。指我國 長城 以北地區。《史記·匈奴列傳》:“定 樓蘭 、 烏孫 、 呼揭 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 匈奴 ……北州已定,願寢兵休士卒養馬,除前事,復故約。”
(2).指北方 幽 並 等州郡。《後漢書·彭寵傳》:“ 更始 立,使謁者 韓鴻 持節徇北州,承製得專拜二千石已下。” 李賢 註:“謂 幽 並 也。”《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大王初征 昆陽 , 王莽 自潰;後拔 邯鄲 ,北州弭定。”
(3).泛指北方地區。 唐 白居易 《花前嘆》詩:“南州桃李北州梅,且喜年年作花主。” 宋 梅堯臣 《元日》詩:“久作北州人,食此欣已再。”
太守
漢朝設立的一郡最高行政主管官吏。隋唐後的刺史、知府也別稱太守
太守即遣人。——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太守自謂也。——宋· 蘇軾《教戰守》
太守與客來飲。
太守宴也。
近新
近來,新近。 宋 王埜 《西河》詞:“望長 淮 猶二千里,縱有英心誰寄?近新來又報胡塵起,絶域 張騫 歸來未?” 元 楊顯之 《瀟湘雨》第一折:“我近新認了個義女兒,叫做 翠鸞 。”《二刻拍案驚奇》卷四:“﹝ 楊二 ﹞近新一病不起,所生一子,止得八歲。”
湖海
(1).湖泊與海洋。《南齊書·王敬則傳》:“ 會 土邊帶湖海,民丁無士庶皆保塘役。” 唐 韋應物 《登重玄寺閣》詩:“山川表明麗,湖海吞大荒。”
(2).指湖泊。《明一統志·應天府·形勝》:“ 長江 千里,險過湯池,外連 江 淮 ,內控湖海。”
(3).泛指四方各地。 唐 李頎 《送綦毋三謁房給事》詩:“惜哉湖海上,曾校 蓬萊 書。”《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小人雖在湖海飄零,自信有此絶藝,不甘輕配凡女。” 郁達夫 《乘車赴東京過天龍川橋》詩:“十年湖海題詩客,依舊青衫過此橋。”
(4).指浪跡江湖,不與朝政。 清 陳濟生 《懷友》詩:“頗憶 元龍 久湖海,近來風雅復何如?”
飄零
(1) (花葉等)凋謝脫落;飄落
黃葉飄零
(2) 比喻漂泊流落
錦綬
錦制的綬帶。《宋史·輿服志四》:“其冕無額花者,玄衣纁裳,悉畫,小白綾中單,師子錦綬,二銀環。” 宋 秦觀 《和王通叟琵琶》:“風流雲散令人瘦,忍看麴塵昏錦綬。” 元 迺賢 《投贈趙祭酒二十韻》:“錦綬還鄉乘駟馬,繡衣行部去襜帷。”
竹篋
小竹箱。 唐 殷文圭 《送道者朝見後歸山》詩:“松壇月作尊前伴,竹篋書為教外歡。”
烏巾
黑頭巾。即烏角巾。古代多為隱居不仕者的帽子。 南朝 宋 羊欣 《采古來能書人名》:“ 吳 時 張弘 好學不仕,常著烏巾,時人號為 張烏巾 。” 唐 杜甫 《奉陪鄭駙馬韋曲》詩之一:“何時占叢竹,頭戴小烏巾。” 仇兆鰲 註:“《南史》:‘ 劉巖 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 宋 張孝祥 《念奴嬌·欲雪再和呈朱漕元順》詞:“忍凍推敲清興滿,風裡烏巾獵獵。”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偵戲》:“草堂圖裡烏巾岸,好指點銀箏紅板。”
自稱
(1) 自道姓名
(2) 自吹;表白
他自稱能預見未來
棉衣
為了禦寒,中間絮上了棉花等保溫材料的衣服
浙水
即 浙江 。 魯迅 《故事新編·理水》:“百姓們就在宮門外歡呼、議論,聲音正好像 浙水 的濤聲一樣。”參見“ 浙江 ”。
鶴唳華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尤悔》:“ 陸平原 河橋 敗,為 盧志 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 華亭 鶴唳,可復得乎!’” 劉孝標 注引 裴啟 《語林》:“ 機 為 河北 都督,聞警角之聲,謂 孫丞 曰:‘聞此不如 華亭 鶴唳。’”後常以“鶴唳華亭”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唐 劉禹錫 《酬太原令狐相公見寄》詩:“鶴唳 華亭 月,馬嘶 榆塞 風。山川幾千里,唯有兩心同。” 宋 劉辰翁 《沁園春·再和槐城自壽韻》詞:“但鶴唳 華亭 ,貴何似賤,珠沉 金谷 ,富不如貧。”
書札
書信
見有書札托我回復
頻頻
——用在動詞前面,表示動作或情況在一定時間或範圍內重複出現,相當於“屢次”、“連續多次”
頻頻舉杯
勞問
慰問。《漢書·張延壽傳》:“ 永始 、 元延 間,比年日蝕,故久不還 放 ,璽書勞問不絶。”《明史·陳亨傳》:“ 成祖 還軍,親詣 亨 第勞問。” 清 張履 《意苕山館詩序》:“余送客江中,還過君齋,兵燹患難之餘,握手相勞問。”
白頭
(1) 白頭髮,多指年老
少白頭
白頭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相見
彼此會面
整個代表團在終點站與他們相見
故人
(1) 舊交,老朋友
足下待故人如此,便告退。——《三國演義》
(2) 古稱前妻或前夫
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指前夫)來。——《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又
新人從門入,故人(指前妻)從閣去。
(4) 已死的人
昔年在南昌蒙尊公骨肉之誼,今不想已作故人。——《儒林外史》
(5) 對門生故吏既親切又客氣的謙稱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後漢書·楊震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