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遇樓原文
高樓搆峰頂,瀟灑似蕭齋。
林壑供吟興,山原入望佳。
霞光紅到座,樹杪綠侵階。
錯繡看畦畛,悠然暢我懷。
詩詞問答
問:賞遇樓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賞遇樓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賞遇樓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注釋
1. 五言律詩 押佳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
參考注釋
高樓
高層的住宅大樓或辦公大樓
峰頂
1.亦作"峰頂"。
2.山峰的頂端。
3.喻事物發展的頂點。
瀟灑
(1)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神情瀟灑)
畫法瀟灑
(2) 不拘謹的或無拘束的;不矯揉造作的
衣著瀟灑文雅
蕭齋
唐 張懷瓘 《書斷》:“ 武帝 造寺,令 蕭子云 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字存焉。 李約 竭產自 江 南買歸東 洛 ,建一小亭以翫,號曰‘蕭齋’。”後人稱寺廟、書齋為“蕭齋”。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道人靈一》:“故有顛頓文場之人,憔悴江海之客,往往裂冠裳,撥矰繳,杳然高邁,雲集蕭齋。” 明 唐寅 《送行》詩:“蕭齋煩掃榻,為我醉眠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聊齋自志》:“蕭齋瑟瑟,案冷疑冰。”
林壑
樹林和山谷
吟興
指詩興。 唐 劉得仁 《夜攜酒訪崔正字》詩:“吟興忘飢凍,生涯任有無。” 明 莫如忠 《和董紫岡》:“聞道窺園猶嬾性,肯攜吟興過東籬。”
山原
山陵與原野。《後漢書·龐參傳》:“ 三輔 山原曠遠,民庶稀疏,故縣丘城,可居者多。” 晉 嵇喜 《答弟叔夜》詩之三:“都邑可優遊,何必棲山原。” 唐 王勃 《滕王閣詩序》:“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盱其駭矚。”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四篇四:“此以山原林木為界,一封之,二封之,三封之,作種種界標,實與今人定田界之方法了無差異。”
入望
進入視野。 唐 劉德仁 《監試蓮花峰》詩:“ 太華 萬餘重,岧嶤只此峯。當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貫 《冬日登江樓》詩:“遠村雖入望,危檻不堪憑。” 元 陳雷 《寄劉仲原經歷》詩:“ 鴛鴦湖 水漾晴暉,鏡里遙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見黑雲浮動,湖岸上的秋葉,一叢叢的紅意迎人,幾座樓台在遠處,旋轉的次第入望。”
霞光
日光照射在雲霞上所反映出來的光彩
樹杪
樹梢。《陳書·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留其男女三人,閣於樹杪。” 唐 王維 《送梓州李使君》詩:“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是夕月明,餘步階上,仰見樹杪兩紅衣人向余磬折拱揖,冉冉漸沒。”
錯繡
色彩錯雜的錦繡。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雲賦》:“影帶旂常,疑錯繡之遙動。”
畦畛
(1).田間的界道。 宋 黃庭堅 《過家》詩:“宰木鬱蒼蒼,田園變畦畛。” 明 何景明 《水車賦》:“恩及畦畛,量兼斗筲。” 清 魏源 《客懷柬龔定盦舍人》詩之一:“門前臨大道,石坂成畦畛。”
(2).界限;隔閡。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高士例須憐麴糵,丈夫終莫生畦畛。” 宋 沉括 《東作坊使銀青光祿大夫上柱國王君墓志銘》:“君生平倜儻,好大節,以功名自許,待人不為畦畛,輕施與,無所計較。”《金史·元德明傳》:“自幼嗜讀書,口不言世俗鄙事,樂易無畦畛,布衣蔬食,處之自若。” 清 姚鼐 《歙胡孝廉墓志銘》:“君性仁厚,與物無畦畛。”
(3).格式;常規。 宋 呂本中 《紫微詩話》:“ 晁叔用 嘗作《廷珪墨詩》,脫去世俗畦畛, 高秀寳 深稱之。” 金 元好問 《答聰上人書》:“上人天資高,內學富,其筆勢縱橫,固已出時人畦畛之外。” 明 無名氏 《雲間雜誌》卷下:“我朝草書以 張東海 為最,蓋其操縱闔闢無不如意,且姿態橫發,不襲前人畦畛。”
悠然
(1) 安閒、閒適的樣子
悠然自得
(2) 深遠的樣子
(3) 形容韻味未盡
餘韻悠然
(4) 久遠的樣子;遼闊的樣子
年代悠然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賞遇樓原文_賞遇樓的賞析_古詩文](/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